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中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强 《新东方》2006,(11):41-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而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则是拓展农民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人主张主要靠工业扩大、城市扩容来吸纳和消化的路子;有人认为要通过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来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本文拟就新农村建设中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剩余是相对剩余我国农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每年均有大量劳动力外流,甚至出现“民工潮”现象,但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农村已出现了大量绝…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村劳动力剩余和基本对策问题陈俊生编者按: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剩余,就业都不充分,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表现尤为突出。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地区间...  相似文献   

3.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引发了"民工潮"、"城市病"等诸多问题,因此,主张短期内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做法不切实际.从当前我国就业环境来看,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更为迫切和必要.各地的实践证明: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最重要和最有效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倩 《群众》1999,(11)
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是一个由来已久并将持续存在的现实问题,这不仅因为我国人多地少,人口对土地造成了超需求的压力,而且还因为农业中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很小甚至为零或负数,存在着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即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潜在剩余劳动力,必然要向收入相对较高、就业机会相对较多的行业和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5.
解决“民工潮”问题观点简述王霞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农村出现了近2亿剩余劳动力。其中1.5亿左右已被吸纳,但还有五六千万人正处于流动状态,形成了所谓“民工潮”,而且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将以年1000万的数量递增。“民工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也给流...  相似文献   

6.
响水县是苏北沿海的一个欠发达县份。九十年代中期,响水人为了摘掉贫穷的帽子,掀起的民工潮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时过境迁,“民工潮”已不再猛烈冲击响水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不再是大众热门话题,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篇事关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大文章,响水一直在做,并针对城市下岗职工增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和近年来大量农村青壮年建设人才盲目外流,引起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负面效应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多管齐下,广辟渠道,全方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一、强化素质教育,增强转移能力。长…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是12亿人口,其中80%是农民,是一个以农民为主的国家。“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页)从8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以“民工潮”的形式一浪涌似一浪地冲入城市,城乡流动人口迅速增长。其规模之大、增长之快,史无前例。美国经济学家克莱因教授说过中国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人口,一个是农业。而这两个问题的焦点,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因此,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研究,在当前就显得十分重要。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1、农村流余劳…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反思及道路选择张建君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加速,社会利益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使我国本来有着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村出现了大规模季节性盲目流动的“民工潮”,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成为社会的一大热点,国家的...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洪水猛兽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洪水猛兽吗北京大学教授孙立平近年来出现的大规模民工潮表明,作为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实际上已经在我国开始进行。酉方国家及其他已经基本上实现城市化的国家所发生的农村向城市的移民过程是农村的居民到城市中工作和定居,而我国的...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出现的大规模民工潮表明,在我国,作为工业化和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实际上已经在开始进行,而且其规模相当之大。不过,这种转移,并不同于西方国家以及其他已经基本上实现城市化的国家所发生的农村向城市的移民过程。那些国家的移民过程是农村的居民到城市中工作和定居。而这个过程在中国是以所谓农民工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种转移途径,既在僵硬的制度安排约束下,创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可能性,也造成了其特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快小城镇建设,是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和农村发展实践而提出的。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一亿之巨。这个剩余量相当于1982年非洲52个国家务农劳动力总和问E训务农劳动力为1.l亿)。欧洲28个国家务农劳动力的两倍(欧洲务农劳动力为0.sl亿)。农村积存如此巨量的剩余劳动力,不仅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到城市不断向纵深发展,亿万农民不再是被紧紧禁烟在土地上的单纯的农业生产者,而成为商品生产者。计划…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根据有关统计公报显示,中国还剩下1.06亿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及返乡农民工的出路问题,无疑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难题。现结合实际工作,浅探厦门市如何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可以从农业部门抽走,而不至于影响农业总产量的那部分农业劳动人口,也就是超出种植数量的耕地所必需的劳动力数量的劳动人口供给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必然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则是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多,耕地少,农业剩余劳动力多的国家。据估计: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2亿左右,占农村中劳动人数的50%左右,除了一部分人进城打工外,仍有一亿多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占农村从事农林牧渔业…  相似文献   

14.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业转移 ,对于发展我国社会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繁荣、解决“三农”问题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实际情况看 ,我国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现象 ,屡见报端的农民工纠纷问题 ,我国农村经济的疲软问题等等也引人关注。为此 ,本期特推出“调查与关注 :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转移”专栏 ,约请了相关的领导、专家及相关课题组撰文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进行评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博士生导师林毅夫教授在回顾和比较我国历史各阶段和各个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的关系后指出 ,2 0 2 0年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国民经济翻两番的发展目标必须转移 2 .5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平稳、有序 ,以避免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负担。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县级行政研究会课题组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宏观形势进行了展望 ,提出了一系列政府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应对政策和服务措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刘志仁研究员对我国“民工潮”的现象进行了深层的剖析 ,列举了农民工令人担忧的现状问题 ,指出根本原因是  相似文献   

15.
李占则 《人民论坛》2014,(5):152-154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规模产业向东南沿海集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就业,城市化进程加快。然而,由于我国产业布局与人口分布不匹配,引发大量中西部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就业,增加了市民化的成本。文章指出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实现农民工就近就业,能够降低就业成本,增强其就业能力和稳定性,进而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6.
打造城市化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至今仍然是个农业大国,将近13亿人口中约70%在农村;农村劳动力有五六亿,农业剩余劳动力近2亿。近20年来,农村耕地每年以500万亩左右的速度递减,而农村劳动力每年以1000万上下的速度递增。解决“三农”问题方案很多,但谁能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立足生存之地…… 1949年全国设市城市136个,城镇人口5765万,城市化水平为10.6%。1978年全国设市城市为192个、城镇人口为1.72亿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口、土地、水资源、城镇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有极限的。那么,如何安排和合理利用日益增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呢?能否通过政策引导和统一规划,使我国目前近9亿农村人口中的10%即9000万人,投身到从事造林种草、治理茺山茺漠的事业中去?如果这是切又可行的,那么此举便会带来二者“双赢”的结果:既大大减轻农村剩余人口流向城市的压力,又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从“民工潮”看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转移吴焕开改革开放唤醒了八亿农民。他们睁开眼睛,抓住命运之神的手,不管前途是畅通无阻,还是举步维艰,踏上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漫漫长路。开始,人们用欣喜的眼光目送这一支支队伍。但是,不久,人们的目光便从欣喜变成了疑虑。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州、北京、海口以及其它一些城市的车站、码头,突然出现“大兵团”。一批批农民扛着简单的行囊,从火车上、轮船上走下来,汇集成一股股人潮——“民工潮”。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民工潮”。一些人来不及多想,也不愿多想,慌忙翻开50年代的旧报纸,捡起早已封。尘的陈词,把这些农民统统斥之为“盲流”。我们不难看到这股“民工潮”中到处晃动着青年的身影。找出“民工潮”的成因,探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出路的办法,不仅是经济学家的任务,也是青年工作者的责任。一、改革开放使被旧体制隐蔽起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显现了出来改革前,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生产经营和分配实行“大锅饭”制度,农产品实行统销统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改革前的农业就象一个巨大的“劳动力蓄水池”。其实,农民是由于体制的原因,不得不将就着挤睡在农业这张既简陋又不温暖的“大床”上。当时出现了一种令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攻坚时期,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城镇职工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据估计和测算,到201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3亿人,其次为城镇待业和下岗人员等。今后20年内,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以及城镇失业者的再就业问题,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国内许多学者专家对解决失业,增加就业开了不少的药方,但是并没有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试图从中小企业发展的角度,探讨中小企业与我国现阶段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扩展的关系,最终为解决当前和今后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九五”期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探讨陈永昌,张新杰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我国"九五"期间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所面临的一个极富现实性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60%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在1.5亿人左右,而且,今后农村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