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典型的旅游依赖特征。片区城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内涵建设存在的诸如文化资源开发市场化,文化产业链条单一化,文化基础设施滞后化,城市文化品牌低端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协调互动的发展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向丽 《长江论坛》2015,(3):71-76
近几十年来,武陵民族地区依托资源与环境优势,逐步发展起了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业、旅游业、加工制造业,传统产业实现了现代转型。产业转型是文化变迁的基础和动力,转型过程中,农民和农村社会均发生巨大变化。本文从劳动、消费、闲暇、交往四个方面揭示了武陵民族地区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脱贫的现实困难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贫困人口正呈现向西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集中的趋势。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依然存在着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能力弱等现实贫困问题,且该地区脱贫面临诸如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素质低下和制度贫困突出等基本现实困难,而要解决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贫困问题,可以从制定特殊扶持政策、完善制度建设和建立健全保障支撑体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近期,湖北省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启动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推动这一全国最大的跨省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发展,探索我国民族地区跨区域规划布局和建设发展新路子。武陵山区,地跨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的湖  相似文献   

5.
张明波 《前沿》2012,(20):106-108
武陵民族地区农村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发展滞后,在国家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下,武陵地区农村必须加快发展,既要积极探索改革的新路径,又要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努力实现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俗体育文化是区域文化和民俗体育的产物,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民族地区不同民俗体育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融合的趋势,因此研究连片地区民族之间民俗体育文化融合对我国文化强国的发展理念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武陵山片区苗族、土家族民俗体育为案例,从武陵山民族地区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发展内在逻辑出发,探讨区域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统一战线》2011,(11):16-16
前不久,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加快推进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恩施州现场办公会上强调,加快推进我省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目的是让全省民族地区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试验区各市(州)县要深刻认识到,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  相似文献   

8.
张辉 《创造》2002,(6):14-15
在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中,一部分是由于农业发展基础脆弱、生态环境恶化而贫困,如西部的沙化、干旱缺水地区和中部某些流域范围内的盐碱地区;一部分是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以及资源匮乏而贫困,如通常说的“老(革命老区)、少(少数民族聚居区)、边(疆)、山(区)”地区,而在后一类贫困情形中,山区、民族地区散居人群的贫困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认真研究并解决好这部分贫困人群的脱贫问题,对于巩固“老、少、边、山”地区扶贫成果,进而实现中央扶贫开发工  相似文献   

9.
武陵山区地处湖北、湖南、贵州、重庆三省一市边境交汇处,该地区是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一个典型的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欠发达地区。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去年2月,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率先启动了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正式拉开了试验区建设的大幕,从此脱贫的脚步向这里走来。  相似文献   

10.
《世纪行》2011,(8):13-13
湖北武陵山民族地区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要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加快发展和跨越发展。可以说没有我省武陵山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就没有全省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没有我省武陵山区的全面小康就无法实现全省的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1.
武陵山民族地区城镇化特征及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跨省交界民族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武陵山民族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充分认识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意义,更应从本地化的基本特征出发,通过科学的城镇化发展规划、特色化的山地城镇产业支撑、优化的山地城镇层次体系、合理化的山地城镇布局体系和多样化的山地城镇发展类型来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统一战线》2011,(4):26-26
近期,湖北省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启动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推动这一全国最大的跨省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发展,探索我国民族地区跨区域规划布局和建设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六山六水”调查,即贵州少数民族社会调查。“六山六水”包括乌蒙山、云雾山、雷公山、月亮山,大小麻山、武陵山、乌江、都柳江、清水江、南盘江,(氵舞)阳河,“六山六水”区域面积广大,约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民族研究工作者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居住区域的一个带学术性的地理概念。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4.69%,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六山六水”区域中。作为经济文化都较落后的省份,要摆脱贫困,改变全省落后的经济状况,走上小康之路。首先就得充分认识贵州省情。认识贵州省情,就得先对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解。因此,对“六山六水”区域进行综合调查,掌握翔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可行性报告,供领导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对于发展提高民族地区经济,使民族地区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武陵山民族地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渝鄂湘黔交界地区,从行政区域划分上讲,包括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的5个区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8个市县、湖南省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的8个市县和张家界市的4个区县、贵州省铜仁  相似文献   

15.
今铭 《今日民族》2016,(7):11-13
正针对迪庆州、怒江州中等职业教育农村学生全覆盖试点工作,本刊专访了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杨谊群。今日民族:为何要开展中职教育农村学生全覆盖试点工作?为什么选择怒江和迪庆两个州?杨谊群: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发展。同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还相对滞后;民族地区群众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不高,缺乏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16.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对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从经济上看,贫困不仅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发达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从政治上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少数民族人民对现存制度和规范的认同,制约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从文化上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会使民族文化的发展缺乏物质动力,阻碍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肖映胜  游俊 《求索》2013,(10):232-234
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关系长期和睦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目标取向,是我国建设民族地区团结示范区的重要条件。长期以来,武陵山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探究其深层原因意义重大。结合历史与现实,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本文重点从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文化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民族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使得各民族乐业安居: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兴盛使得各民族共同进步;民族文化的特质与交融使得各民族共同繁荣。这对于促进全国各民族尤其是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族关系和睦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11,(5):F0002-F0002
2011年5月6日,湖北省政协在恩施州召开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协商推进会。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杨松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民宗委以及恩施州、宜昌市负责人.湖北武陵山民族地区十县市与会代表作大会发言。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工程办公室稽查专家组组长李国安专程来鄂出席会议.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李佑才,副主席涂勇分别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9.
早在先秦时期,巴人和三苗的一支即已在武陵地区生存繁衍,发展成为现今武陵地区的两大主体民族:土家族和苗族。自汉代起,汉人就以相当的规模进入本地区。持续的人口流动奠定了现今武陵地区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间形成了共生共存、博弈互惠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谭徽在 《政策》2012,(3):69-71
推进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中央决定在武陵山片区率先开展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赋予武陵山片区重大使命和历史责任,湖北推进武陵山试验区建设的做法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当前,要围绕"生态立区、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