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在现代国家,政府购买城市社工服务是新型的公共服务方式。其基本特征是市场运作、政府承担、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基础源于提供价值目标的治理理论和提供实现路径的新公共管理民营化;实施前提是有效分解运作流程;完善的根本措施是,必须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发展从事公益事业的社工机构,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工作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下,地方政府的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要求承接购买服务的社工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是非常"宽泛化"的,而且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对评估结果的应用中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成分,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社会工作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只有将专业社工机构从繁重的非专业工作任务中解脱出来,同时优化服务绩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更加有力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才能促进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率先培育发展社工机构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国社工制度的建设中起了创新和带头示范的作用。但是,深圳社工机构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必须大力推进社工机构建设的网络化,做到对全市各社会领域和各社区的全面覆盖;必须大力促进社工机构实体化建设,形成综合性实体化社工机构、部门性实体化社工机构和专门性实体化社工机构等三种类型社工机构为主体的社会工作格局,继续探索完善现代社工机构体系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上海市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矫正模式,即"上海模式"。"上海模式"采用政府向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进行运作,社工在社区矫正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上海模式"具有如下特点:有政府购买服务,社团自主经营;强调社工介入,注重项目运作;整合社会资源,拓展资金来源。"上海模式"的困境在于社工角色定位问题,目前定位于专业服务者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封闭化的单位管理体制逐渐被开放的社区制所取代。社区制在实践中形成了行政化治理模式和"大众化"治理模式,抑制了社区活力,造成了民主参与和治理绩效的双重失效。为此,C市K区通过培育和孵化社会组织,内生社区社工和外引机构社工,推动了社区治理由行政化转向社会化,"大众化"转向专业化。如果说行政化治理模式是垂直向下、公共财政直接供给的单一服务体系,"大众化"治理模式是居民分化、非均衡的自利性参与式治理,那么,社会化治理模式则是横向共治、政府购买服务与资源跨界整合的多元服务体系,专业化治理模式则是组织化、均衡与常态化的公共性治理。由此观之,社区治理社会化与专业化是社区善治之道。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治理实践中,政社关系是重要的变量因素。基于政策激励与利他主义愿景,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提供了处理二者关系的方案与选项。政府购买能够对社会组织发展产生激励效应。当前推行的政府购买政策具有选择性"培育"社会组织的特征,城市治理需要社会组织具备相应的回应能力。为了达到提升城市治理有效性的目的,政府购买宜在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能力和参与治理的协同能力两个方面同时施策。  相似文献   

7.
政府购买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提供形式,近几年来,已被广州市政府广泛地实践于社会公共服务的多个领域,并逐渐成为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广州市的现实背景为依据,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在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全面审视和梳理的基础上,对完善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制度机制进行了思考,以期能为广州市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有序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发展,社工组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然而,在与政府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社工组织却频遭多权力主体的行政摊派,日益行政化。科层制视角下的案例研究表明,政府科层治理模式中的等级控制思想、层级控制权分配、等级权力支配结构在根源上分别造成委托方、中间管理方和项目落地基层组织对社工组织的行政摊派,而社工组织面对多方的行政支配之所以选择“妥协”则主要基于生存发展及良好合作的“关系理性”。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共青团组织是否能有效参与到政府购买服务中,完善角色定位,向"枢纽型"协同管理转变,关乎今后青少年工作格局和共青团事业发展空间。共青团作为青年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和培育其他青年社会组织,引导协助他们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正能量,正是共青团组织努力的方向。本文以嘉兴市范围内青年社会组织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系统地调研当前嘉兴市共青团组织、其他青年社会组织与政府三方之间的互动与摩擦,最终以枢纽型组织建设背景下的协同管理为引导,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争鸣,中国司法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外延逐渐明确,然而,由于中国司法社会工作在理论上移植自西方尤其是美国,在微观上则主要围绕司法机关的司法工作传递社会福利和开展社工服务,这均与中国本土的实践存在摩擦。从2011年的《社工意见》到2012年的《社工规划》,乃至从2003年以来的以上海为代表的司法社会工作实践,结合中国本土话语基础来看,中国司法社会工作应当对接的并非"司法工作",而是"政法工作"。司法社会工作从总体上的使命是推动国家治理从防控的视角转向福利供给的视角,从管理的视角转向多元治理的视角,从治理的现代化转向服务的现代化,最终走向"服务为民"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深刻理解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与创新社会治理的关系,全面把握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助力创新社会治理面临的诸多难题,明晰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强购买服务制度,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助力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服务抓不住民心、机构留不住人才、政府管不住机构"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立法手段加以解决。社会工作者等基本概念的界定、从业资格的设立、薪酬福利和管理体制应该成为社会工作立法的重点议题。立法要改变目前对"社会工作者"界定混乱的局面。设定社会工作就业准入是必要的,但是要处理好专业要求和发展目标的关系、从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水平评价证书的关系。法律不宜规定具体的薪酬待遇,但是应该明确薪酬福利的制度和机制。改革管理体制应该围绕"政府与社工机构的关系"展开,主要是调整行政化管理方式,变命令服从式管理为参与式管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东莞为范例,采取实证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论述和比较东莞市民主党派和社工机构社会服务品牌建设的性质、机制、内容、效果,总结东莞市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品牌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原因,阐述社工机构社会服务专业化建设的借鉴意义,为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品牌化建设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政府向非营利性组织购买服务是当前政府实行简政放权和治理变革的实践尝试和制度设计,更是加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快社会事业转型的重要路径选择,对当代中国政社关系的调整与社会治理体制的转型意义重大。本课题以地方政府购买非营利组织服务情况的实际案例为基础,剖析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结构性原因及其相关政策的探索过程,梳理本土社会服务供给的流程建构过程,以期对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与政府购买服务政策设计的合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香港地区政府与社会组织建立了"官管民营"的伙伴关系,探索将养老服务、家庭和儿童服务、青少年服务等领域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政府通过竞争性投标、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等方式选择服务供给方,并形成了完善的财政拨款方式和监督机制,为其它地区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志愿组织配合党政实施公共服务并协助社会人群,从社会资源调配、社会管理创新、社会融合和谐等角度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文章在社会组织放开注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共青团枢纽型组织逐步建立、社工与志愿者加强合作等社会建设背景下,从社会化与专业化发展方向、与枢纽型组织的关系、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协调和自身组织能力建设等四个维度,提出了民间志愿组织角色定位以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研究对我国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含义、理论依据、运作模式以及购买效果等方面都进行了充分阐述,初步构建了我国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理论框架.但是,研究内容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基础理论研究较少.另外对优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以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加强.  相似文献   

18.
选择南京市鼓楼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作为分析案例,运用威廉姆森的三层次分析框架解释鼓楼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这一治理结构的发生逻辑。研究表明,这一治理结构受鼓楼区政府所处的制度环境和鼓楼区政府本身两种因素的双重作用,既有"刺激—回应"性的动力因子,又有"自主—创新"性的内力作用。另外,面对新型的治理结构,鼓楼区政府面临着政府职责、政府能力和制度安排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三社联动"是我国在创新社区治理时出现的一种新模式。"三社"(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管理中最基础的根本要素,为社会提供服务,是稳固社会秩序、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动力之源。本文通过从"三社联动"的发展背景与概念的提出入手,从我国社区治理体系的实际出发,结合我国本土化的实际发展,在对"三社联动"的总体思路和相关实践进行分析的情况下,试图提出符合我国实践发展特色的"三社联动"模式,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社会理论进行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临时性社会救助机构在设置时应吸纳有社会工作背景的社会工作者参加并设置社工工作站及甄别社工、站内服务社工、接送(转介)社工、外展社工等岗位或人员,而且随着救助专业的广泛深入发展,还应设置更多、更具体的社会救助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