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罪名概念定义在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刑法学中的一系列罪名概念都有严格而准确的定义。只有准确地掌握了这些罪名概念的定义,才能划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否则,就难以做到定性准确、量刑恰当。在此,本文仅就罪名概念定义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给罪名概念下定义的实质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办法,也就是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给罪名概念下定义就是判明罪名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并同时把该类犯罪跟一切与它相似的对象区别开。  相似文献   

2.
<正> 明确罪名概念是准确使用罪名概念的前提,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对罪名概念的使用不准确,就难以划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就不能做到定性准确、量刑恰当,从而影响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本文就如何明确罪名概念的同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什么是罪名概念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本质属性是某类事物特有而区别于其它事物的那些属性。事物的本质属性有两个方面:一是某事物与其它事物有着联系的共有本质属性;二是某事物与其它事物相区别的特有本质属性。通常说某事物的特征如何,是针对事物的特有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3.
张哲飞 《法制与社会》2014,(12):282-283
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是我们刑法中犯罪性质较为恶劣的犯罪行为,严重影响正常社会秩序。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是刑法中极易混淆的罪名,相似的特征和犯罪构成给司法工作者在司法实践中造成很多阻碍。如何准确辩异两罪是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仅从分析两罪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件,提出辩异两罪的关键点,通过真实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和正确区分罪名,并提出辩异两罪的三个当场和犯罪程度,以期对我国的刑法罪名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之解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艳红 《法商研究》2006,23(6):27-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增加了重大群众性活动安全事故罪、安全事故报告失职罪、虚假破产罪、上市公司高管背信罪、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金融机构背信罪、违规运用公众资金罪、强迫组织残疾人、未成年人乞讨罪、仲裁枉法裁决罪9个新罪名,修改了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等13个旧罪名。从刑法解释论的角度对这些新增及修改的罪名及其犯罪构成要件等进行解读,对完善我国刑法学理论和指导司法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丁胜明 《法学研究》2020,(3):143-159
我国刑法学界存在以罪名作为问题讨论平台的现象,但是,由最高司法机关确定的罪名与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之间大多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多罪一名”是我国罪名体系的显著特征,以罪名作为问题讨论平台会带来诸多理论上难以妥善处理的问题。在刑法学研究中,应当严格区分罪名和犯罪这两个概念。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讨论刑法问题的基本平台只能是犯罪构成而不是罪名,分析刑法问题的基本单元是“一个犯罪构成”而不是“一个罪名”。罪数中的“罪”是指犯罪构成而不是罪名,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而非“同一罪名”内的事实认识错误,罪过是犯罪构成的罪过而非罪名的罪过。  相似文献   

6.
<正> 明确罪名概念是司法实践中准确地适用罪名概念的前提条件。明确罪名概念,就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以往的著述仅只注重明确罪名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罪名定义的探讨,这是很不够的。对罪名概念,除了明确其内涵,还必须明确其外延。罪名概念的外延就是指符合其内涵所指称的那一特有属性的一系列具体犯罪行  相似文献   

7.
人类生命健康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由于管理力度不足,药品市场假药泛滥的现象对人类的安全构成威胁,为了准确惩罚假药犯罪,必须通过相关罪名的研究为司法实务提供准据。基于这一考虑,本文主要对本罪在司法实务中常见的争议问题进行探讨,其目的是为了对本罪正确定罪量刑。根据我国刑法第141条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非法生产、销售假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本罪在司法适用中,有以下问题值得特别重视:一、本罪侵犯的主要客体与次要客体现在,我国刑法学理论研究的学者们对把本罪犯罪客体界定为复…  相似文献   

8.
《刑法修正案(九)》对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进行了修订,使该罪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文中分析了该罪罪状表述不严密,存在多种理解方式的问题;还剖析了罪名设定不妥帖、不能全面准确概括罪状特征的问题;解析了“干扰无线电通讯秩序”表述不准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议将罪名改为“妨害无线电管理罪”,并提出严密罪状表述的完善建议。针对当前使用“伪基站”设备犯罪罪名适用问题,阐述了该罪在司法审判中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关系,从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给出了该罪“情节严重”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信用卡诈骗罪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卡诈骗罪是我国刑法第196条规定的一种金融诈骗罪,也是现时社会常见多发的一种犯罪。从理论上对信用卡诈骗罪的概念、构成要件以及司法认定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会对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有所研益。 一、信用卡诈骗罪的概念 刑法第196条规定了信用卡诈骗罪的罪状和法定刑,但并未揭示该罪的内涵。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该罪的内涵,是研究信用卡诈骗罪的逻辑起点。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刑法学通说在诈骗罪定义方式上的利弊得失,来给信用卡诈骗罪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刑法学通说认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  相似文献   

10.
尽管国内刑法学界对社会危害性概念否定意见颇多,但社会危害性概念具有独特的立法机能和司法机能。立法机能表现为作为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刑罚配置和犯罪分类的重要依据;司法机能表现在规范评价、司法出罪和量刑基准等方面。在现有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下,进一步明确社会危害性概念的内容和完善社会危害性的判断标准,较之于将其从注释刑法学中消解,或许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11.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抢夺、强迫交易等相关罪名的区别历来是司法运用的难点,现有文章思路也多停留在条文规范角度阐述相互之间的区别.其中出于“流氓动机”是司法适用分析的关键,现逐渐以事出有因、小题大做、逞强好胜等概念进行取代,但其内容并无新意.仍然以流氓概念为起点,从流氓动机内容、流氓动机的评判标准、流氓的规范地位等角度分析,寻衅滋事罪属于内容空洞规范不明的罪名.从规范外的司法适用角度分析,寻衅滋事具有演变为口袋罪的极大可能性.寻衅滋事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更深理由在于国家在社会治理方式上的威权主义思维.为追求法的安定性、明确性,寻衅滋事罪应当废除.在未废除的情形下,可以运用想象竞合犯理论,对符合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的各类行为以其他罪名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九)》虚假诉讼罪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怡 《法学杂志》2016,(10):24-31
“虚假诉讼”“诉讼诈骗”“诉讼欺诈”等概念从定义到定性在民事、刑事法学领域以及司法实务领域都有不同的认识和关注点,但是这些概念所讨论的范畴基本是同一的,尤其集中在对上述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的讨论上.《刑法修正案(九)》第35条增设了“虚假诉讼罪”,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平息纷争的作用,但是对该罪的定义,构成要件,虚假诉讼行为与相关的诉讼诈骗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其他罪名之间在实务中如何辨析等问题都尚存争议.笔者试图在文中对此进一步做探析,以期通过对该罪的犯罪构成条件以及该罪条款中“竞合关系”下的他罪处理问题做充分解析,抛砖引玉,为司法实务中科学地解释和准确地适用“虚假诉讼罪”新规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 概念明确是恰当判断、正确推理的逻辑基础,因而也是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而概念明确,最重要的又是概念的内涵明确,定义就是明确地揭示概念的内涵。如果说在日常思维中使用概念不明确的定义,只是妨碍正确思维,影响准确表达,那么在司法工作中,使用概念不明确的定义所造成的后果,就远远不仅于此。这是因为罪名定义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定罪是否准确,量刑是否恰当  相似文献   

14.
林华  王巍 《法制与社会》2010,(36):84-85
对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犯罪未遂形态的存在,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但经研究分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从罪名结构、立法、社会危害性、司法实践等角度,可论证其未遂形态的正当性。该罪名中,销售金额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较难掌握。本文指出为准确把握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打击伪劣产品领域经济犯罪,对于销售金额的认定,应依托司法实践,在立法领域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妨害作证罪和包庇罪都是妨害司法类罪中的重要罪名,二者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易于混淆,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一个行为人的行为同时构成妨害作证罪和包庇罪,形成两个罪名的竞合。本文力求分析妨害作证罪和包庇罪的区别,并结合具体案例解决两个罪名的竞合问题。  相似文献   

16.
妨害作证罪和包庇罪都是妨害司法类罪中的重要罪名,二者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易于混淆,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一个行为人的行为同时构成妨害作证罪和包庇罪,形成两个罪名的竞合。本文力求分析妨害作证罪和包庇罪的区别,并结合具体案例解决两个罪名的竞合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吴正倩 《法制与社会》2014,(13):291-292
罪数论,从字面上理解即为探讨犯罪行为构成罪名的个数的理论。罪数问题是刑法学体系中各种制度的交汇点,因而也是刑法理论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理论单元之一,它既涉及罪数的构成问题,又涉及罪数的处罚问题,可以说是横跨犯罪论和刑罚论这两个刑法基本体系,即涉及定罪和量刑这两个基础司法过程,因此深入理解罪数问题是刑法学习中无法跳过的一个基础环节。  相似文献   

18.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是我国《刑法修正案(六)》中设立的一个新罪名,作为一种危害较为严重,但实践中又很难认定的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其罪名的设立和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引起了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关注和争议。设立本罪的法理基础在于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本罪的构成特征,在司法认定中注意区分本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马章民 《河北法学》2011,29(3):126-129
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增设了两个直接以"背信"命名的罪名,即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和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两罪是我国刑法中新增罪名,刑法学界在理论上论述较少,司法机关在具体罪名认定上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参照国外刑法关于背信罪的规定,研究我国刑法有关背信罪及其犯罪构成要件,明确将背信行为纳入刑法的积极意义,探讨今后我国刑法背信罪的立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隐匿罪证罪是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的罪,但刑法学方面的书籍论及的不多,连高校法学试用教材《刑法学》(修订本)都未论及,即使有几本论及的,对于该罪的定义、特征却表述得笼统含混,归类问题也值得商榷。本文试就以上问题略陈管见。一、定义:例1、“隐匿罪证罪是明知证明犯罪的证据,而故意隐匿的行为。”(《新编法学词典》第945页);例2、“隐匿罪证罪,是指把足以证明犯罪分子实施了犯罪活动的证据隐匿起来的行为”。(孙膺杰、周其华《《实用刑法读本》第510页);例3、“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