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我国民事抗诉事由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民事抗诉权的立法初衷,是为了确保民事抗诉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我国民事抗诉事由在规定上存在不足。完善我国民事抗诉事由至少应考虑以下原则:修正“有错必纠”的指导思想,树立“依法纠错”的司法理念;保障司法公正与维护裁判的既判力和权威性统一原则;坚持当事人处分权原则和公益原则的统一;重视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原则;坚持诉讼效益原则。目前宽泛的抗诉事由必须使之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这是当前民事抗诉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在当事人构造、程序原则、程序方式、裁判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随着诉讼案件出现非讼化倾向,诉讼案件之关系人在非讼程序中的程序权保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寻求与传统民事诉讼理论的接点又不落窠臼,就必须从非讼案件的特殊构造出发,重新诠释程序保障的核心要素,即对审、公开与判决效。非诉讼程序所适用的案件具有的争讼性强弱不一,故争讼性强的案件应采用更强的程序保障,争讼性较弱的案件应采用更为灵活、便宜的程序。  相似文献   

3.
民事特别程序基本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民事特别程序已日益落后于时代需要,亟需修改和完善。其中,关于如何选择立法体例、科学界定其调整范围、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等特别程序的基本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关国家的相关研究资料和立法轨迹,为我国特别程序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平平 《前沿》2003,(7):76-78
本文从民事裁判的既判力理论和程序安定论的基本要求出发 ,从再审程序的立法指导思想 ,提起机制 ,举证三大方面逐一分析我国现行民事再审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并相对应地提出了浅易的完善构想。  相似文献   

5.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的诉讼制度主要有宣誓助讼和神明裁判两种基本形态。在制度设计和证据方法方面,宣誓助讼和神明裁判相对原始,缺乏理性和事实根据。在法律观念和司法原则方面,宣誓助讼和神明裁判具有鲜明的形式主义与团体主义特征,十分重视程序原则与社区责任,这是日耳曼法的典型特征。在英国普通法形成时期,这两种诉讼制度均走向衰亡,但其所体现的法律观念和司法原则却存留下来并构成普通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法官后语”考察我国民事裁判文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民事裁判文书改革应遵循合法性、公平性、规范性和繁简相宜的原则,我国民事裁判文书应着重从事实和理由两部分改革。因法官后语具有辅助性、非裁判性和非规范性特点,因此,应采用“后挂式”,在裁判文书的全文后面另行书写或增设附件,不适宜在一审程序中使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二审诉讼制度尚不能充分实现司法的公正与效率价值.特别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3条关于二审裁判制度的规定存在诸多问题--裁判的种类不全、改判的内涵不清、改判或发回重审的理由与证据规则不符、重实体轻程序以及影响程序的安定等.完善二审裁判制度,须遵循公正、效率原则,当事人处分原则以及程序与实体并重原则.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增加二审裁判类型;二是明确确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与利益变更原则;三是从程序和实体两方面改进发回重审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公安立法工作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立法是政府立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政府立法活动中的作用,是完善公安法规体系,做好公安立法工作的关键所在。公安立法工作必须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把握权利和义务统一原则。要注意法律主体、体例结构的设定,立法依据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加强立法预测,做好立法规划,兼顾立、释、补、改、废五个方面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
法的滞后性易导致司法在面临“无法可依”境况时出现“同案异判”的结果。司法机关主要通过完善“类案检索”机制统一司法适用以缓和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张力,然而判例的非法律渊源地位决定了“类案检索”机制的局限性。为实现类案统一裁判,应当探索一条司法裁判上升到立法规范进而指导审判的路径。面对司法与立法之间的鸿沟,在法院、法官二元结构下,实现从裁判到规范、从实体到程序两方面,都有一定的探索和经验。架构于理论正当与制度可能的基础之上,在实体、程序两方面突破及立法权下放的背景下,通过厘清立法中司法输入的理性边界,畅通立法对司法裁判的甄别、吸收机制,在理性的边界内实现从司法裁判到立法规范的升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和司法工作者在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现象的同时,产生了过分强调程序公正的倾向,并导致司法裁判不公现象的增多。从实证的角度看.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基础和前提.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依归和检验标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产生冲突,这时,法官就要根据价值衡量来决定取舍,不能简单地一律程序公正优先.也不能把实体公正作为惟一的追求。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民事诉讼实务中要实现裁判的实体公正,必须在民事裁判结果中体现法律和情理的统一。以取得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实现法律公正与社会主流正义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作为"审理前的准备"程序中的一个法定步骤,我国民事初次送达程序正受到来自立案程序改革以及庭前准备程序改革的双重冲击。"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前置"的程序样式开始在各地法院改革中初见端倪。现行法框架下的起诉与受理制度由于缺乏初次送达程序的支撑仍旧保持着法院职权干预型诉讼体制的内核,体现的是原告与法院之间双边的审判法律关系。现行的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在构造两造之间对抗性程序、筛选和分流案件等核心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在内容上前后矛盾,不仅使得起诉条件中"被告的条件"的认定标准变动不居,也使得民事初次送达程序与起诉制度之间的关联性呈现出易变性的特质。我国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在两造之间诉讼风险分配上体现的是"以原告为本位"的立法体例,有违程序正义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2.
列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起草工作已经正式起步。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现就这一法律的起草提出若干建议。一、关于立法法的立法宗旨、调整范围和基本原则立法法应该是一部规范我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宗旨和原则、立法的权力分配、立法的程序和体例以及立法解释和立法监督等一系列问题的内容较为全面的基本法律。制定立法法的宗旨应该是通过规范立法活动,达到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提高立法效率,保证立法质量,降低立法成本的目的。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首先应理解为,在立法时,必须高度重视国家法律体系内部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在第15章“特别程序”中增设了“实现担保物权案件”一节,为担保物权的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迅捷方式,同时也在我国建立了实现担保物权的非讼模式.但是,由于实现担保物权的程序是一项新制度,实践中并无先例可循,而且《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也较为原则,因此如何理解与适用担保物权实现程序是当前人民法院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对当前实践中诸多问题逐一研究和明确,才能使该程序顺利、有效地适用于司法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著作权刑法保护上存在着保护范围不够明确、定罪量型标准过高“、非法经营额、违法所得额”混存的规定不科学、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不统一、不符合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及刑事程序与民事程序衔接不当等问题。为了严厉打击著作权侵权犯罪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落实TRIPS协议的要求,必须改进立法模式和审判方式,修改法律条款,完善定罪量刑标准及统一自然人、单位犯罪的定罪标准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郭正怀 《求索》2008,(3):141-142
及时原则是各国民事诉讼法普遍遵循的一条原则,其具有保障人权、促进诉讼进行、提高诉讼效率的重要价值。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初步体现了这一原则,但其并未在立法上得到明确规定。为了充分发挥及时原则的功能,促进民事诉讼程序的进行,建议在修改民事诉讼法时明确规定及时原则。  相似文献   

16.
程序安定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安定是程序法制的基本价值。程序安定对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指导意义在于(1)树立程序安定理念,确保司法公正;(2)完善立法,健全制度,深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3)严格执法,严惩腐败。  相似文献   

17.
试论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军 《岭南学刊》2006,1(5):61-63
作为民事实体法基本原则之一的诚实信用原则,逐渐在民事诉讼领域立足和发展,并为许多国家民事诉讼法所采纳。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与民事实体法有效的衔接,有利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公德建设。必须在审前准备程序、庭审程序和执行程序等方面规范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合议制度的运作弊端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顺英 《前沿》2010,(24):119-121
合议制度在世界各国的司法实践中都广泛存在。合议制度作为我国基本的审判制度之一,切实体现着司法民主的价值,又对抑制司法不公、保障合理裁判起到积极作用,但它们目前的运作状况并不理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从立法的完善、原则的确立和评议程序的健全等三方面对我国的合议制进行完善,充分发挥合议制度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担保物权的实现事关担保物权人切身利益的维护,但如何在非讼视野下更好地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面对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担保物权实现冗杂的现象,2012年出台的新《民事诉讼法》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创新性规定,将其列入特别程序之中,拟采用特别程序的方式更加高效、公正地实现担保物权。然而,现有条文只是模糊性的概括规定,有待进一步充实其中的操作性规范。其中,申请主体、申请启动的法律依据、特殊情况下的管辖法院、法院审查和具体程序的操作过程都是研究的重点。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对我国立法和司法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事执行工作的实践证明,检察监督对兑现生效裁判、维护当事人权利、加强执行队伍建设、促进司法公正与执行公正意义重大。由于受立法滞后、理论分歧等多种原因的影响,民事执行检察监督面临极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民事执行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加强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提出完善检察法律监督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