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杨荣  季正矩 《党史博采》2005,(6):140-146
理论界在总结苏联经济建设的成败得失时,众说纷纭,甚至截然不同.实际上,这涉及到评价的标准问题.苏联70余年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最终却陷入了难以解脱的泥潭.在与西方国家的经济竞赛中,苏联虽然取得过某些优势,但却以失败而告终.苏联剧变恰恰是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发生的,尽管我们不能完全以成败论英雄,但是仍然不能否认经济问题是引发苏联剧变的一个基础性条件和因素.  相似文献   

2.
50年代我国学习苏联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形成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曾经历过各行各业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历史阶段。本文将对这一时期学习苏联的情况作个粗浅的考察。一 早在建国前,中共中央就认识到我们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必须向外国学习。1949年5月至8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秘密访苏期间,曾提出:“现在看来管理一个这样大的国家及进行经济建设与进行外交活动,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希望苏联能在这方面给予方便,为培养新中国的建设管理人才作出帮助,除了派专家外,还希望派一些教授到中国讲学,并由中国派一些参观团到苏联参观学…  相似文献   

3.
陆南泉 《理论学刊》2008,5(1):71-74
农业落后一直是苏联与其继承国俄罗斯的一个尖锐的社会经济问题.这迫使苏联时期各届领导人一上台都先抓农业问题.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与普京亦力图通过农业改革来解决农业问题.他们的改革涉及到两个相互紧密联系但又有区别的内容:农业土地所有制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改组问题.总结这一领域的经验教训,中国亦可得到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4.
如何搞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始终是毛泽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通过研究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它存在着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在维护经典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础上,力图摆脱苏联模式;实际上集权更加强化;另一方面充分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自觉地运用商品经济手段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这既造成我国的经济体制弊端甚多,也为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我国进行大规模的社舍主义建设初期完全搬用了以高度计划和集权为特征的苏联模式。到了五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我国…  相似文献   

5.
3、从改革开放的认识高度出发,把握对以后改革直接发生重要影响的事件。上海在改革过程中首先碰到的主要问题有:体制问题、经济中心城市协调发展问题、经济发展速度问题等。(1)体制的几经变化体制,涉及到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上海在这一时期,体制上存在中央与地方、党与政以及基层党组织的隶属等一些重要的关系问题,这些体制问题直接关系着上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新中国建立后,在统一财经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中央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这对于当时集中全国有限的财力、物…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我们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其中一些涉及到人们切身利益的问题往往成为大家议论的热点,在这个栏目中,我们希望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展开讨论、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7.
公有制主体地位与中国现代化●梁坚孙家驹魏民黄勇一、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尤其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经济建设成为中心任务,一些重大经济问题涉及到国家政权的命运、社会制度的命运,因而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外资来建设新中国曾一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政策。1950年4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用外资和技术来发展我国经济建设是一件大事,不独是和苏联,就是和其他新民主主义国家,以至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不独开办这三个合股公司,就是开办其他适当的合股公司以至实行某些事业的租让,在事实上有时也还是需要的。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新中国获得了苏联3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些合营公司,并努力尝试和西方国家接触。  相似文献   

9.
抗美援朝战争前夕周恩来秘密访苏熊华源近年来,一些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文章和著作,很多都涉及到1950年10月周恩来在抗美援朝战争前夕秘密访问苏联时的情况,而且在对周恩来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会谈内容的介绍上出现不同或截然相反的说法。例如,曾作为翻译随同周...  相似文献   

10.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经济活功的实践一再证明:在经济建设中,必须贯彻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这是涉及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和建设两个文明的大事,对北京的建设事业来讲,贯彻上述原则更为重要,它涉及到北京的城市性质问题和贯彻中央关于首都建设基本方针的问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并通过人类生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现象。尽管劳动力转移或回流涉及到很多可变的因素,但总体上看与经济现象有极大的关系,同时还有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对于这一现象,国家应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统筹考虑,地区应因地制宜做出适合本地发展实际的政策安排,与地区经济建设、城市化发展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2.
何晓杰 《新长征》2007,(8):48-4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在向城市经济侧重近20年后,开始进入向县域经济侧重的阶段。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目前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县(市)权力小、财力弱、负担重、活力不足、动力不够,这就涉及经济与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义利之辩──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理论观点综述(下)李萍市场经济对道德的要求这一问题涉及到如何认识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怎样相似和不同的地位。毫无疑问,作为经济组织方式,无论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确实有其共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邓小平经济理论中,凡是涉及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全局性、根本性的经济建设和发展问题,如那些关于提高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经济问题,他都要把它们上升到政治的、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和分析。正如他自己所强调指出的,他在经济问题上,“讲了一些话,都是从政治角度讲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77页,以下凡引自“邓选”均只注卷本与页码)“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第二卷第194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同上第163页)“政治工作要…  相似文献   

15.
刘长江 《唯实》2006,43(8):27-32
对于新经济政策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苏联共产党的政策变化,经济学家在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新经济政策的终结中的作用在我国的研究中仍然是一个空白。实际上,在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终结的过程中,苏联的经济学家提出的解决苏联面,临的经济问题特别是农村经济问题的设想方案,对苏联共产党的政策选择都发挥了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韩继锋 《世纪桥》2008,(5):26-27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解决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回顾这段历史,总结其经验与教训,不难看出苏联没有搞好的正是我们贯彻落实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7.
苏共是在一个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从十月革命胜利到苏联解体,这一时期,从理论到实践,苏共实施的都是轻视农业和农民的政策。没有处理好农业与农民问题,是苏共失去政权和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泽宇 《党史文苑》2011,(6):48-50,58
苏共二十大揭露了苏联斯大林时代各个方面的错误,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很大影响。中国领导人也反思苏联的问题,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一系列调整。但是,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在建设中也犯了一些错误,如盲目赶超、阶级斗争扩大化等,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期,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实现了工业化,使当时的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随着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苏联领导人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由于都未能从僵化的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这一根本问题着手,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这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曾领导全党试图摆脱苏联建设模式,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认真总结这次探索的经验与教训,至今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一、“以苏为鉴”思想的提出建国初期,我们对如何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知之甚少,基本上是照搬苏联的建设模式,即实行经济决策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经济计划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调节体系和优先侧重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这对当时我国仍处于落后农业国的情况下,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等方面,曾起了不小的积极作用。但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