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妇女解放思想体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文联 《理论学刊》2003,4(3):100-103
"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观察和研究中国妇女问题,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概言之,它以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以政治革命为根本途径,以劳动妇女为根本依靠力量,揭示了妇女解放的科学规律,为行将到来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编的《中国妇女运动百年大事记(1901-2000)》一书,不久前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初读之后,我觉得它真切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发展的艰难、曲折的进程,展现了中国妇女投身革命和建设同时争取自身解放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精神面貌,揭示了中国妇女运动发展的丰富经验和宝贵教训。它是一部理论与实际相结  相似文献   

3.
张注洪 《世纪桥》2004,(3):62-62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编的《中国妇女运动百年大事记(1901—2000)》一书,不久前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初读之后,我觉得它真切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发展的艰难、曲折的进程.展现了中国妇女投身革命和建设同时争取自身解放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精神面貌,揭示了中国妇女运动发展的丰富经验和宝贵教训。它是一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时代相结合从而激发中国妇女自立自强、奋发进取的教材。  相似文献   

4.
陈文联 《理论学刊》2012,(7):94-96,128
与西方近代女权主义相比较,近代中国女权思想有着强烈的政治化倾向:“女性解放”被视为实现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的工具和手段.这一特色的形成并非偶然,它是植根于中西特殊的社会文化土壤和历史背景,对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继承了马列主义,又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形式,它融新的革命理论、新的国家学说和新的社会学说为一体,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它为中国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新的战斗武器,更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后建设新的国家和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新的革命学说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是一种适应中国革命需要的崭新的革命理论。任何一个国家、社会的革命,都必须正确地认识和解决革命的性质、动力、对象、道路、步骤、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才能引导革命达于成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6.
胡为雄 《理论学刊》2012,(3):9-17,127
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大体分为明显相关的三个不同层次,即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和阶级斗争的策略。阶级斗争的观点是这一理论的精神内核,阶级分析的方法是这一理论向"实物"形态转化过渡的中间环节,阶级理论具体化为实践理性的表现形态。这种多层次理论结构使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理论具有独特丰富的内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本身已证明了毛泽东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的深刻性,阶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阶级斗争策略的正确性。毛泽东谈论社会革命、中国革命往往将其与革命战争维系在一起,对政治革命的具体形式作了具体分析。毛泽东以马列主义国家学说为思想指南,严谨地指明了中国革命将以建立何种国家制度为最后归宿。中国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形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体制是中国社会历史上迄今为止最新最进步的政治形式。它一方面是对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和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政治体制的借鉴,另一方面又是把握中国具体国情进行的一种政治创造,是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政治理论和国家理论于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她们抗争、牺牲、奉献,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激扬巾帼之志,奉献巾帼之力,唱响巾帼之歌,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妇女运动史。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近代史上第一个以政党名义通过的妇女运动决议产生,中国妇女运动翻开崭新一页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虽出现过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这样的女杰故事,但重男轻女、"三从四德"的两性价值观念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通过留学生项目为非洲地区培养革命与建设力量,以此支持该地区的民族解放与反帝反殖运动。然而,来华非洲学生在生活待遇、政治教育、男女关系等问题上与中方存在矛盾,并最终发生"退学现象"。政治身份认同障碍是造成非洲学生难以适应中国高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根源。教育部门始终坚持通过革命教育改造非洲学生,非但无法消除障碍,反而招致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十月革命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阶段性特征。关于十月革命精神的总结,在民国文献语境中有两个层面:一是总结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历史经验,二是揭示十月革命中蕴含的内在精神。"走俄国人的路"是受十月革命影响后中国社会产生的变革中最深刻、最直接的表达,这不仅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还体现在以俄为师改组国民党。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东方社会多了一条可以选择的现代化道路。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十月革命成为连接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与世界革命运动的纽带。考察民国时期关于十月革命的期刊文献,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关于十月革命的思想和理论是根据俄国实际情况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证明了十月革命的道路是正确可行的,激起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中国人民对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憧憬。通过通俗化的宣传和纪念活动,十月革命逐渐深入人心,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革命觉悟。  相似文献   

10.
何香凝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袖,积极投身妇女解放运动。在长期的妇女运动实践中,不断探索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主张建立男女平等的法律制度,妇女运动必须与国民革命、抗日救亡运动等紧密结合起来;她高度评价工农妇女在妇女运动中的作用,倡导妇女运动必须联合工农妇女参加。何香凝的妇女运动理论,成为中国妇女运动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正>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妇女政策使边区妇女翻了身,充分调动了广大妇女的政治热情,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延安时期的妇女运动,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一个典范,毛泽东同志称赞"延安妇女运动是全国妇女运动的推动机"。1935年,西北地区的妇女运动已粗具规模,为了进一步统一党对妇女运动的领导,中共西北工委和陕北团委决定成立全省妇女代  相似文献   

12.
孟红 《世纪风采》2024,(2):8-12
<正>邓颖超是一位久经考验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以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闻名于世,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作为公认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著名社会活动家,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了一切。她大公无私的崇高品德和革命风范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三月的春天,神州大地百花盛开,繁花似锦。新时代的中国,美丽巾帼之花处处绽放,绚丽夺目。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解放和进步。纵观人类历史,妇女始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马克思因此评价,"妇女是社会变革的酵素"。我们党在二大就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担负起领导妇女运动的责任和使命。在党的领导下,众多妇女反抗封建礼教的压迫,走上革命斗争道路。广大妇女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和中国妇女运动,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妇女解放史。  相似文献   

14.
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社会各界举办"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纪念活动,是把中国妇女运动融入国民革命及国际妇女运动的一个重要尝试,代表着社会各界尤其是国共两党对于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基本认知。妇女在纪念活动中勇于表达女权诉求,但部分旁观者对纪念活动不关心甚至反对女权诉求。而时局发展也影响到纪念活动在全国的开展,时局环境以及敌对势力对纪念活动的破坏,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节日的社会影响。但作为革命动员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对动员各阶级阶层的妇女投身国民革命,争取自身解放,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判。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淡化虚化丑化,以"四个自信"讲清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割断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贯通历史与现实;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党史国史的本来面目,以"六个不能"作为评价党的历史人物的标准,不断深化党史国史研究。学习习近平关于反对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相关论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初心和使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成为凝聚党心民心、引领社会思潮的理论武器,坚持"两个维护",加强监督机制,做好网上舆论工作,同历史虚无主义作坚决斗争。  相似文献   

16.
共产国际"二大"前夕,面对日益高涨的欧洲革命形势,为了实现建立全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构想,共产国际将东方落后的民族和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也纳入到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由此提出了共产国际的东方战略,而东方战略中的"两个联盟"策略又为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后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各路代表被派往中国,基本上都是依据这一策略原则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特别是在早期的中国革命中,这种策略的影响尤为深远,它直接导致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盟友的选择以及对待国共两党的策略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从"伟大社会革命"视角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非常鲜明的理论建构特点。立足社会革命的世界历史性维度,能沟通"特色模式"与"基本原理"的内在联结,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完整性;立足社会革命彻底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维度,能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族复兴史、党的奋斗史的深层联结,体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逻辑的宽厚性;立足社会革命实践至上维度,能充分认识"实践理性"与"理想精神"相互促进的重要性,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效能性。"伟大社会革命"为我们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心、走实,提供了重要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8.
"社会革命"概念在中共成立以前就已经传入中国并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所使用,中共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自觉地用社会革命来规划奋斗目标,毛泽东把社会革命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并以此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社会主义改造是对社会革命理念的践行。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刻社会变革也是一场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概念在中国的传播、理解和运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的微观面相。  相似文献   

19.
中共特科元勋陈赓大将曾说:"慕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 陈赓所说的"慕兰",就是中共早期妇女运动领袖和特科重要成员黄慕兰. 黄慕兰原名黄彰定,又名黄淑仪、黄定慧,出身于湘中名门,父亲曾任长沙岳麓书院主任教习,是谭嗣同、黄兴、蔡锷等名人之后的老师.1926年,年仅19岁的黄定慧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于北伐前夕在武汉投身革命.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武器,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对中国社会进行科学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革命和建设的战略策略思想。法制思想也是其中的有机构成,它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自成体系。毛泽东的"法制"思想散见于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