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与日本之间的双边关系是影响亚洲地区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以来,印度的“东向战略”与日本的“南下战略”在相动的基础上找到了共同点,印日关系获得迅速发展,尤其两国在经贸、亚洲与印度洋战略安全、联合国改革等一系列重要领域出现引人注目的突破。印日关系将继续保持发展的态势,但由于受制于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印日关系的未来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印日两国同为中国的重要邻邦,其双边关系的走向势必将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与日本外交战略的互动,表现为两国战略分歧与战略对话并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日本"普通国家论"阐释的大国化战略路径相异,导致两国业已存续的冲突与纷争时有显现、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因而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战略选择。寻求中日双边良性互动,要将两国关系置于国际体系的坐标中进行战略定位,在考量构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相关因素的基础上,突破既往双边关系的局限性,理性调控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互动及走向。  相似文献   

3.
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方面 ,也是当今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双边关系之一。中日邦交正常关系化以来的近 30年 ,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为新世纪两国的进一步友好往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同时既存在着许多有利的条件 ,也有不容忽视的不利因素 ,这为判断、预测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因此 ,新世纪初期两国关系将在友好合作与竞争摩擦并存状况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澳双边关系升温,两国将其定义为"特殊的战略伙伴关系",首脑会晤机制化;两国安全合作从非传统安全领域向传统安全领域拓展;双方经贸合作升级,签订了《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日澳加强合作,既出于提振经济的需要,也有战略上相互帮衬的考虑。未来两国双边合作还将继续深入,尤其在加强对区域规则和秩序塑造的能力建设方面。由于日澳两国国家利益不尽相同,政治互信存在落差,加之国内政治生态各异,双边关系深化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突出,两国发展为攻守同盟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当前正值中国与智利建交四十周年之际,四十年的友好交往奠定了智中双边关系扎实的基础,两国交流互动日益频繁,逐渐建立起平等、友好的“新型关系”。进入21世纪,伴随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加快,智中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遇到一些挑战和任务。两国应借助四十年友谊、信任和合作的成功经验,加强协作,共同努力,将智中关系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越南和印度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亲密、友好的关系,并将这种良好的双边关系视为传统友好关系。越南革新开放以来,越印关系又有新的发展,最终演进到战略伙伴关系。根本原因是两国在外交战略的选择上有共同的需求:都希望借重对方的力量来达到制衡大国的目的。笔者认为,越印关系就是一种有实用目的的制衡外交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7.
1996年以来,随着日、俄各自调整外交战略,亚太地区四大国通过对话协商加快了建构地区战略新格局新秩序的步伐,日、俄分别将与对方的关系纳入本国国际战略的大框架,各自调整对对方的政策,日、俄关系出现了淡化领土问题、打破外交僵局、全面发展双边关系的新迹象。但由于领土问题及其它一些错综复杂的因素,日俄关系的发展仍是一个长期议题。  相似文献   

8.
经过2006年10月以来中日两国领导人的数度互访,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简称“战略互惠关系”)成为新世纪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环境合作是双方首脑共同确认的“战略互惠关系”的重要内涵,更被各界冀望于成为提升和深化双边关系的突破口。从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发展、中日双边关系的转型以及环境合作对于今后中日双边关系的重要性等角度来看,中日环境合作所具备的战略互惠性决定了这一领域必然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两国关系的突出“亮点”。  相似文献   

9.
中日邦交正常化20年来,友好合作一直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并且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两国根本利益,而且对于亚太以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国际形势下,面向21世纪,两国不仅需要进一步密切双边关系,而且需要在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共同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来,围绕朝核问题、日韩双边关系等问题,日韩双方首脑互动频繁,合作的共识不断加深,双边关系更趋成熟。两国在加强各自对美同盟的同时,也加深了彼此的合作意愿,经贸、文化往来和民间交流向纵深发展。本文认为,对韩外交在日本东亚外交中具有特定意义,日韩关系的改善既有日本外交战略上的考虑,也与东亚地区国际政治背影有关,尤其得益于两国领导人准确把握改善双边关系的契机,适时调整外交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经由两国总理互访,中日关系实现了"破冰"和部分"融冰",中日确立战略互惠关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中日关系进入新的阶段,其深层因素包括:中日关系是世界上最具复合性的双边关系;中日两国同时呈现强势;中日关系进入心理角力阶段。经济相互依赖是中日关系的基础,也是中日关系稳定和发展的动力。建立经济高层对话机制是中日两国构筑战略互惠关系在经济方面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2.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俄关系正进入稳定发展的成熟期,政治关系不断加强,经济合作呈现持续发展势头,安全合作已构建长期稳定机制。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化双边关系已成为中俄两国的战略性选择。未来中俄关系发展空间依然很大,俄罗斯“梅普组合”权力结构将为中俄关系未来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印关系的地缘政治特点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印关系是亚洲最为曲折的双边关系之一,其中既有两国的共同特点所体现的共同利益,也有地缘政治竞争所蕴含的脆弱特征。后冷战时期两国关系的曲折发展显示某些固有的特点仍然存在,但两国的发展改变了两国关系的另外一些性质,这是两国之所以要将双边关系定义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理由,尽管要实现这种愿景仍有很多变数。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中古建交45年了。45年来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目前两国政治关系稳步而深入地向前发展,良好的政治关系促进了经贸文化、教育、体育和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古关系顺利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两国领导人均高度重视双边关系的发展两国经济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发展经贸互利合作符合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两国从经济、政治到防务安全领域全面强化和深化双边关系,并把遏制中国作为共同战略目标,构建“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然而,日印各自与中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日印双边战略伙伴关系不能不受中国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论1990年以来越南与日本的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南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快速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两国的贸易、日本对越南的投资以及日对越ODA为主的经济援助等方面。两国经济关系的快速发展,反映了两国在追求各自国家利益上的一致。一方面,越南为发展国内经济,争取更大的国际市场、国外投资以及外国经济援助,积极同日本发展经济关系;另一方面,日本为逐步扩大对越的影响力,通过贸易、投资以及经济援助等方式推进对越经济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7.
普京执政以来的俄日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京执政以来,保持了俄日双边关系的继承性。4年来,俄日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期间,有一年半的时间关系变冷,跌入了两国关系史中的又一个低谷。从2002年下半年起,两国关系又重新步入向前发展的轨道。由于俄日两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限制了经济上的互补,加之俄罗斯缺乏必要的投资环境,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缓慢。今后两国关系能否顺利发展,主要取决于在领土问题上能否达成妥协以及经济合作潜力是否得到挖掘以及国内政治、国际因素对两国关系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王郦久 《和平与发展》2013,(3):1-11,116-130
中俄关系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过去20年中,两国关系由建立“正常国家关系”发展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未来中俄关系应当更加注重开发内生动力,全面提升两国在政治、经济、人文、安全和国际领域的合作,把双边关系不断推向新的更高水平,以此造福于两国,也为世界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9.
沈海涛  于士淇 《东北亚论坛》2023,(1):60-71+127-128
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年来,中日两国在逐步形成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同时,也维持和发展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关系,成为维护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中日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日双边关系机制的建构与维护。在近年来中日两国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日关系机制建构的基础得到丰富和巩固,原则与路径也进一步明确和优化。在当前中日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方向选择之际,重新审视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机制这一重要课题,对探索中日关系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2月1日~4日 ,朱基总理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越关系中的一件大事 ,越共中央顾问杜梅、总书记黎可漂、国会主席农德孟(国家主席陈德良因出访俄罗斯 ,不在河内)分别会见了朱总理。两国总理着重就双边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进行了实质性会谈 ,达成了多项共识。朱总理在访问期间和访问后的一些决定和讲话 ,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外交和经贸关系的发展 ,在越南引起了强烈反响。笔者作为驻越大使参加了访问的全过程 ,至今仍记忆犹新。一、访问前两国经贸关系状况中越两国于1950年建交。从那时起至1978年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中国对越南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