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
"造血式"扶贫战略下,农村青年领袖人才培养是扶贫成功与否的关键。本研究以"海惠·小母牛"农村扶贫项目为例,探讨了农村青年领袖人才新定位、能力素质新要求,农村青年领袖人才能力建设的新目标、新方向,以及农村青年领袖人才培训的新方法、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青年科技活动得到了迅猛发展,青年投身科技活动之踊跃,科技成果之显著,科技人才之辈出,可谓前所未有.本文就农村青年科技活动兴起和发展的轨迹作一探讨.勃兴之缘由农村青年科技活动勃兴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桎梏破除因素.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纠正了以往在合作制上搞"穷过渡",追求"一大二公"和生产"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的错误,从根本上打破了束缚农民群众包括农村青年手脚的桎梏.旧体制下"队长管科技,少数人搞科技,青年不问科技"的现象为"科研部门管科技,群众参与科技,青年热心科技"的新格局所取代.农村科技园  相似文献   

3.
对四例安徽农村青年的城镇化进行后续性思考,将农村青年的城镇化分为主动城镇化和被动城镇化两种类型,提出农村青年城镇化具有对其他农村青年起到示范效应、提高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体现农村青年社会行动的理性化等积极意义,并通过分析农村青年的城镇适应与发展困境,提出增强农村青年城镇发展可持续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动力机制探析--以济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力模型,对当前青年劳动力转移动力不足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动力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农村文化大院为切入点,通过对农民自办文化现象的分析和描述,得出了农村青年群体正处于一种文化危机状态的结论.在对其成因加以分析的同时,也提出了应对青年群体文化危机的对策,以期引起全社会对农村青年这个群体予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10年的农村改革,使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得以"离土"、"离乡",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的南通市,农村外出青年也相当可观.随着"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的贯彻落实,有一些外出青年又回到了家乡.不管是目前在外的,还是已经回村的,他们的思想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了解并弄清农村青年外出和回归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无疑是有益的.为此,我们在马年春节前后进行了专题调查和研究.基本现状南通市共有150多万农村青年,其中约有三分之一在家务农,从事种植、养殖业;三分之一在乡镇企业(包括村办企业)做工;还有三分之一离土离乡,外出经商、务工.也就是说,至少有50万农村青年长年在外谋生.实行"治整"方针以来,1989年回乡的外出青年不超过10%.农村青  相似文献   

7.
处于世纪之交的农村青年已成为当前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活动,由谁来引导?由自我引导,还是靠家庭引导、伙伴引导抑或组织引导?这是个关系到我党能否拥有农村青年,并带领他们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努力奋斗的重大课题,也是认识现代农村共青团组织的存在价值,改进团的工作方式需要探讨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存在决定意识.研究农村青年现状及团工作改革,应当首先着眼于农村青年赖以生活和实践的社会环境条件,着眼于时代和历史的巨大变化和对青年的直接影响,把握当代农村青年在历史进程中所肩负的使命和发挥的作用.我们不能孤立地就青年研究青年;而应当从整个时代发展趋势出发,透过具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三个角度总结归纳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青年价值观的更新;揭示了城市化进程与农村青年价值观嬗变的互动效应;展望了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未来农村青年价值观的主流与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青年闪婚现象是农村婚恋研究领域新近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本文主要从文化角度探讨农村闪婚现象的产生及其快速发展。对婚姻礼仪与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农村婚姻原有的文化意涵逐渐远去,这就是本文所称的文化流离。农村闪婚的出现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无力的表现,更是现代性观念冲击农村青年婚姻观念的客观结果。农村传统文化的流离与解体是农村青年闪婚的内在原因,而农村婚姻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则构成了消解传统文化进而推动闪婚出现的重要外因。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因其地域的关系,并有城市和农村的双重复合性.因此,小城镇的青年文化除与城市青年文化和农村青年文化有共性之处外,更具有诸多既不同于城市,又不同于农村的"个性".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分析.根据我们的调查和研究,我们认为小城镇青年文化有如下六大特点:  相似文献   

12.
社会流动的加速推动了农村青年群体的分化.深受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熏陶的农村青年群体在面对随礼现象时,呈现出既被动又激进的矛盾心理,高数额、高集中的特性以及双重社交圈的经济压力.研究发现,农村青年群体随礼行为体现了该群体对传统文化的沿袭与遵循,另一方面,人情交往中的平衡性以及传统文化中的"面子"观念是促使该群体承受巨大人情压力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3.
从农村青年群体切入,对当今的乡村青年文化状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得出了乡村青年文化趋于弱化,甚至于呈现出一种危机的结论.在对其成因加以剖析的同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对促进乡村青年文化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村青年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是:青年难组织、活动难开展.这一难题突出表现为青年工作的舞台缩小了,共青团联系青年的纽带松弛了.就在全团上下苦苦探索振团兴团良策之际,河北省邢台市内邱县兴起了周末文化经济夜市这一新生事物,团县委及时抓住这一机遇,正确引导、精心组织、艰苦工作,终于建立了一个青年工作的宽阔舞台和活跃纽带.对此,我们以极大的兴趣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文化经济夜市中青年群体的起因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青年群体,而目前农村共青团工作"雷声大雨点小"的症结正是在于共青团工作缺少青年群体依托,在团组织  相似文献   

15.
以往研究较多从城乡或省域视角分析讨论农村青年流动,而缺少从城市群的视角来探讨农村青年城乡流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居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对农村青年流动路径、城市居迁意愿的空间分析与多层次二分类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跨城市群流动、城市群内部流动和从非城市群流入城市群是当前农村青年流动的主要空间路径,其中城市群内部流动的城市居留和迁户意愿显著高于其他空间尺度的流动;农村流动青年在城市的居留和迁户决策受到流出地和流入地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理性选择与平衡的结果。城市群的边界效应为农村流动人口政策的制定和中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经济发展对青年的影响和青年成长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两者的互动关系明显。宝安区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促进了大批青年的成长 ,不同群体的青年在适应中需求发生了变化 ,不断形成了现代品质 ,成长起来的青年又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本文就如何创造更好的环境 ,帮助引导青年健康成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积极吸纳青年参与农村社会工作,进而创建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农村青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对于缓和与解决农村地区社会矛盾,缩小城乡贫富差别,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意义深远。诚然,农村青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由于各方面原因,出现了建设中的困境。审视这些困境,进而探索农村青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才能更好地明确农村青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培育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回乡知青与复员军人是活跃在农村社会生活中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是农村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大潜力的社会力量,有许多不同于一般农村青年的特征.他们的状况怎样?如何在农村变革中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至今还不十分明了.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也为农村青年的基础研究提供材料,自1990年11月中旬至1991年2月,我们对复员兵、高中毕业生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调查采取重点调查和一般抽样相结合.我们派专人到湖南省华容县作了为期8天的定点调查,亲手掌握第一手材料.同时,我们按照不同地理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的水平,在全国选择有代表性的12个县进行抽样问卷统计调查,并就有关的问题查找了历史资料.现将调查的结果及分析思考撰文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30年中国青年失业群体分类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以来的30年间,我国青年失业群体内部已经发生了与改革前的青年失业群体完全不同的变化.在户籍和学历的二维划分下,新时期的我国青年失业群体内部可以区分为三个较具有同质性的小群体,即农村青年失业群体、城镇青年失业群体以及大学生青年失业群体.这三类青年失业群体间既有诸多重叠部分,也有各个群体所特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振兴,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又离不开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因此,农村广大知识青年是科技兴农,推动农村经济全面进步的重要力量.这支队伍的稳定,技术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继续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第二个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现实的状况表明,制约农村经济深入发展,与青年相联系的潜在问题和矛盾,愈来愈明显地展示出来,值得重视.1.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近年来,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农业生产依靠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家提出科技兴农,实施星火计划,燎原计划,丰收计划,使农村经济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随着这种趋势的出现,也遇到了新的问题,大批青年从农村出走,流入外地和城镇,使本来就严重存在的农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