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骼的STR检验作为尸骸个体识别的有效手段,在法庭科学中应用广泛。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案件中只剩残肢的尸骸,无法辨认,给案件的定性带来很大难度。尸源的快速个体识别对案件定性至关重要,目前此类案件检验一般进行骨密质的DNA检验,但具有相对检验难度大、操作复杂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对尸体的毁损通常见于杀人案件,其中尤以碎尸案件中多见。还有部分见于侮辱尸体案件中,而对墓中尸体进行毁坏、抛弃则极为少见且易误判为杀人碎尸,笔者在实际办案中曾遇1例,报道如下。1案例简介2004年6月23日,我市某乡村一农户柑桔园篱笆内发现一编织袋,袋内装有一人类头颅,拟为一起杀人碎尸案件。经检验,头颅呈干尸外貌,头皮散布白色霉斑,部分颅骨外露,综合现场勘验、尸块特征等分析,似有墓地棺材内尸体特征。沿此线索结合尸块识别信息展开侦查,两天后找到头颅来源,随即疑犯落网。后查明:死者与嫌疑人张某系同组村民,3年前因故发生纠纷,张…  相似文献   

3.
<正> 尸体检查是法医学最主要的检查内容和法医检案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身死亡原因、死亡性质、死亡时间、致伤物、生前伤与死后伤等问题,涉及无名尸体检验案件,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还需进行个人识别查清死者身份即身源情况。特别是碎尸案件及空难、交通肇事、爆炸、火灾等案件,尸体多、尸体残缺不全,尸体的个人识别常是侦查破案、抚恤赔偿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目前司法实践中无名尸体的个人识别方法作一综述。目前,在法医检案和侦查实践中,个人识别方法主要有四种:一为直接辨认法,即通过亲友、群众辨认尸体及随身物件确认尸体身源;二为法医物证学方法,即通过检测尸体  相似文献   

4.
徐志标 《法医学杂志》2005,21(4):308-309
侦查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受毁损的无名尸体,此时寻找尸源无疑是一项首要的任务。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面貌复原已经由传统的二维描绘、三维雕塑向计算机颅骨面貌复原、计算机模拟组合像描绘等方面推进[1]。然而,由于作者可结合办案经验、自身绘画素养以及对人面貌的直觉进行描绘,因此传统画像具有电脑无法达到的优点[2,3],笔者近年来多次受邀对受毁损的无名尸体进行面貌复原,结合检案实践谈点体会。1受毁损尸体成因及分类尸体受毁损有自然形成、意外事故形成、人为因素形成等三种类型:自然形成的情况有尸体腐败、尸体干燥(干尸)、…  相似文献   

5.
捆绑的尸体常见于凶杀案件,其相关问题与案件性质、作案过程及现场物证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有必要对其加以仔细研究。本文结合56例捆绑尸体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期对捆绑尸体的有关问题进  相似文献   

6.
张宪  康文科 《证据科学》2007,14(1):I0010-I0011
利用活埋方式进行杀人的案件近几年来渐有报道,对被杀多年的尸体(尸骨)的个体识别及死因和损伤机制的检验鉴定,仍是法医需要解决首要的问题,作者通过检验成功破获案件1例,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7.
华南地区埋葬多年的尸体,剩存成形骨骼极少,开棺检验解决死因和生前骨折等问题很难达到理想结果。本文作者开棺检验1例20年前的尸骸,有效认定其死因以及多处死后骨折,现报导如下。陈某,男,56岁。20年前的某日,因与他人冲突,当晚被调解后未归,次日在一田埂上发现其尸体。据当时卷宗的现场勘查记录和尸体照片显示:“现场遗留有拖鞋一双和一截尖头烟丝卷烟,裤袋内有一包烟丝”;“尸体呈俯卧位,双上肢屈曲,左手抓拔着地面杂草。上身穿白色圆领文化衫,领口下缘有大面积黄褐色液状物渗染污迹,边界不清,文化衫后幅干净。尸体已高度腐败,骨骼显露,其…  相似文献   

8.
浅谈对尸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良 《中外法学》1994,(3):35-37,48
<正> 据报载,某地殡仪馆因烧错一具尸体,被死者亲属诉至法院,旋即被判决赔偿亲属损失并赔礼道谦。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还发生一起一家大医院解剖病员尸体作病理分析而被病员亲属以侵权起诉的案件,此案是全国首例因医院解剖尸体被起诉的案件,引起自治区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当地法院已判定医院败诉。据笔者所知,还有地方发生过殡仪馆错发、遗失死者骨灰而引起诉讼的案件。可以预料,此类涉及尸体的案件,以后还会发生。这些案件,涉及尸体的法律属性、亲属的权利、处理尸体的有关部门的权利义务等问题。由于我国法律对这些问题尚无明确的规定,固有加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14年某月,本市一出租屋发生火灾,灾后在屋内发现一具严重炭化的成年男性尸体。现场勘查出租屋门窗已经部分烧毁。1.2法医学检验尸体检验死者头面部焚烧严重,容貌严重毁损。额骨烧损致颅腔呈空洞状,部分脑组织裸露并干瘪缩小。颈前组织及胸上部分组织因碳化残缺不全,致使胸腔不规则地开放,部分胸腔脏器裸露。四肢屈曲末端碳化残缺不全。残存的尸体未见骨折及机械  相似文献   

10.
火场中的尸体是法医病理工作者较常见的案件,在这种案件中,判断是生前烧死还是死后焚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相关文献关于火灾死亡案件的尸体内部、外部征象、现场特点、以及以COHb为主的实验室结果加以综述,目的在于阐明这些特征在实际案件中的作用和应用,为法医工作者解决此类案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司法机关对出现死亡后果的交通肇事案件的处理往往不能达到法律与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对作为案件认定依据的尸体作及时、科学、适当的检验.而司法实践中因为种种原因而缺乏对尸体的正确处置与检验程序规范化建设的缺失,导致检察机关对该类案件的办理存在诸多诉讼风险.鉴于此,建立由检察官主导的全面尸检程序可以成为司法机关正确办理交通肇事案件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2.
112例他杀溺死案件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尸检的常见内容,主要解决死因及死亡性质问题。即是否溺死及溺死性质判断等问题。部分案例尚需鉴定尸体身源、入水地点、尸体损伤等问题,从而为查清案情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水中尸体鉴定死因是否溺死并不难,即使是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尸体,通过硅藻检验也可鉴定是否溺死。但溺死的性质判断常是一大难题,单纯通过尸体检查常常难以确证,尤其是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尸体,必须结合案情调查、现场勘查等情况综合判断。本文通过对1 1 2例已查破的他杀溺死案一回顾性研究,探求他杀溺死案件的特点,以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  相似文献   

13.
失踪人员及无名尸体管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安部组织的全国范围的命案侦破攻坚战的深入,命案中的无名尸体案件成了命案攻坚的一大障碍。以查找失踪人员为突破口,是侦破无名尸体案件的一条捷径,然而现实中这条路却走得很艰难。通过调查发现,失踪人员及无名尸体管理的不规范是制约无名尸体案件侦破的重要原因。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捷 《法学》1982,(11)
科学的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书,是案件的侦查、审判活动中切不可少的重要证据,它对弄清案件事实真相,澄清是非,揭露犯罪,认定作案人,起着独特的作用.尸体检验鉴定书这一作用的发挥,主要靠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对尸体鉴定书有正确的理解、评价与合理使用,做到不贬(不贬低其政据价值)、不夸(不夸大其作用)、不苛(不苛刻要求).从当前司法实践来看,正确使用尸体检验鉴定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孙栋  贾力  张峰 《法医学杂志》2005,21(2):128-129
死亡时间推断有十分重要的法医学意义,对查明案件真相常常起到关键作用。在实践中,腐败尸体的死亡时间推断历来是法医学的难点,推断的死亡时间同实际死亡时间存在误差常是难以避免的,但若误差较大,对案件的侦办就失去了实际意义,甚至会误导案件的侦查方向,产生冤假错案。此时的“误差”就应称为错误。本文对13例腐败尸体死亡时间错误推断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基层法医工作者对腐败尸体某些尸体现象的认识和重视。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13例腐败尸体案例来自于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199…  相似文献   

16.
利用活埋方式进行杀人的案件近几年来渐有报道,对被杀多年的尸体(尸骨)的个体识别及死因和损伤机制的检验鉴定,仍是法医需要解决首要的问题,作者通过检验成功破获案件1例,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7.
在凶杀案件中,犯罪分子往往为了掩饰犯罪行为而隐藏尸体。通过尸体的体位状态可分析出犯罪分子移动尸体的方式、动作,从而对嫌疑人接触尸体的部位进行检验,得到嫌疑人的DNA。笔者在工作中遇到2起凶杀案件,均通过尸体的体位状态分析出移动尸体的动作,从而检验出嫌疑人的DNA。  相似文献   

18.
确认死者身份,迅速查明尸源是侦破无名尸体案件的首要问题,而利用死者指印样本进行指纹档案查对和指纹检验鉴定则是解决这一问题可靠而迅速的科学方法。在日常办案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手指干瘪的无名尸体,而对干瘪手指的指纹提取是相当困难的。我们结合办案实践,对干瘪手指指纹提取方法——药液浸泡软化手指皮肤油墨捺印法进行改进,解决了手指表层难以附着油墨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损伤操作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书,是审判案件切不可少的重要证据,它对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查明案件事实真相,认定作案人等方面都起着独特作用。如何运用尸体检验、鉴定书,主要靠审判人员对鉴定书的正确理解,并从具体案件的实际出发,全面分析,综合研究,做到既要尊重科学,又不盲从,合理的评定与使用其证据价值。从当前司法实践来看,正确掌握和运用尸体检验、鉴定书,笔者以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公安法医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公安法医检验工作的好坏在较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侦察破案、案件的起诉和审理。本文作者现就公安法医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探讨。1 突出而普遍存在的问题1.1 现场勘查工作不细,该检的没检 法医现场勘查工作不细,该检的没检,已成为案件难以办结的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现集中反映如下。1.1.1 对水上尸体、腐败尸体、看似自杀或意外死亡尸体的检验,马虎应付,得过且过 有些法医对水上尸体、腐败尸体的检验,通常只作外表观察,不进行解剖检验,仅根据尸表没有损伤而作出溺死或病死的结论;对看似自杀死亡尸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