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颖 《中国审判》2014,(8):82-85
案情回顾 2006年7月6日,原告郭力从被告河南省连邦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处购买了Windows XP中文家庭版C—OEM版软件(简称涉案软件)一套。在该软件安装过程中,会显示《Microsoft软件最终用户许可协议》(简称《许可协议》)和《Mlcrosoft软件最终用户许可协议补充协议》(简称《补充协议》)的内容,并要求用户就是否接受协议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P2P软件最终用户版权侵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迁 《知识产权》2004,14(5):9-13
大量网络用户使用P 2 P软件下载和向其他用户提供版权作品,严重影响了版权人的利益.本文指出:使用P 2 P软件下载作品构成版权法意义上的"复制"行为,而且很难归入"合理使用"或"个人使用例外".而将作品置入"共享目录"之中供其他P2P用户搜索和下载,则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这种侵权行为并不能因为难以追究最终用户的责任而获得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朱丹 《人民司法》2012,(8):38-42
【裁判要旨】软件最终用户侵犯软件著作权的,一般不承担停止侵害的民事责任,并且在特定条件下,也不承担停止使用和销毁侵权复制品(销毁方式通常为删除侵权软件)的民事责任,但应当依法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如果软件著作权人的实际损失以及软件最终用户的侵权所得均不能确定,但有证据证明软件著作权人的实际损失或软件最终用户的侵权所得超过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50万元最高法定赔偿额的,法院应当结合全案证据能够证明的软件著作权人的最低实际损失或软件最终用户的最低侵权所得等因素,在50万元以上合理确定软件最终用户应当承担的侵权损害赔偿额。  相似文献   

4.
微软黑屏引发的直接问题,就是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法律地位如何,最终用户享有何种权利,承担何种义务。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理清我国法律体制下计算机软件的合法复制品所有人、计算机软件非法复制品持有人和计算机软件合理使用人各自的法律地位,划分各自的权利界限。  相似文献   

5.
随着《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修订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颁布,学术界、产业界、法律界对最终用户的法律责任一直都在进行热烈的争论,这些争议的焦点主要是围绕未经许可或者超过许可范围使用计算机软件用户的民事法律责任问题,尚未真正集中于这些用户的行政责任。然而,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一直不断接到有关举报、投诉软件最终用户未经许可或者超过许可范围使用软件案件。那么,最终用户未经许可或者超过许可范围使用软件要否承担行政责任?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当如何追究…  相似文献   

6.
一、案件审理情况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的法律责任问题,是法学界和软件产业界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2002年1月1日施行的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和2002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对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问题作出了相关规定。自2002年底至2003年以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五庭(以下简称二中院)接连受理了八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起诉软件最终用户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请求赔偿其经济损失的案件,其中包括一审案件6件,二审案件2件;判决结案4件,因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原告撤回起诉的案件4件。  相似文献   

7.
刘娟 《法庭内外》2010,(6):64-64
2010年4月26日下午,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一审审结原告欧特克加拿大公司(Autodesk Canada Co.)起诉软件最终用户被告北京印迹广告有限公司侵犯“Autodesk Flame 2007”软件著作权纠纷案,认定被告侵犯原告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判决北京印迹广告有限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欧特克加拿大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人民币120.4万元。  相似文献   

8.
常青 《科技与法律》2006,(2):105-109
近年来,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的法律责任问题成了知识产权理论界关注的热点,“软件最终用户”“商业使用”侵权复制品的行为属于“复制或者部分复制著作权人的软件的侵权行为”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识。“最终用户”因此承担民事责任乃至受到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最终用户”从最初的不承担侵权责任,到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有没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刑法》关于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规定究竞能否适用于“最终用户”?这些问题至今没有引起理论界的重视,以至在执法、司法实践当中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行政执法机关遇到此类案件在是否向司法机关移交的问题上也是莫衷一是,左右两难。笔者根据工作中的体会,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权利人就被诉侵权软件与其软件构成相似负举证责任。通常情况下应把软件源程序或者目标程序等表达对比作为判断软件相似的基本方法。权利人客观上无法取得被诉侵权软件的源程序及目标程序时,举证证明软件在运行界面、运行结果、数据结构等相似,或者存在相同的软件名、目录、文件名、权利管理信息、设计特征、缺陷等,视为完成软件相似的举证责任。被诉侵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其软件源程序或目标程序的,推定双方软件构成相似。  相似文献   

10.
以著作权许可合同禁止反向工程的实施和兼容软件的使用,已成为软件产业通行的商业策略。作为一种私人主导的权利配置方式,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虽然导致使用者承担了超出著作权法范围的义务,并引起了意定权利与法定权利的冲突,却有助于降低软件利用的交易成本,弥补著作权法对功能性作品保护的不足,并激励权利人选择能够发挥软件最大效用的商业模式。因而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应允许权利人以著作权许可合同实现私人造法,但在软件构成垄断且合同条款具有阻止其他软件进入市场的效果时,需引入反垄断法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软件最终用户侵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国务院修订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下称《条例》),并于同年12月20日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条例》公布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些法学家和业内人士提出,修订后的《条例》过度保护软件著作权,主要反映在追究软件最终用户责任等方面,其论据是,著  相似文献   

12.
一些软件权利人(尤其是通用软件权利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实现,打击市场上的盗版行为,采取了各种反盗版措施。这些反盗版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必然同他人的权利发生冲突。如何看待这些权利冲突以及如何调整好这些冲突,不但关系到软件权利人自身的权利实现以及正确实施反盗版措施,也关系到与软件相关的其他人的权利实现问题。一、反盗版措施的法律性质(一)反盗版措施是一种自力救济手段反盗版措施实际上是软件权利人为维护自身软件权利而实施的一种行为,该种行为属于民事救济制度中的自力救济。自力救济是与公力救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所谓自力…  相似文献   

13.
诉讼时效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这种权利就不再受法律保护的法律制度。诉讼时效制度是国家考虑整个社会的利益而规定的。 首先,诉讼时效可以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权利人的权利是应该受法律保护的,但是如果权利人不及时行使权利,这不仅对权利人不利,而且使物质财富的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对社会不利。规定了诉讼时效,权利人担心超出诉讼时效法律不再保护,就会及时行使权利,这就起到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质财富的效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字库的著作权保护及侵权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性应当成为一种字体作品享有著作权的前提。字体作品不具原创性并不必然导致相应的字库软件也不具原创性。字体作品和字库软件是对字体设计思想的不同表达形式。字体作品著作权和字库软件著作权是两种不同的著作权,在保护对象和权利归属等方面均有区别。不同国家对字库著作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不尽相同。竞争对手复制字库软件和最终用户未经授权使用字体是字库著作权侵权的两种主要形式,在认定字体或字库软件是否相同或实质性相似时,可借助重叠法和坐标法等技术手段进行比对和判断。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字体是字体工具,不是书法作品.计算机字库在技术上是一个整体软件,而不是包含几千件书法作品的书法作品电子展示库.二者有本质区别:字体软件的使用,除艺术欣赏之外,还导致软件购买者对字体中单个字的挑选、复制.计算机字体的权利,是书法作品的替代权利.在书法家的书法制作成字体软件,向社会发行,以及第三人对单个字体的使用中,存在二次权利用尽.社会第三人商业使用使用字体软件的发生之单个字,不构成侵权.<字库软件最终用户许可协议>是合同权利,是对人权,不是对世权.在该<协议>中要求论字收费,对社会第三人没有效力,社会第三人也不存在过错等侵权构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知识产权法定赔偿制度之反思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法定赔偿制度的初衷是为了缓解权利人的举证压力,切实保障权利人的利益。为了防止法定赔偿演变成随意性赔偿,有必要以填平原则为基础明确适用法定赔偿时应当参考的因素,规定权利人的举证责任;为了节约司法资源,应当以权利客体为法定赔偿基本计赔单位,辅之以权利数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软件盗版猖獗给软件厂商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更是损害了软件产业发展的根基。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软件著作权保护不充分的现状,建议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中降低权利人举证门槛,提高处罚力度;明确侵犯软件著作权的刑事责任,增加法律的威慑作用;加强行政执法力量,遏制侵权泛滥,以有效保护权利人权益,促进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理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的法律界定及法律责任、诉前证据保全的适用条件等研讨观点进行了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19.
(五)关于最终用户应承担的主要法律责任问题 前文述及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时,曾涉及对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相关条款的解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和盗版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比较的分析方法和历史的眼光,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和盗版问题作了一些探讨。认为应该充分考虑到著作权人、软件企业、大众用户的利益并找到最佳平衡点,并且我国著作权保护应该立足于我国实际,最大限度保护我国软件企业利益和社会大众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