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18年平昌冬奥会朝韩再度牵手,两国的紧张关系出现回温趋势。运用国际关系学理论分析朝韩再度牵手奥运,第一部分列举了近期朝韩两国关系缓和的迹象;第二部分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了朝韩两国关系此时出现缓和的原因;第三部分从理论的视角对"体育外交能否真正缓和朝韩关系"做了推论和分析,用层次分析法解释了半岛统一问题对两国关系缓和造成的阻碍,运用结构现实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半岛核问题给两国关系缓和带来的挑战;最后一部分预测了朝韩关系未来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四、关于法人财产支配权、法人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 对于企业产权制度大体有三种提法:第一种,法人财产支配权;第二种,法人所有权;第三种,法人财产权。  相似文献   

3.
五种不称职的领导包括:第一种是那些缺乏自我意识和自尊的冒充者;第二种是那些偏离自己原有价值观的狡辩者;第三种是那些总是渴求赞美的名利狂;  相似文献   

4.
沿海地区走私活动在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呈跳跃式上升趋势 ,其主要活动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走私渠道多样化 ;第二 ,组织形式集团化 ;第三 ,走私物品多样化 ;第四 ,走私与多种犯罪活动交叉。针对以上走私活动的特点 ,主要防范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 ,运用宣传手段 ;第二 ,运用法律手段 ;第三 ,运用经济手段 ;第四 ,运用行政手段。  相似文献   

5.
权力运行是主客体在不平衡的状态下相互作用的产物,行为主体和行为客体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不平衡状态系统总是处于运动变化中。而对于朝核问题而言,处于被动地位的朝鲜却抓住了这一相互作用的关键点:对"不可运用权力"的应用——核力量的理性选择和战略设计。这打乱了权力的运行轨迹和作用方向,使其在此过程中得到预期效果。从权力运行角度看朝核问题,其实质就是朝鲜试图用"核"作为外交政策的手段,以求达到改变现实状态为目的的策略。第一是要试图改变朝美关系中的不平衡状态;第二是要试图改变南北关系中的不平衡状态;第三是要试图改变地缘政治关系中的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
对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有三种目标模式:第一种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二种是放弃公有制,选择私有化方向;第三种是坚持单一公有制,限制其它所有制经济发展。比较而言,第二种模式明显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是我们所不可取的;第三种模式仍然是要...  相似文献   

7.
只有了解绝对真理的层次性,才能理解绝对真理的内容.绝对真理分为三个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客观真理和具体真理;第二个层次是指有限的相对真理构成绝对真理;第三个层次是指无数相对真理构成绝对真理.第一个层次是绝对真理存在的基础,第二个层次是绝对真理发展的中间环节,第三个层次是绝对真理发展的态势和趋势.  相似文献   

8.
2009年以来,朝鲜核政策的钟摆已明显指向拥核,朝核问题进入了关键时刻。在内外力量的合力下,朝核问题可能有三种前景:走上拥核不归路、引发军事冲突甚至战争、重新纳入对话解决的轨道。朝核危机的持续升级给半岛形势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在近期,半岛形势更为紧张,朝鲜与美日韩之间发生擦枪走火、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进一步上升。在中远期,如果朝鲜继续进行核导试验,甚至成为事实核国家,朝鲜与美日韩的军事对峙只会更加严重,半岛将更加远离和平稳定,朝鲜要想专心进行经济建设、改善民生也将更无可能。面对朝核与半岛的严峻形势,中国的对朝政策应与时俱进,有所调整:一是应积极主动地介入朝核问题的解决,二是要切实把握好半岛无核化与半岛和平稳定的关系,三是要坚决避免被他国的错误做法牵着鼻子走,四是要对可能发生的紧急事态和突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只要坚持将本国利益、全球共同利益及朝鲜半岛人民的长远利益相结合,中国就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正>西点军校22条军规第一条,无条件执行;第二条,没有任何借口;第三条,细节决定成败;第四条,以上司为榜样;第五条,荣誉原则;第六条,受人欢迎;第七条,善于合作;第八条,团队精神;第九条,只有第一;第十条,敢于冒险;第十一条,火一般的精神;第十二条,不断提升自己;第十三条,勇敢者的游戏;第十四条,全力以赴;第十五条,尽职尽责;第十六条,没有不可能;第十七条,永不放弃;第十八条,敬业为魂;第十九条,为自己奋斗;第二十条,理念至上;第二十一条,自动自发;第二十二条,立即行动。  相似文献   

10.
法官权力符合法治语境的评价标准应当是:第一程序正当;第二基本人权保障;第三效率优先。  相似文献   

11.
朝鲜不顾国际社会普遍反对,于2013年2月进行第三次核试验,这次核试验是朝鲜外部安全环境变化及内部需要的产物。从内因上讲是为了巩固政权、增强国家凝聚力。就外因而言,是为了利用核武器制衡敌对国家、解除其外部的安全威胁。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导致恶劣的影响,会加剧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和安全困境,同时对我国的安全也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东亚各国因互不信任而缺乏建立安全机制的条件,美国凭借自身超强的综合国力以及在东亚的军事存在掌握了东亚安全的主导权,表现在美国对朝核问题、台湾问题的主导权上以及对东亚非传统安全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上。美国掌握东亚安全的主导权,其实质就是防范与遏制挑战美国霸权的地区性强国的崛起和美国所谓的"邪恶轴心国",以更好地服务于其全球战略,使21世纪继续成为"美国的世纪",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  相似文献   

13.
边缘化国家正是在反体系运动与大国遏制的互动过程中建构了关于自我的边缘化心理身份,而这一身份反过来又激发了它们的反体系行为,于是冲突在对抗与缓和的不断转换中周而复始地上演。朝鲜作为国际体系中的边缘化国家,在与体系的长期互动过程中,正是在反体系运动的实践等主要因素影响下,建构了自我的边缘化心理身份,而这一身份又引发了朝鲜以发展核力量为主的持续的国家反体系运动,大国则通过遏制或战争威胁来应对朝鲜的边缘化行为,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正是基于这一互动逻辑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较为严峻,表现为:美日同盟深化,中日关系紧张,中国在中美日三角中处境不容乐观;美印关系实现新突破,日印相互借助,美日印“新三角”发展态势令人关注;“法理台独”威胁进一步增大,美日台三边安全“准同盟”暗流涌动;美朝矛盾加剧,致使“朝核”久拖不决,美韩、美蒙关系的发展为东北亚局势增添新的变数;伊朗核问题临近“摊牌”对中国的挑战。总之,大国互动、“台独”、核扩散是中国在周边安全环境中面临的三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核裁军领域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条约,由于它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核大国与无核国通过斗争妥协所得到结果,因而它在确定有核国与无核国权利义务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失衡"现象,尤其是无核国应当获得的"不受核攻击"的安全保证在条约中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引起了无核国家的不满和质疑.目前所爆发的朝美"核危机"也从侧面说明该条约到了需要修改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各国均带来诸多法律问题,而网络谣言的治理问题首当其冲。美韩政府针对网络谣言的治理进行了很多努力,从民事、行政、刑事等方面全面对网络谣言进行治理,但是美韩两国在网络谣言治理之初分别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路径:美国政府因自由言论的宪法屏障而退居二线,以社会自主治理为主;韩国政府则主动出击,建立了网络实名制度。两国在十多年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以寻求网络谣言治理的平衡点:对谣言既不过度管制,也不过分放任。两国在实践中的经验值得我们很好总结并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7.
当前美国外交政策表现出明显的保守性,这有它深刻的国内根源,主要是官僚政治因素、地理与人口因素和宗教派别因素。在反恐问题、伊拉克问题、北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和中美贸易等一系列美国外交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上,保守主义的影响都已得到相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江天骄 《外交评论》2020,(1):125-154,I0004,I0005
冷战以来,美国就始终坚持推行延伸威慑战略,并将其视为最重要的防扩散工具之一。然而,这种基于经验的政策逻辑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持。获得美国延伸威慑保护的国家或约束自己的核扩散行为,或走上研发核武器的道路,抑或推行两面下注的"核避险"战略。在获得延伸威慑保护与核不扩散行为之间,并未呈现出简单的因果关系。因此,延伸威慑究竟是不是一种有效的防扩散手段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起到防扩散的作用,便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控制外部威胁以及供给侧因素等干扰变量之后,本文发现延伸威慑的可信度是影响受保护国核扩散行为的中间变量。而可信度的变化又与美国和盟友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确保机制相关。确保机制包括口头或书面承诺、前沿部署、核分享以及核磋商这四类措施。不同的确保措施对延伸威慑可信度的影响不同,同时也会对美国在核安全以及受牵连的问题上造成相应的影响。因此,美国及其盟友往往在确保机制的选择上有着不同的利弊偏好。冷战时期,联邦德国和韩国在同时受到外部安全威胁和美国延伸威慑保护的情况下,却采取了不同的核扩散行为,对此延伸威慑可信度及其确保机制理论做出了合理解释。总体上,由于美国与不同盟友所建立的确保机制不尽相同,从而使得延伸威慑的可信度出现差异,并最终导致盟友之间出现不同的核扩散行为。  相似文献   

19.
黄琪轩 《外交评论》2020,(3):94-120,I0004
世界政治领导国的对外技术政策很大程度上源于应对大国战略竞争的需要。当美国面临直接、迫切的大国战略竞争压力时,更愿意通过放宽技术进口和出口限制来争取合作者、应对竞争者,即"利用强者打败更强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技术政策经历了从逐步放松再到加强限制这一过程。苏联的安全竞争压力迫使美国在加强对苏技术出口限制的同时,放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日本的经济竞争压力促使美国在加强对日技术进口限制的同时,放宽对华技术进口限制。应对直接、迫切的大国战略竞争压力,会促使世界政治的领导国更重视当期利益,同时也为潜在竞争者的成长提供机会。而当苏联和日本对美国构成的大国战略竞争压力逐渐褪去时,美国对华技术政策再度面临调整压力,以致于今为甚,通过发起对华贸易战,打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收紧了对华高技术进出口限制。美国的技术竞争将是今后很长时间中国技术进步难以绕过的阻碍。  相似文献   

20.
王勇 《外交评论》2006,83(4):87-92
地方因素在美国外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地方因素不但可以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系统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还通过自己独立的对华政策与中国保持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接触。做好美国地方的工作不但可以促进对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拓展中美关系的领域,稳定中美关系的大局,具有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