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董琳 《前沿》2014,(11):61-64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的国家,尤其近代以来,在各民族共同生活的中华大地上,中华民族从自在发展到自觉形成,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表现出了复合型民族的特征和宗教信仰的“多元通和模式”,这是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的民族结构类型和其他宗教河系不同的信仰模式。从二者的历史进程和结构上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多元”在事实上和意识上都有着不可割舍的“一体”性关联,成为“命运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学术研究中,必须要有历史维度。隋唐时期是多民族中国发展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时期,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得到了巨大发展,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同样在孕育中得到了发展。因为隋唐两朝开明的民族共同体思想与民族政策,中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历史时期。隋朝君臣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提出了“混一戎夏”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唐太宗等皇帝在处理民族问题时形成了“天下一家”“华夷一家”的民族共同体思想,这些民族共同体思想就是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安北江 《思想战线》2023,(2):123-134
古代中国的“天下秩序”与“国家秩序”建构理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传承性,且贯穿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宗法式与地缘式的“天下秩序”理念,是古人诠释世界和维系国家政治安稳的核心思想。二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王朝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华文明核心体的形成和族群意识的凸显,是“天下秩序”得以传承与变革的基础。“国家秩序”和“国家政治体系”的建立,是古人想象“天下秩序”崩塌与重构的结果。在“国家秩序”建构中,“一统观”与“正统观”成为主体民族政权角逐天下后的政治意识。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与“天下秩序”理念,形成历史上的“中国精神世界”,最终成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向心力。为此,历史上的主体民族政权,以“中国”为核心的天下一统理想才得以实现。阐释古代中国“天下秩序”理念的传承与变革,对进一步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间接回应了用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来倒叙解构历史中国的舛误。  相似文献   

4.
1995年初,木芹教授提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将方国瑜“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理论推进到中华民族史研究。其核心论点,中国历史上始终保持着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即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汉族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成为整体结构的重要因素;秦汉以来中国形成比较稳定的多民族国家,以汉族为主干,汉族与其他各族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这种以汉族为主干的与全国各地各族的联系,由点而线而面。这一个联系的面,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领域,也就是中华民族史的范围;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上既矛盾又统一的交往交流交融历程,也就是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历史在整体发展,但不排除各少数民族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加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的研究,既有利于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历史与理论基础;又能够融通“自在”与“自觉”,避免了将中华民族人为区分为“自在”和“自觉”两个发展阶段的割裂式认识,最终从理论与史实两个维度真正摆脱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暨民族主义范式对中华民族史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作为多民族的共同体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具有国族意义的中华民族却是从近代开始出现的。近代中国国族的形成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主观构建。近百年的历程中,中国的国族构建蕴含着国族构建的一般特征,但也展示出特有的构建路径与模式,这种特定的构建道路也影响和制约着国族的基本形态。经过近百年的构建历程,中华民族基本上完成了国族构建的历史任务,从一个传统的自在的民族,逐步转型成为具有国族意义的现代民族。但中国的国族构建仍然是初步的,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甚至是不完整之处,中国国族建设的任务仍然繁重。回顾国族构建的历史,对于当代中国国族建设的顺利展开和推进,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试论少数民族华侨华人问题——现状与历史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近一百多年来,各族人民共同遭受着列强的欺凌,在反抗外来的侵略和压迫的斗争中,各兄弟民族患难与共,同舟共济,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的“中华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向国外移民,不仅有作为主体的汉族移民,而且有大量的少数民族移民,这就从历史到现状,构成了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群体,并成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在一次次失败中幡然醒悟,开始了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了历史的转折与发展,最终踏上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东扩,西方民族国家以其强势的话语权冲击着传统中国的民族观,迫使其向现代民族国家观念方向转型.这一转型的过程虽然复杂而艰难,但同时也是促使中华民族观念诞生,中华民族、国家认同意识觉醒的过程,这一转型处于传统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特殊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民族国家观念构建萌芽于"天下观",在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催化下不断成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民族国家"意义上的国家观念开始流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逐步演化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中国,即强化现代民族认同的共同体国家。民族国家观念是西方政治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天下观念则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政治思想。从民族国家构建角度解析"中国"概念的变化和演进,阐述民族国家观念的觉醒,以及随之带来的文化认同与其影响,旨在厘清"中国"概念的变化和演进,为当今"中国"概念的全新发展提供历史支撑,为民族认同的强化提供历史依据。从更深层的意义来看,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对国家的政治生态和政治体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密切的同源关系。中国在争取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两次民族意识兴起的高潮。第一次是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具有广泛性、实践性特点。第二次是建国后至今,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中国出现了新的民族意识表达,具有发展性、开放性、吸收性特点。中国的现代化的实现将是在新的民族意识表达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核心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本质是人民之梦。中国梦体现了近代梦、现代梦与当代梦的统一,国家梦、民族梦与人民梦的统一,中国梦与中国世界梦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质上是实现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其奋斗目标是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思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弘扬民族体育文化 ,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是本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世界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剖析 ,提出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3.
陈培永 《桂海论丛》2013,29(5):21-24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必须辨识并处理好三对内在矛盾,即社会主义理想价值与现存社会现实的矛盾,民族国家奋斗目标与人类社会历史普遍进程的矛盾,一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矛盾。解决这三对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应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理想的现实呈现,更好利用资本主义而不是被其同化,努力开辟出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4.
Preamble Democracy is a common value of humanity and an ideal that has always been cherish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nd the Chinese people. This year marks the centenary of the CPC. Since its found-ing in 1921, the Party has taken wellbeing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its abid-ing goals, and has made continuous efforts to ensure the people's status as masters of the country.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feudal history dating back several thousand years that descended into a semi-feudal and semi-colonial society after the Opium War of 1840. 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the Party has led the people in realizing people's democracy in China. The Chinese people now truly hold in their hands their own future and that of society and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中国青年的民族认同感受到挑战。因而,必须不断强化民族认同意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探寻实现当代青年民族认同的有效途径,使当代中国青年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国情把握和实践需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主题,提出诸多长远的和阶段性奋斗目标。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梦的历史轨迹的当代启示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善于根据中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的变化,制定切合实际的纲领和奋斗目标,并找到使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和依靠力量;实现中国梦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  相似文献   

18.
T HIS year marks the first centen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The achievements made by China during the last 100 years are the result of the efforts of several generations of Chinese peopl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which has tasked itself with the mission to seek happiness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rejuvenation for the Chinese nation since its birth.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强烈的民族凝聚和国家统一思想。“大一统”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哲学基础和道义基础 ;“天下一体”是民族融合的思想基础和维护中国统一的一面旗帜 ;胡汉两制为民族区域自治与一国两制提供了历史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学习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重要的是做到四个把握好: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把握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圆梦关键,把握好中国梦是人民的梦的本质属性,把握好强国梦与强军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