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居于中国当代话语体系的核心地位,因此围绕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时代主题——全面从严治党构建话语体系并加强国际传播无疑是提高党的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也是当前党的建设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构建融通中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共产党的对外话语体系,必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依托,在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对外话语体系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认清现状与不足,找到工作重点,尤其要在国际社会广泛宣传、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积极支持开展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中国共产党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点,增强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对外话语体系的传播力,从而逐步形成与中国共产党的大党地位相称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对外政治话语体系,有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所带来的难得历史契机,也同样面临着如国际话语权竞争日趋激烈,国家话语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国外话语环境和受众思潮复杂多样,以及话语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构建中国特色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必须以坚持国家站位,明确道义定位,善于事实说话,努力融通中外,体现兼容并包为原则,必须以构建中国话语内容,深化话语翻译工作,优化话语传播格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影响力的根本要求。当前,在国际形势和全球秩序变化、西方话语面临困境以及中国发展成就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国内外环境影响下,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新时代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必须以坚守政治方向、站稳国家立场、聚焦理论创新、明确道义定位、立足发展实际、努力融通中外为构建原则,在话语内核、话语共性、话语传播、话语阵地和话语队伍层面进行整体谋划和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4.
陈坤  苏妍竹 《理论探讨》2023,(3):112-116
制度话语权是国家主权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是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可或缺的国家主权安全的国之重器。把控制度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在步入世界舞台核心进程中增进国际社会认识度和认同感、更好地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重要举措,然而,中国在提升制度话语权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故意歪曲攻击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中国制度话语体系发展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应全面提升中国制度话语权在世界话语体系地位,破除解读中国制度的西方话语霸权政治威胁,通过制度话语与日常生活场域深度融合等方式,提升中国制度话语魅力,科学选择中国制度话语传播表达路径,强化大国担当的战略投入,优化制度话语权的资源配置,以寻求构建中国制度话语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好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是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手段。全面分析习近平在海外发表的署名文章对如何应用外国主流媒体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分享中国智慧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和指导意义。在海外署名文章中,习近平围绕“谈贡献、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叙友好”等方面创设话语议题,借助多层次话语视角切入、多维度话语表达、多元化的话语符号使用等话语表达方式,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展示中国形象、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6.
学术国际话语权是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话语权“西强东弱”总体格局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需要强化中国学术话语能力。当前,中国学术话语主体存在着理论创新能力不足、学术话语内容存在着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度不高、学术话语国际传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升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增强中国学术国际话语的硬实力支撑和理论创生能力;要领悟文化自信的内涵,将其熔铸于中国学术国际话语;要从方法、内容、形式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完备的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是当前的重点任务,是由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做好对外传播等多方面的需要决定的。我们要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把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和提高叙事本领作为一个整体来推进。  相似文献   

8.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国际传播力是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国际传播力要求:在提高传播主体的自觉意识方面,要提升话语自觉、理论自觉和精神自觉;在注重传播内容的深度凝练方面,传播内容要扎根传统文化,要有利于中国国际话语权,要凸显自身优势;在构建创新性传播平台方面,要注重传播渠道的整合和传播形式的创新;在把握好传播对象的异同方面,要着力于传播对象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在传播效果的全面实现方面,要促进整体性传播效果、互动性传播效果和积极性传播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实践,离不开兼具主体性和传播力的话语范式。对此,习近平文化思想给出了方向性的指导思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既为我们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明确了实践路径,即以中国话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全球沟通策略。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高昂迈进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核心话语,它的形成与发展同中国的历史、国情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蕴含着独特的思想价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具有政治性、科学性、文化性和人民性的本质特征,承担着思想指导、社会认同、文化传播、大众激励的重要价值功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积极推进理论创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政治话语向大众话语的创造性转化,增强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中国话语的阐释逻辑,是"时代任务论""基本立场论""精神动力论""支撑基础论""传播路径论""国际场域论"综合性建构的阐释体系,是立场、思想、主体、媒介与内容协同作用的逻辑体系。推动中国话语阐释与时俱进,需要阐释者遵循公共阐释基本原则。因此,中国话语阐释的理论与实践必须明确阐释的总体框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是时代任务论的核心要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明晰阐释的人民性,是基本立场论的价值前提;充分发掘话语阐释能动性与受动性协调统一的现实作用,推动中国话语阐释的良性发展,是精神动力论的内在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支撑基础论的实践依据;在特定话语解释的基础上,拓展话语外在空间性,提炼话语内在共通性,是传播路径论的实现条件;推动中国话语的内容优化与形式革新,是国际场域论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也明确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路径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等重要论述,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创新观点,也是重要战略部署,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落后腐朽的意识形态在网上传播,西方国家加紧意识形态扩张,全媒体渗透成为新形式,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面临严峻挑战。直面现实,必须强化意识形态主阵地,建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努力做到:强基固本,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积极转型,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方式转换;主动出击,拓展意识形态话语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话语体系建设问题有两种思考方向,分别为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话语创新。当我们把论域划定在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上时,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历程可以作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经典范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也是一场话语革命: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理解话语的根本方法,政治经济学批判为马克思的新话语奠定现实根基,参与现实的革命斗争使新话语最终确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历程对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启示在于:话语建设和理论创新互相带动;话语革新在根本上取决于现实社会关系的变革;话语体系建设既是思想家的工作,又必须通过掌握群众来"改变世界",它要求思想理论工作者不仅把话语建设作为理论研究对象和工作任务,更应该作为一种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2,(1)
近年来,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在多重努力下得到不断提升,但"西强中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并未真正扭转,好在"局部破局"甚至"于我向好"的传播局面已逐步出现。当下正是更新和改善世界对中国认知的重要契机,要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就要充分利用开始向中国倾斜的国际舆论天平,找准对外传播中的问题并尝试创新以改善传播效果。本文试图从传播理念、传播话语、传播渠道、传播受众、评估体系五个方面出发,针对现存问题寻求创新路径以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更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视域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推进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中国国际话语展现的多层次话语困境,我们要依托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发展,为我国争取国际话语权的进程创造良好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同时厚植中国国际话语在文明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发展传播的土壤,增强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表达主张、反对霸权的底气与能力,继续为人类世界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话语整合是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及大众话语的力量博弈。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和表述的载体,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必须重视话语整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面临着诸多新课题,其中话语力量的分散是重要方面,这主要体现在:政治话语力量的弱化、学术话语力量的滞后和信息时代大众话语力量的崛起。从话语整合的角度看,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必须注重话语建设,通过提升政治话语影响力、推动学术话语的协调作用和促进大众话语的理性回归,增强对社会生活的说服力、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张国文 《学理论》2014,(7):161-162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形象作为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好"与"坏"决定了一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并直接关系到国际舆论的导向和世界范围内的人心向背。路透社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研究路透社2013APEC峰会英文报道中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希望能够帮助中国更好地认识"世界眼中的自己",为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实现"向世界更好地说明中国"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生态话语构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污染难免"到"环境保护"的话语出场阶段;从"可持续发展"到"生态环境建设"的话语转型阶段;从"生态文明"到"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的话语创新阶段。新中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领袖诠释、政策设计、大众普及以及吸收借鉴国外生态话语的方式,创造性地构建了中国共产党生态话语体系,为新时代中国赢得国际生态话语权提供了重要启示,即打造核心话语主体,发挥习近平话语领袖作用;创新传播方式,增强生态话语国际影响力;参与国际生态治理,发挥中国全球气候治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家“软实力”作为一种竞争力,是伴随着全球国际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而登上政治舞台的。传播媒介尤其是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使“软实力”成为一种依靠传播而衍生的非军事力量,在国际政治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对中国新型周边外交政策的走向产生着重要影响。中国必须更好地利用国际传播因素,提升国家“软实力”,发展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周边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