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理论》2015,(10)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乃是指导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科学理论。纵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历了"主—客"体认识论和灌输方法论的发展,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进入主体间性的认识论指导下的双向互动方法论实践阶段。当前主体间性认识论指导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双向互动传播能否顺利展开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但马克思主义不是地域性理论,而是世界性理论,且具有鲜明的认识论、方法论特征,因而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化,也可以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化、民族化、当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载体是学术载体、政治载体和生活载体。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问题已成为国内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学界主要围绕"总结和研究历史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临环境条件的特殊性出发探索其实现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载体的运用探讨其实现路径"等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以往研究的主要成绩是: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综合性;多角度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不足之处是:研究内容上,兼有学理性和实践操作意义的独创性成果欠缺,鲜有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效果的评价和反馈路径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上,跨学科理论和方法运用不够。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公权异化”概念的辩证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志宏 《学理论》2013,(8):30-32
"公权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有现象,对其进行辩证唯物哲学层面的研究,具有极大的认识论意义。而要深入研究"公权异化"问题,首要的是对"公权异化"概念进行正确的理解。在进行大量的文献研究后,试求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对"公权异化"的概念做出辩证解析。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角度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措施有编写通俗易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读物、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传播媒介与载体、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抓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关键群体。  相似文献   

6.
马艳利 《学理论》2012,(10):12-13
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出发,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点,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态度,简述新时期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指出大众化不仅仅体现在理论、语言方式宣传上,而应该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相结合,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命题,将"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并列纳入马克思主义实践形式和发展形态的范畴,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对立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在当代中国,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就必须回到马克思,"以马解马";立足现实,以中解马;扬弃传统,依托民族文化;深入群众,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无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但在实际研究和理论阐述上,马哲史家们遵循的认知逻辑,既有遵循以世界观为终极解释原则、以"形态论"为标识的本体论方法,也有遵循以本体原则与认识原则相统一为思维前提、以"范式论"为标识的范式论方法。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主流的马哲史研究方法论是"形态论",即以"解释教科书原理"为其根本特征;当下时代,中国主流的马哲史研究方法论越来越趋向"范式论",即以"多元研究范式解释马哲史"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政治任务。列宁作为俄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推者,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前提是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路径是科学灌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灵魂所在是"通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指向是"化于多质的大众"。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为我们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证明,实现马克思主义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的客观需要、重要基石和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有面向生活、走进生活、指导生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才能真正化为人民大众改造客观世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探析——基于文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信仰大众化,它既是理论大众化的升华,又是实践大众化的动力。"向文而化"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本原指向,"以理服人"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主导机制,"以文化人"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重要资源。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文化品格不是"价值无涉",而是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要兼备文化指向、兼循文化逻辑及兼顾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14,(2)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难点及破解思路聂银学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撰文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广大群众,以使他们情感共鸣、乐学笃信、内化素养、外化活用,从而"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促成事物转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倡导者和推行者.1938年10月,毛泽东住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1942年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命题.实际上,在提出这个命题之前和之后,毛泽东就一直在探索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认真研究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思想,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无疑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尽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已成为当下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却普遍存在着脱离"马克思主义"和"大众"而谈论大众化的困境,这使得所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实践中的努力陷于口号化、标签化,不是始终无法动摇大众认知结构,就是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怎么都行的随意所指的符号。因此,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关键就要在于通过重建马克思主义在日常生活领域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根本动摇大众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固有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可圈可点.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党掀起了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潮,并形成了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互动性;在党内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性;在党外通过开展对群众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实现乌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广泛性;注重结合党内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各类对象的特点进行理论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回溯历史,总结经验,对于目前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杜英璐 《学理论》2013,(23):44-45
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关心人的本质,其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他批判了费尔巴哈从"抽象的人"出发的错误,阐发了从"现实的人"出发的原则立场。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论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简论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概括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是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是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的具体体现。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必须善于学习 ,必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应正视其由此带来的挑战,但更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的机遇,通过互联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向更广泛的群体渗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形式,发展网络文化,构建网络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邵夏龙 《学理论》2013,(11):3-5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党的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伟大工程。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从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主体、确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前提、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尊重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树立正确思想路线等各个方面,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贡献对于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是要抓住"六个着力点":与时俱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群众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根本保证;实事求是,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力量之源;求真创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手段;关注民生,落实党的中心任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