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人口参与社区治理问题是新时代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大课题。流动人口参与社区治理面临"城乡二元社区"制度性障碍、参与社区治理的动力不足与能力不强、参与社区治理的空间不足等困境,需要在消除"二元社区"制度壁垒、提升参与社区治理的动力和能力、拓宽参与社区治理的空间、创新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等方面加强探索。  相似文献   

2.
社区的空间结构是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治理的空间载体,社区的治理结构与社区空间结构耦合所形成的耦合治理结构是决定城乡结合部治安治理绩效的根本因素,社区的治理结构是关键,而社区的空间结构则是有效治理治安的基础。深圳宝安区治安治理结构是国家主导的网络治理结构,治安的治理结构同紧凑式的社区空间结构在点、线、面上高度耦合,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不同的社区空间里相互依赖、联合行动,实现对小区、楼宇、道路以及流动人口等治安要素的有效治理,成功打破了人口"倒挂"带来的治安治理困境。培育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构建网络治理结构,实现治理结构与社区空间结构的高度耦合,将是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治理现代化的合理趋向。  相似文献   

3.
“流入易融入难”已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社区治理面临的重要挑战。流动党支部与社会组织互嵌互构为强化基层政府与流动人口的联结,促进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提供了平台和载体支持。流动党支部与社会组织通过主体、行动和功能互嵌加强了组织间的连带关系,各类行动子群的内聚性得到提高。中心行动子群及其关系网络相互构建,细化了社区融合治理网络,扩大了流动人口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覆盖面,增强了组织支持力度,促进流动人口全面融入。基层政府应通过强化嵌入式治理,加强党建带群建,完善组织间互嵌互构协作机制,嵌入数字化技术方法,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等方式推动流动党支部与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区融合治理,推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4.
韩鹏云  刘祖云 《求实》2012,(7):93-96
农村社区公共品的自主供给与村社的社会结构及其功能运转的状态紧密相关。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段的考察,可以看出,村社共同体能有效促成公共品的自主供给,而村社空心化的状态则使自主供给陷入困境。后税费时代完成农村社区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应发挥其自主供给的作用,而自治供给有效达成的实践指向则是重塑村社本位。  相似文献   

5.
社区不仅是中国城市社会的细胞,也是国家进行社会建设的重要场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此背景下,以科层制为基础的城市社区治理结构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与挑战。S市从营造参与共享的有机社区、塑造事权明晰的有效行政以及建设关爱互助的美好社会等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并以信息吸纳机制、问题识别机制、任务分包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为其保障,构筑起圈层治理的社区治理结构。通过这一社区治理结构的转型,S市在社区层面最终达成了"大社区、优部门、强社会、好秩序"的服务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6.
郝炜 《世纪桥》2015,(4):38-40
现代社区治理,重体制之革新、权力之平衡、利益之关怀、民本之宗旨,需要关注政治哲学实践和公共权力的公法学说提供实践指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治理的体系化特征愈见清晰,四中全会又提出依法治国主题。本文结合无锡城市社区治理现状,从治理和法治视角,围绕平衡型社区治理模式的公法趋向进行分析。一、廓清社区治理公法内涵当前,推进无锡城市社区发展需要处理好社区发展、治理、法治三  相似文献   

7.
《求实》2021,(5)
政府介入、组织创新与居民集体行动是影响社区治理结构的内在变量。在这三重变量交互影响下,社区治理经历了动员式治理、嵌入式治理和内生式治理的结构性转换。动员式治理阶段,单位制影响式微,居委会普遍成立,政府采取科层式介入的方式与之建立起一种异化的委托代理关系;居民自治意识淡薄,被动参与明显。嵌入式治理阶段,随着"三社"联动在全国的推开,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政策引导下,跟随项目嵌入社区;居民参与具有选择性,仍然没有自主行动起来。内生式治理阶段,政府创新介入方式,注重挖掘社区内部基因,其鼓励居民自主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是一种在地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打破集体行动的困境,促进居民的组织化参与。在共建共治共享背景下,未来社区治理应该走向一种治理主体互勾互连、治理方式深度融合、治理单元多种多样和治理秩序有条不紊的共同体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求实》2021,(3)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在于理解其治理结构的内涵意蕴及功能价值。基于结构—功能视角分析治理结构下的结构治理,有助于探求社区治理背后的主体关系、方法技术和目标追求。研究发现,X区社区治理结构与结构治理的强统筹—强精准运作机制,驱动政府按照融合型组织重塑、多样化方式推进、类型化资源配置和激励型评议鞭策等进行策略回应,有效推动社区治理。但空间存量容易造成界线模糊、形式主义和宽泛治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明晰与界定。加强社区治理结构与结构治理整体架构与组成要素研究,有助于丰富基层治理图景、重塑整体性治理思维。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面临的"停车难"等典型问题,考验社区治理水平,体现党建引领能力。上海文华苑社区探索党建引领"三把钥匙"的解决方案,为解决社区难题提供实践样本,可在领导力量、资源支持、体系机制、参与动力上,为解决社区治理难题,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独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探索》2014,(4)
城市社区治理是当前社会治理的热点领域,也是我国近年来社区建设的着力点。社会系统理论、需要理论和抗逆力、充权与优势理论是现有的具有代表性的社区理论。基于这些理论对现有的社区治理结构方面的一些创新性举措进行反思,有助于探求其背后的动力机制、运作机制和良性可持续发展机制。基于理论分析,现有的社区治理结构存在功能对位型、需求满足型和自力更生型等不同类型。构建理想型社区治理结构需要关注不同类型的治理结构存在的前提条件及其利弊,以便使治理结构的构建更能促进社区善治。  相似文献   

11.
"村改居"社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有社区形式。"村改居"社区治理目前面临着集体经济发展受阻、社区治理主体权责不清、社区居民缺乏社会认同感、腐败现象易发等困境。因此,应认真研究"村改居"社区的特殊性,围绕推动集体经济转型改制、理顺社区治理主体权责关系、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探索破解"村改居"社区治理困境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市社区治理进入“瓶颈期”,如何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是当前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为此,以2007—2023年石河子市“市长信箱”中219封社区治理信件为突破口,通过对来信内容的分析,归纳出“积重难返型”“接踵而至型”“损人利己型”“移花接木型”四种社区治理难题,通过对回复内容的分析,找出社区治理难点,摸清社区治理难题症结,最后提出相应的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13.
在城乡二元差异性发展背景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村改居"农村建设日益规范化、标准化。但是"村改居"社区一般是由多个村庄整合而成,因此在从"村"到"社区"的转换过程中,社区治理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难题。本文通过研究山东省临沂市L街道及该街道管辖下的8个"村改居"社区建成至今的发展及治理等状况,从中发现其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社区公共空间治理混乱、社区自治性差等,并结合现实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三个原因,最后从居民、社区、政府和社会四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治理对策建议,以期破解当前"村改居"社区存在的社区治理难题,提升社区的治理效率与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川渝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村居民身份转变为城市居民身份.城镇化既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又是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世世代代在土地上生活、耕种,并由此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明显有别于城市社区的村社组织和相应的社区治理机制,决不会随着土地的失去而彻底消亡.失地农民正面临着从乡村治理到社区治理的转变.进行失地农民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研究,对于促进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社会,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维护城市社区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区治理结构的转型和大量社会组织的孕育与发展,原来"政社合一"的社区管理模式逐渐向多元化的社区治理模式转型,大量社会组织开始发育并介入到社区的公共事务中,逐渐成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有效载体和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在具体的社区治理实践中,社区治理的各主体参与者,尤其是各类社会组织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关系建构,形成了社团共享、志愿性参与、项目制运作、机构介入式服务等参与社区治理的生存策略和关系选择。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治理实践应该是社区治理的各参与者,包括地方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社区居委会、各类社会组织及社区组织、社区居民之间,相互合作、平等协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一种"合作中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提高农村社区治理水平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应遵循"多元共治"的思路,破解现阶段普遍面临的治理结构失衡、居民参与程度不高、公共服务落后、治理方式单一等困境。通过完善治理结构,促进居民参与,改善公共服务,创新治理方式等路径,推动农村社区治理转型,提高农村社区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面对基层治理碎片化的困境,崇明区农场型社区新海镇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破解难题。新海镇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创新治理方式,凝聚共治力量,提升了治理水平,解决了常住人口利益诉求多元化、治理资源碎片化及治理绩效低效化的社区治理碎片化问题。通过对新海镇党建引领社区建设实践的研究,可以得出治理主体协同化、治理结构扁平化、治理技术信息化等社区整体性治理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目前,乌鲁木齐城市社区治理仍以政府主导,存在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较差,缺乏参与的动力,参与结构不合理,参与方式被动,参与范围有限,参与渠道、制度、载体缺乏,参与效能总体偏低等问题。创新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尤其是复杂重点社区治理,需要政府、居委会、居民自身等各相关主体的共同努力,要在转变社区管理体制与治理模式,完善社区治理结构,营造居民参与的外部环境,培养居民社区意识,增强居民参与能力,拓宽居民参与渠道、健全居民参与制度、拓展居民参与的空间,引导社区少数民族居民参与,加强对社区流动人口的服务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哈洪颖  马良灿 《探索》2014,(1):160-165
社区是一个集认同、安全、凝聚力、意志、关系链接、非正式组织性、公共性等多重属性为一体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作为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个人与社会间的中介性力量,社区是社区矫正的存在根基。社区惩戒、教化与帮扶既是社区矫正的应有之义,也是社区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当前中国城乡社区发展遭遇的"内卷化"困境使社区异质性增加、社区总体性功能衰竭、社区公共性衰落、社区组织"空心化"状况日益严重,导致社区矫正制度运行之初便面临先天不足的缺陷,表象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层的社会风险与社会危机。因此,社区矫正倒逼城乡社区建设既是一个关乎社区矫正事业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破解当前社区矫正困境的重要途径。同时,社区建设不仅是社区矫正制度得以运行的前提,更是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社会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大规模与加速度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流动人口对低成本生活形成的刚性需求;社会分化的空间呈现及其结构化,城中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积淀及其结构化所形成的约束效应;城市流动人口公共需求与政府体制及机制滞后所形成的矛盾关系,以及这种矛盾关系转换的慢时耗性。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与影响,致使城中村流动人口聚居区具有暂时难以替代的功能。城中村空间改造与升级,必须在关注这一特定功能前提下,才能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