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究竟是否要过洋节曾经在中国引起广泛争议,情人节这个正宗的洋节,已经被广大中国民众,包括传统保持得较为完好的农村地区的青年所接受。不仅如此,洋情人节还不够,人们把传统节日七夕作为中式情人大加追捧。而在西方,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中国人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春节也成为很多国家的一道美丽的中国景。今年的春节正好和情人节是一天,中国人可以过一个吃巧克力,送玫瑰花的春节和看春晚、吃饺子的情人节了。  相似文献   

2.
节日闲谈     
2月14日,农历大年初六,恰逢西方“情人节”。随着商家们注意力的移换,在这一天,“春节经济”顿时异化成了“情人节经济”。这个大年初六,环顾四周,俨然“情”浓一片,而“年味”黯然失色。当传统新春佳节遭遇浪漫的情人节,前者不得不甘拜下风。春节的降温使得许多商家的“春节算盘”也拨不响了,有老板戏称:真是家人不敌情人,亲情给爱情让路。当许多人还在互道着“新年好”、还在品评着“春晚”、还在迈开脚步渐次走亲访友的时候,怎么西方的“情人节”一来,我们的“年味”就显得那么脆弱无力了呢?现在“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在中国日益…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08,(2):18-18
在人们热议“洋节”东渐之时,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走向世界的速度也出乎我们的预料。海外的春节气氛越来越浓 2007年2月22日,为庆祝中国春节,纽约联合国总部首次举办了新春文艺晚会,100多位各国使节欢聚一堂。出差在外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发来了祝词。承办晚会的一位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春节是中国的,  相似文献   

4.
每年2月14日是西方人的“情人节”。时下中国人特别“崇洋”,把外国人的节日拿来当作自己的节日,这叫时尚。于是乎民族文化的捍卫者疾呼:其实,中国人应该过自己的节,中国不是也有个表达爱情的节日吗:它是农历七月初七。民间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又称叫“七夕节”。可是,时尚无情,作为社会主流的年轻人偏偏不把牛郎织女当回事。临近“情人节”或到了“情人节”,马路上也好,商场里也好,写字楼中也好,到处可见年轻人“躁动不安”的身影。向心仪的女孩献上一束玫瑰、一盒巧克力或一瓶香水,成了追逐爱情的男孩们的“必修课”。那些“狡黠”的商人们,也抓住机遇试图大发“爱情财”:春节还未过去时,就蠢蠢欲动地炒作起“情人节”题材了。  相似文献   

5.
《时事报告》2005,(4):29-36
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年轻人和在校大学生中越来越流行,而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则越来越不受青年人的青睐,在情人节这天,许多在校大学生甚至不惜花费半个月的生活费去买一束昂贵的玫瑰。情人节为什么越来越火爆?情人节文化现象说明了什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追求一种怎样的文化价值观?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来关注。为此,我们邀请几位教授、记者和大学生代表,就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时代潮》2005,(Z1)
在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洋节的冲击下,中国各少数民族独有的传统节日,正渐渐淡出历史舞台,濒临失传。现代文明的熏风,吹来了令人眩目的国际化,吹淡了质朴、醇厚的民族韵味…… 珍视我们自己的节日吧,珍视并且传承。  相似文献   

7.
杨新旗 《今日民族》2004,(11):51-53
2004年5月20日,兰坪推出“东方情人节”,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人有没有自己的“情人节”?中国人需不需要过自己的“情人节”?  相似文献   

8.
年轻人应不应该过洋节?每年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前后,网上都会有类似的讨论.不过,随着年轻人生活方式日渐多元,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密切,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认为:洋节但过无妨. 一个国家的发展脚步,并不会因几个舶来的节日而受影响,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不过,倘若年轻人只知几个洋节,习惯性忽略从本土文化中长出的传统节日,或仅将它们留在日历牌上,这倒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在海内外华人中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然而,西方文化包括节日文化正改变着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圣诞节、情人节等受到青睐,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受到冷落。这种洋节文化冲击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象引起了世人的忧虑。于是,既“有两会”代表“关于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提案”,又有十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的号召,还有民间种种关于节日“的土“”、洋”之争。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节日“与洋”节呢?本期专题策划主题:保护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过年欢天喜地,长大了过年逐渐麻木,由于现在中国人的节日越来越多,“五一”、“十一”等,有时还有许多外国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也来凑热闹,节日在国人的眼中变得越来越稀松平常,年终春节的气氛似乎也变得越来越淡,许多都市白领都把春节看成是一种不得不过的形式节日。  相似文献   

11.
在情人节这天,感到开心的除了坠入爱河的情人们,还包括做情人节生意的商家们。面对庞大的情人节消费需求,商家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争抢“浪漫商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观念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多进入中国,这其中就包括情人节。  相似文献   

13.
《时代潮》2004,(5)
2月14日是情人节,一时间手机短信再度打爆,大街小巷无处不飞玫瑰花。各路商家纷纷抓住“甜蜜”商机,“浪漫”出击,竭力去赚取“情人蛋糕”。迎来了继春节之后的又一销售高潮,赚得盆满钵满,商家个个笑逐颜开。据一项面向15至50岁城市人群的调查显示,西方情人节的认知度为93%,而中国情人节“七夕”的认知度为27%。近年来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等西方“舶来节”的兴起,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却纷纷陷入了尴尬。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导刊》2011,(3):12-13
为什么叫找回“我们的节日”?它不是圣诞节,不是情人节,不是其他西方节日,是“我们的”。“我们的”是什么意义呢?就是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形成的传统的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是跟我们血肉相连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5.
尤拉 《今日上海》2014,(2):20-21
2014年的情人节礼物,当然是“私人定制”最拉风。任浪漫横行的时代,恋人间追求个性的赠礼越来越普遍。亲手DIY一束永不凋谢的纸玫瑰,代表我对你永不磨灭的爱恋。  相似文献   

16.
<正>每年2月14日是西方人的“情人节”。时下中国人特别“崇洋”,把外国人的节日拿来当作自己的节日.这叫时尚。于是乎民族文化的捍卫者疾呼:其实,中国人应该过自己的节,中国不是也有个表达爱情的节日吗:它是农历七月初七。民间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又称“七夕节”。可是,时尚无情。作为社会主流的年轻人偏偏不把牛郎织女当回事。临近“情人节”或到了“情人节”,马路上也好,商场里也好,写字楼中也好,到处可见年轻人“躁动  相似文献   

17.
春节延续着我们祖先几千年的文化精神,面对着全球化信息化日益加剧,民间文化的抢救和保护日益严峻,文化多元构建日益重要的今天,有许多问题令我们尴尬,令我们烦躁不安。许多人感慨:年,也就是春节越过越没有意思了;太单调乏味。洋节倒更受年轻人的欢迎,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人的节日,越来越风行。特别是韩国人成功申报端午祭为他们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引发我们对许多问题更深入的思索。  相似文献   

18.
情人节之夜的“红玫瑰行动”———上海警方侦破我国境内首起“摇头丸”毒品案○刘翔1997年2月14日,一个弥漫着缠绵气息的情人节之夜。坐落在上海市中心繁华地段的“皇宫”夜总会舞厅,呈现出一派上海滩罕见的疯狂和喧嚣。在光怪陆离的灯光映照下,舞池内众多摩肩...  相似文献   

19.
2012年2月10日《家庭百科报》刊登狄书爱的文章,当情人节在我国日益火爆的时候,国外不少地方却派生出“反情人节”运动。很多俄罗斯人都认为,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对青少年的精神和道德观念培养毫无益处,各类节日纯粹只是让商家获利而已。反思情人节对年轻人带来负面影响的行为,应该成为我们反思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苏轼冰 《今日民族》2008,(10):26-29
在外界,[石咢]嘉除了以山水奇秀著称于世外,名声更大的还是“七月十五节”。 [石咢]嘉地处楚雄州双柏县,每年传统的“七月十五节”在当地又叫做“七月十五街”,有人还叫“祭祖节”、“中元节”,近几年外界又称为“哀牢山情人节”、“东方情人节”等,还有专家学者建议叫“母亲节”,说这是一种母性图腾、一种母性崇拜。此外,外界私下还有一些十分不雅的叫法,但都为当地群众所不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