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抗战时期,中间势力参政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方面。首先,中间势力的民主追求是其参政的内在动因;其次,抗战的爆发是中间势力参政的外在刺激因素;再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受挫是中间势力参政的经济原因。中间势力的参政主要包括国难会议、国防参议会和国民参政会三个阶段,同时它还具有许多重要特点。中间势力参政给我们如下启示,首先民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潮流;其次民主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再次中间势力的优秀品质对当前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间势力是指在进步势力和反动势力之间具有中间立场的阶级和阶层。由于每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不同,各个阶级和阶层所处的地位不同,中间势力的内涵是在不断变化的。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间势力包括“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乡村的富农和小地主”。进入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民族矛盾上升、地主买办阶级营垒的分化,中间势力的范围扩大了,不仅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即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还包括从地主中分裂出来的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开明绅士;倾向于抗日的地方实力派,等等。从阶级属性上看,包括全部民族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的认识和政策大体上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中间势力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一支有广泛影响的重要政治力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间势力初步形成时期。中间势力之所以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和凝聚,一方面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盘剥、政治压榨所导致;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巨大感召力引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间势力与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是国共关系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共两党关于中间势力政策的比较,探讨这三种政治势力的相互关系,揭示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一、国共两党对中间党派的政策在1935年华北事变前,国民党对中间党派主要是打击的政策。国民党实行“党外无党,党内无派”,不承认中间党派的独立地位和真实存在,对中间党派的活动进行限制、迫害,要  相似文献   

5.
争取中间势力,是国共两党历来重视的问题。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秉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原则,运用一系列灵活的方针、政策以及开展积极地实践活动,最终赢得了中间势力的信赖和支持,从而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6.
·思考题解答·9.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斗争策略总方针是什么?关于斗争策略总方针的制定。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斗争策略总方针,就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这个方针,早在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毛泽东在《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一文中就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毛泽东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存在着“左翼集团”、“中间集团”、“右翼集团”。党对这三个不同的集团,采取的政策是不同的。对左翼集团,党必须用一切努力去扩大和巩固它。对中间集团,党的任务是争取他们的进步和转变。对右翼集团,则是坚决反对他们的民族投降主义,并在这个斗争中扩大  相似文献   

7.
中共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建立在对其执政资源的有效整合基础之上的,在执政资源的有效整合中,如何获取中间势力的认同与信任,成为中共执政地位确立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尝试着从理论资源、历史资源、权力资源、组织资源去考察中间势力与中共执政地位确立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始终高举抗日民主两大旗帜,创造性地贯彻中共中央制定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策略总方针,十分重视团结和争取地方实力派等中间力量,先后派人同川康、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地方实力派取得联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对以刘文辉、潘文华、邓锡侯为代表的四川地方实力派的积极有效争取,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抗日民主运动和解放大西南及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抗战初期,广州沦陷后,韶关成为广东战时省会,是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党的许多重要活动都发生在以韶关为中心的粤北各地。中共广东省委、北江特委及各级党组织遵照中央“要把广东建设成为统一战线模范区”的指示,遵循着“积极发展进步势力,团结争取中间势力,孤立打击顽固势力”的统战工作方针,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保证了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和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党派,是指国共两党之外代表中间阶级、中间势力的政党和政治团体,主要是1941年3月组成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三党三派,即中国青年党、中国国家社会党,第三党、中国人民救国会派、中华职业教育社派和乡村建设派。他们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1.
陈毅作为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在执行"发展华中"战略任务的进程中,充分运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面对敌、顽、我三方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其高超的统战艺术,团结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作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43年,我冀中十分区(廊坊市的前身)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了加强对日军占领区的统战工作,地委敌工部、专署各界抗日民主联合会和抗日反攻建国同盟会,遵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击和孤立顽固势力”的统战政策,在地委、专署的领导下,积极大胆地做好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的工作,广泛深入地发动群  相似文献   

13.
抗战胜利之初,中国的政局异常复杂,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传统政治力量继续存在并发展,新兴的中间势力迅速崛起,力图在政治上获得一席之地;以美苏为代表的国际政治力量深度干预中国内政,由此形成复杂微妙的"三国五方"政治格局。在"三国五方"政治格局中,有着鲜明的层次:美苏居于主导地位、国民党政府居中、中国共产党居于被支配的底层。而中间势力的一时勃兴,则是这一政治格局的产物。"三国五方"政治格局,是战后中国政局发展变化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欧洲极右势力为何屡屡抬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洲极右势力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种族优越论。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极右势力已经掀起三次风潮。极右势力兴起有失业、犯罪、移民等社会原因,也有政党“中间化”问题,有政治腐败使选民失去信心,也有历史传统因素,还有“9·11”事件的影响。极右势力兴起对欧洲的一体化和对外开放,以及对欧洲社会稳定都构成新的挑战。但极右政党不可能成为主要执政党,因为其政策主张不符合欧洲历史发展潮流,欧洲的民主制度也限制其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考虑到当时统一战线的复杂情况,毛泽东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又联系社会实际将抗日与民主改革科学结合,迅速壮大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重温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对于我们当前进一步增强对台统一战线的整合功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独”促统,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腾飞不乏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除国共两党之外的中间势力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它是促成和维护国共合作的纽带,是共产党的同盟军,它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黄桥战役是由国民党苏鲁战区韩德勤部主动挑起,新四军积极防御的国共两党的较大军事摩擦。1940年6月,陈毅、粟裕带领部队7000余人渡江北上,于7月29日解放并进驻黄桥。苏北顽固派反共势力为消除驻扎在黄桥地区的新四军势力,集结扬州、泰州的李明扬、李长江部队以及曲塘的陈泰运部,兵分三路围攻黄桥。在这场战役中,我军以退为进,避弱击强,不仅争取到了中间势力,也取得了苏北群众乃至名人志士的拥护,成功获取了军政双贏的最佳战果。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考虑到当时统一战线的复杂情况,毛泽东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又联系社会实际将抗日与民主改革科学结合,迅速壮大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重温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对于我们当前进一步增强对台统一战线的整合功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独"促统,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腾飞不乏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期间 ,彭真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书记 ,统一领导晋察冀边区党政军工作。他领导晋察冀边区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依靠基本群众 ,吸收地主、资产阶级参加抗日 ;扶助进步势力 ,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顽固派 ;在斗争中求发展 ;创造性地在政权建设、土地政策和劳动政策中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彭真领导晋察冀边区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经验 ,受到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评价。晋察冀边区为全党全国树立了统一战线建设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20.
正由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编撰的《红岩精神与群众路线教育故事读本》以南方局历史研究为基础,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再现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渝八年间,将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打开国统区工作局面的生动情景及其所体现出的共产党人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