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族文化认同理论及其本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卿臻 《前沿》2010,(7):156-159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全球华人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空前大涨,由此引发了全民族的民族认同和民族文化认同。本文从民族认同和民族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向内的民族文化认同——文化民族主义和向外的民族文化认同——强势文化认同,并进一步分析了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全国各族各界各阶层的力量凝聚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民族凝聚力实际上是一个文化建设问题,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发展的精神血脉,是形成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精神纽带,是培育民族品格的精神基因;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强盛起来,最终要看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有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伟大的民族凝聚力,通过文化建设凝聚力量,统一战线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统战工作当立足现实,放眼世界,深化认识,重视并参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力量     
《创造》2012,(1):49
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绵延的精神血脉,是形成民族归属感认同感的精神纽带,是孕育民族气质品格的精神基因。文化是无形的,但文化塑造的人与社会却能产生无穷的力量,文化的变化导致了民族与世界的重大变化,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一个民族的兴衰强弱,无不与文化的兴衰强弱密切相关。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一个基本事实,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是文化长期塑造影响的结果。现代心理学认为,存在着人类生活中一种影响制约我们思想行动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自信和强大软实力的表现。文化自  相似文献   

5.
李劼 《思想战线》2004,30(4):64-68
文化变迁是一场纷繁复杂、生动万千的过程 ,不是某种文化在同一时间全部发生变迁。从纵向看 ,文化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 ;从横向上看 ,文化变迁始于文化中某个成分的变化。一个民族与周围民族的交往 ,往往会打破其文化运作的均衡状态 ,又终因文化的整体性特征而形成新的平衡。由于民族间及国家间交往的频繁 ,文化变迁中的自变量越来越难以预测  相似文献   

6.
陈加琳 《长白学刊》2009,(3):153-155
民族心理素质是民族文化的潜在形式,民族文化是民族心理素质的具体形态,它们是以不同的形态对社会存在的反应。和谐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向,和谐文化中所蕴含的和合思维是处理矛盾时的一种态度、方法,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处事之道,通过和谐文化这条纽带使民族心理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民族心理素质通过内在的意识形态领域发挥其影响,表现为预警、整合、调控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代表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国有史以来最先进的、足以使我国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的文化,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的一项伟大使命。社会主义文化要赢得国际社会日趋激烈的文化创新竞争,就必须是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衡量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先进与否,不能只看文化“纯度”即民族性和凝聚力,还要看它的“广度”即开放性和影响力,更要看它的“深度”即渗透性和创新力。  相似文献   

8.
《思想工作》2009,(6):9-10
第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为推进全区文化事业改革与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当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意义不同以往,它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民族精神和人的素质构成了一个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个民族能否振兴,一个地区能否发展,最根本的在于民族精神和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少数民族,除了大部分聚居在边疆和民族自治地方外,还有回、满、蒙古、苗、彝、瑶等民族约两千多万人散居、杂居在全国的城镇和农村。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是整个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散杂居的少数民族工作,根据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律,切实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益,使散杂居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有了空前发展,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从立法上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国务院颁布了为数可观的法规,一些部委制定了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从行政上看,国家建立…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选择什么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培育的首要问题.从语义学上看,民族精神概念本身就蕴涵文化选择之义;从发生学上看,每一时代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就是该时代先进文化的选择和积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先进文化的确立,对于导向、铸冶民族精神有着巨大而特殊的作用.因此,培育当代的民族精神,必须确立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取向,坚持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婚姻心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的反映。其他民族一样,新疆维吾尔族人们也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的婚姻心理及其特点,这些心理的形成受诸多文化因子——居住环境、社会结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族的婚姻心理,探讨了维吾尔族婚姻心理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由中华文化、中华美德及民族精神三维构成。文化是民族的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一个中国人,只有认同中华文化,具有中华美德,才有可能养育起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从来都不可能是孤立进行的,它与其他民族的文学艺术总要发生联系,总要吸收其他民族的长处来作为发展自己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傣族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傣族人民和我国各族人民一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相互交流,密切往来,共同创造了统一的祖国文化。傣族是一个很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加以发展创造的民族。傣族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生态学看中国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组成的。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但也有争斗,甚至兵戎相见,然而却都统一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新中国建立以后,确立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这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最佳选择,是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从文化生态学观点看,这种民族关系,是中华民族文化生态决定的。民族关系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所讲的文化不是狭义的而是广义的,这里所讲的文化生态,既包括地理环境,又包括社会文化环境。换句话说,形成中国民族关系的格局,是有其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的原因的。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造力是民族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民族与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古今中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创造力的竞争.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与文化的重要转型时期,人的现代化素质的建构、和谐社会的建构以及世界性文化强国的建构,从根本上说,都离不开当今中国文化创造力的现实生成和激发.  相似文献   

16.
壮族是一个有着深厚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壮族先民在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壮族人民创造了稻作文化;他们创造了都老制度,使民族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他们还创造了歌咏文化,使人们在劳作之余能够身心愉悦,永远都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在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中,壮族人民利用这些凝聚民族智慧的传统文化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壮族传统文化不断受到侵蚀,如何将当代教育和壮族传统教育相衔接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此试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后盾。当今世界进入了经济伞球化的时代,美国人认为,既然经济令球化了,文化也应该伞球化,住其丰导经济的同时也想要主导艾化.然而多样化的文化才是世界文化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中华连延五千年的文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明,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力量     
苟子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华民族是吐界上唯一文化没有间断过的民族,上下五千年传承至今,显示出了中华文化的伟大和力量。文化可以强大一个民族,文化可以强大一个国家,文化同样也可以成就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 当我们从“文化”的层面来面对和审视常平村和常平集团的时候,我们不难产生这样的印象:沸腾火热的厂区让人感受到的是常平人渴求富裕生活的心脏的律动,山水的秀美、村容的秀丽让人看到的是常平人由衷的笑脸,那么,激越雄浑的山乡锣鼓和欢歌曼舞,则会让人捕捉到深深植根于常平人心底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和精神。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是与民族共同体一并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每一个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而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的灵魂.民族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每一个民族在其群体生活中所传承、所奉行、所遵从、所热爱的所有由本民族创造,或虽非本民族创造,但被本民族所接受并融入本民族原本文化之中的一切文化因素和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