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随着一波又一波招聘高峰来临,随着大批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企业在招聘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在这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企业一旦发生劳动争议,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员工个人来说。都需要付出维权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会对其他员工产生潜在的心理影响。诸多负面影响对企业正常的人力资源管理秩序极为不利。员工的招聘、录用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中的重要环节,构建员工招聘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极具现实意义。在这个环节,有不少法律实务问题,应引起企业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随着一波又一波招聘高峰来临,随着大批应届生进入就业市场,企业在招聘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在这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企业一旦发生劳动争议,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员工个人来说,都需要付出维权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会对其他员工产生潜在的心理影响,诸多负面影响对企业正常的人力资源管理秩序极为不利。员工的招聘、录用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中的重要环节,构建员工招聘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于员工而言,若要求其在同一家企业“从一而终”,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更不利于其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以及工作回报最大化。每个企业都希望任何“有价值”的员工足够忠诚。然而,忠诚却是有代价的。企业对员工忠诚度的把控,虽然可以降低用人成本,但也会增加留人成本。  相似文献   

4.
俗语讲: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员工离职的高峰期,同样也是企业招聘的高峰期。特别是今年,各行各业均呈现出回暖复苏之势,相当一部分企业开始大规模招聘人才。企业一方面忙于招聘人才,另一方面也要面对本企业员工离职的境况。面对员工离职,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我们将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一直强调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却对员工的忠诚管理有所忽略。实际上,员工忠诚度问题与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并不矛盾。在微观(企业内部管理)层次上,如何提高国有企业员工忠诚度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角度。换句话说,依靠工人阶级是立场、观念问题,提高员工忠诚度是手段、操作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已成为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取胜、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员工忠诚的三维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如何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是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影响员工忠诚的既有个人因素,也有企业因素、社会因素。只有针对上述三维因素采取相应对策,通过个人、企业、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忠诚员工,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谢玉华  张群艳 《湖湘论坛》2010,23(3):123-126
职工民主参与是我国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它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减少离职,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合作。理论界关于职工民主参与绩效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我们选取湖南的数据作实证研究,分析认为,职工民主参与与员工忠诚度显著相关;职工民主参与各种形式与忠诚度也不同程度相关。这对我国加强职工民主参与建设提供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保安》2013,(10):68-68
核心员工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主要创造者,是企业生产运营和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核心员工最主要的特点是高度的劳动力稀缺性,具体表现为劳动力市场上同类人才的数目相对较少,可替代性差,其招聘成本要高于一般员工。因此,如何有效地招聘核心员工成为许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叶海芹  王鹏程  谢明浩  董瑛  查政 《前沿》2007,(10):125-127
企业重视文化建设可以有效的提升员工忠诚度,其策略主要表现在:通过培养亲和文化、实施情感管理可以营造"企业是我家"的软环境;实行无障碍的双向沟通,增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可以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进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相互忠诚。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甚至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决定企业能否快速良性发展的战略高度。此种情形下,企业自然会将政策、制度等更倾向于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为了招揽人才,企业用于招聘的费用越来越多,招聘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但常常是前脚将新员工送到用人部门,后脚又接到该部门提出的新的用人申请。于是,就出现了人力资源部门长年招聘,而企业仍时常缺人的怪现象。对此,用人部门的解释是:没办法,谁让新员工还没等试用期满就主动离职了呢!  相似文献   

11.
对新进员工进行技术培训,然后转入生产车问,同时将生产线上不熟练的员工或是无技术的员工安排技术培训。使民工在企业里优化流动,一方面可以提高民工的忠诚性,一方面可以系统地培养企业的技工人才。  相似文献   

12.
人才“高消费”现象是近年来企业在人才市场上招聘人才所出现的新情况 ,突出表现为企业对求职者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而很少考虑职业、工种、岗位的具体要求。翻开报刊杂志的招聘广告栏 ,某企业集团招聘电工、焊工 ,要求有大专文凭 ;某贸易公司所需会计、计算机操作人员要有本科学历 ;某民营企业招聘办公室勤务人员也要具有大专文凭……这种用较高层次人才满足较低工作需要的人才“高消费”现象 ,在人员招聘中呈愈演愈烈之势。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 ,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还是与企业用人观念有关。在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企业欲在竞争中获胜 ,最主要的资本是人才 ,不少企业认为拥有的人才越多 ,学历越高 ,能力就越强 ,企业实力就越大。也有的企业认为招聘到高学历人才 ,其接受能力强 ,与企业可以迅速磨合 ,能够省下一大批不必要的培训支出。另外也不排除少数企业追求虚荣 ,热衷攀比 ,借招聘高层次人才来显示企业实力 ,对外树立良好形象等原因。人才“高消费”虽然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加强竞争实力 ,但却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后果 ,总的说来其弊大于利。具体表现在 :一是形成人才浪费 ,为日后跳槽埋下伏笔。企业所招聘或录用的求职者...  相似文献   

13.
赵熙 《求索》2014,(12):112-116
员工与企业的双向忠诚是超出企业与员工之间互利对等关系以及企业与员工的经济契约的更高水平的一种心理契约,这种心理契约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尤为重要。影响员工与企业双向忠诚的因子众多,主要包含企业因子、员工因子、外部环境因子。从心理契约理论视角,阐述员工忠诚和企业忠诚概念的内涵、维度及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两者的动态耦合机制,将感恩文化引入其中,探讨企业和员工的感恩心理对这种耦合机制的调节效应,构建二者之间双向忠诚的路径,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最终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外资企业涌入中国,一些外企在招聘员工时,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前,通常会向劳动者发出一份称为“Offer Letter”的录用信函,这种模式也渐浙被引入中国的企业招聘。可这平平常常的一封录用信函,也许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5.
知识员工的忠诚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兴发 《前沿》2006,(7):157-160
知识经济时代,以吸引和稳定知识员工并充分发挥他们作用为目的的知识员工忠诚管理,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知识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应该采取让知识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下放决策权、使其工作具有挑战性、实行弹性工作制度、实施全面薪酬战略、加强心理契约管理、缓解知识员工的职业压力、注重情感管理、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等措施来提升知识员工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16.
招聘是指企业为了经营发展需要,根据企业发展规范所作出的人力资源要求的规划招聘,以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企业任职的人员,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是组织面向外部征集应聘者以获取人力资源,满足组织自身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之一。保安行业作为以人为主导的服务行业,招聘也成为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案例:方某于1999年4月通过人才招聘被某公司录用为营销员,但该公司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2000年11月该公司开始着手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此时方某出差在外,由公司办公室主任为其代签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而后,办公室主任将为方某代签合同的相关事宜通知了方某,并将合同书交与方某本人。方某也未提出异议,并继续在该公司工作。2001年12月,公司以劳动合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用人单位都希望找到优秀的人才,然而当用人单位通过系列的招聘、简历筛选、初试、复试,录用后往往发现找到的人并不理想。这是什么原因呢?一般企业的面试就是问几个常识性的基础问题,然后就凭感觉了。有规模的企业则多几道复试,一拨儿又一拨儿人把应聘者折腾了几个来回也拿不定主意。  相似文献   

19.
为何实施无领导小组讨论? 近来很多企业认为选人比培养人更重要。而企业招聘时,尤其是关键岗位,出现了种种疑虑:为什么招聘时出彩的人才到使用时总"哑火"?选错人,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企业的代价是带来了人员招聘成本、培训开发成本、人员流动成本的加大,组织绩效低;员工的代价是职业选择的偏离与职业发展前景的迷惘、个人绩效低。  相似文献   

20.
蓝斯登定律     
《时事报告》2014,(2):58-58
当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发掘优秀的员工、让员工高效工作,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苦思冥想的问题。有的管理者认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高薪能够笼络员工;有的管理者则认为极高的威严能够让员工服服帖帖,企业高效运转;有的管理者认为通过“洗脑式培训”把员工变成既驯服又忠诚的“奴隶”,才是企业成功的“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