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吃饭要慎重。 吃饭本来就是件轻松愉悦的事情,干吗还要搞得像“扫雷”一样?我非常不理解。后来,我逐渐发觉,父亲有三不吃:不清楚是怎样做的不吃,生僻食物不吃,现杀的活物亦不吃。  相似文献   

2.
在和平发展、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知识分子敢于说"不",共同演绎了不怕艰苦、敢于奉献的伟大时代精神。不怕艰苦:吃常人不吃之苦  相似文献   

3.
庄先 《中国人大》2010,(5):21-21
现在显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但是隐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要加以足够的重视。比如说农药残留的问题。现在社会上流传一句话“中药可以不吃,西药也可以不吃,但是农药必须天天吃”。  相似文献   

4.
近日,"江苏省百岁老人调查报告"发表,报告对江苏2153位百岁老人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探究。多吃鱼和豆、不吃隔夜菜。调查报告显示,寿星们都喜欢吃自家地里种的菜,肉要当天宰的,菜  相似文献   

5.
<正>拒绝五谷杂粮是没病找病中国自古以来就说"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五谷治百病"。所以,不吃碳水化合物就等于慢性自杀,我们每个人每天最好要吃50克粗粮。胆固醇高每天吃两块红薯日本东京大学对130种食物抑制胆固醇的功效进行研究,发现红薯的作用是其他食物的10倍。所以,如果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族有许多禁忌,这些禁忌伴随着他们信仰的宗教及长期的生活习惯而沿袭下来。在吃的方面他们不吃未念经宰杀的牲畜,不吃自死的牲畜,不吃未放血的牲畜,另外还不吃猪、狗、驴、骡等家畜。南疆的部分维吾尔族还禁食马肉。同时,对任何吃的东西不允许用脚踩,见到馕、饼干等食物掉在地上,要拣起来放在不易被人踩到的地方;洗碗涮锅水不能倒在人们走路的地方,而要倒在墙旮旯或不易被人踩到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苏局长,你的目标太保守,长沙这么个大市,售券100o万,太少了!少说你们今年也得拿回来1500万。谈起民政经济,我有个感受。1964年部队换防路过衡阳,我在军供站吃了一餐饭,连饭桌都没有,我们是蹲着站着吃的。设施那么简陋,是因为咱民政部门缺钱啊!现在,衡阳也好,长沙也好,军供站大大改观,我们的战士再不用站着吃饭了。这说明,民政经济是搞好一切服务工作的后盾。卖瓜的说瓜甜,我今天专说社会福利有奖募捐,这可是个“无烟工厂”、“速成企业”啊,谁抓谁是精明人,不抓的是傻子。常德市民政局的度局长啊,你们那里去年就搞得很…  相似文献   

8.
我姐姐的女儿今年上小学四年级,由于发育的早,她的身高和体重接近于她母亲,属于中等偏瘦的体型。她爸长相富态,属于中等偏胖型。在家庭内部,胖人比较受歧视。因此,在一起聚会时,常听这小姑娘语重心长地教育她爸:"您就少吃点吧,吃多了也是负担。"或者直接挤兑,一副全然不怕得罪人的模样:"爸,您都胖成那样了,还吃呐?"要是她放下筷子姥姥、姥爷还劝她再吃点,她多半要说:"不吃了,再吃该胖得跟我爸似的了。"  相似文献   

9.
乍一听,嘴巴、眼睛、耳朵似乎与奢侈浪费和腐败无关。其实不然,细想侵察一番,许多腐败现象和奢靡之风恰恰就是从嘴巴、眼睛和耳朵这些器官上刮起来的。譬如一刮而不可收,且久刹不住的公款吃喝风,风源就在嘴上。"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道出了吃喝者的心态和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告诫我们"不时,不食",就是说,不是这个季节的菜果就不吃。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早已告诉我们要"食岁谷",就是要多吃时令菜。  相似文献   

11.
馋宗公案     
正姜现在的年轻女孩子们,往往各自有特殊的禁忌,多有不吃葱姜蒜的,与之矛盾的是,这些孩子还往往特别喜欢川菜,吃辣不要命,要川菜大师傅不放葱姜蒜,这个还真是有点拧巴。我自己没什么禁忌,就跟着身边的女孩子,不吃生鱼片?那就不吃。换一个猛吃生鱼片,那就猛吃。她们共有的毛病,一碗面端上来,先不嘬,拿筷子一点一点把葱花挑出来甩在桌子上。要是夹到一块姜,那直接砌在桌上,我端详这块土色,遐想这边似乎深沟高岗,翻过来松壑鸣泉,  相似文献   

12.
邢易 《创造》2014,(2):48-49
正骂不能解决问题,只有这个社会学会合作和反思,我们的食品问题才能得到足够控制。作为最源远流长的农耕民族,中国人的"吃"文化很久以前就相当发达了。中国历史上关于"吃"的论述相当丰富。有专谈"吃"法、食材的,孔子就不吃容易噎住脖子的、色香味已经不对头的、做得不够得法的、切得不规范的食物,而且吃的时候提倡不说话。有借"吃"谈大话题的,古老的《周易》中专门有个从"吃"开始论大义的"颐"卦,老子说,"治  相似文献   

13.
时下,各地区各部门正在贯彻省委提出的“领导当楷模,机关作表率,基层树形象”的精神。很多领导干部确实时时事事当模范、做榜样,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然而,仍有少数干部对”当楷模’充耳不闻,我行我素,工作浮在面上,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报喜不报忧,一梭遮百丑;虚报浮夸,欺上瞒下。更有甚者,贫、占、拿、耍,导演出一出出“不拿白不拿、不要白不要、不吃白不吃、不玩白不玩,拿也白事,要也白要,吃也白吃,玩也白玩”的是油便揩的“揩抹”丑剧,沾污了干部形象,疏远了干群关系,有辱党的尊严。“楷模”是我们党对领导及…  相似文献   

14.
父亲种瓜     
严炎 《福建乡土》2012,(5):24-25
除了特殊情况,队里每年都安排父亲种瓜,这看似轻松却责任重大的活儿。农民们除了过年过节吃点像样的东西,平时没有解馋的食品。每年秋季家家户户大人小孩能吃上几个西瓜和香瓜那就是欢天喜地的事了,种瓜人也就成了上天送给村民们快乐的使者。农村人都知道,要种好瓜必须是沙土地,有好瓜籽,有好把式,具备这三条,村民才能吃上好瓜。由于一些人嘴大手长好占便宜,三条之外又多一条,那就是种瓜人要自己正,敢于碰硬。  相似文献   

15.
北京烤鸭在饭店里有个吃法,叫一鸭两吃。酥脆的鸭皮、鸭肉,片在盘子里,蘸酱裹了面皮吃。剩下的熟鸭架子,若觉得扔了可惜,给你灌上白水搁点葱花,再端来一道奶白的鸭架子汤。想也能想出那汤的滋味,不说雷人,也寡淡得如同涮锅水。但有人就好这口,烤鸭吃不吃无所谓,反倒喜欢喝那锅鸭架子汤。  相似文献   

16.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流行起吃野味的风气。有些人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大肆猎食野生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林中爬的、水中游的,无所不吃,仿佛又回到了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有的还竞相攀比,愈吃愈珍稀。有的地方,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野味餐馆和野味市场,并且日见兴旺。吃野味不仅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而且可能将动物身上的病毒传染给人.危害人类的健康。已有研究显示.非典型肺炎的病毒很可能来自于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7.
谷类仍是我国居民的主食,新鲜蔬菜的食用率也较高。但是,约40%的居民不吃杂粮,16%的人不吃薯类,而杂粮及薯类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可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对健康无益的油炸面食,则占居民食用率的54%。居民在以谷类食物为膳食主体的同时,还应经常吃一些杂粮、薯类等。  相似文献   

18.
漫画与幽默     
驯狗“我想训练我的狗。让它想吃东西就叫。我驯了它有100次了。”“怎么样?它现在叫吗?”“不叫。不过,我不学狗叫,它就不吃东西。”牙科病人朋友的丈夫牙痛,去看牙医,怕得要死。牙医为使他平静下来,递给他一杯威士忌。朋友的丈夫一口喝光后,再来一杯。“好啦,”牙医说,“不怕了吧?”“对,”朋友的丈夫咆哮着说,“我倒要看看谁敢碰我的牙齿!”简而不明的广告南非哈拉布《星期日邮报》的一则广告可谓简而不明:“莫可维西林园,逢星期三、星期六下午4点30分喂鳄鱼,欢迎带孩子来。”丈夫看了笑道:“带孩子去看鳄鱼还是…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开江县光荣院85岁高龄老人邓海舟,系开江县梅家乡交易山村人,1993年1月4日晚上10点死亡,第二天凌晨3点3O分又活了过来,死而复生且现在身体健康。笔者去采访这位有幸阴转阳世的老人时,光荣院的孤寡老人全都围了过来,对岁的杨文华老人说:“他呀,这个老不死的,害得我们为他穿寿衣、寿鞋,脸色灰白,全身冰冷,硬邦邦的,我们费了好大劲才把他穿好,又从楼上卧室弄到楼下停产房,全都为他伤心。”75岁的王思福老人说:“他一生视酒如命,常用干辣椒面下酒,每天都要喝一斤多,不吃肥肉和干饭,包括过年过节他都只吃稀饭。生前我…  相似文献   

20.
《创造》2015,(9)
<正>不该吃的饭吃了就会嘴软,不该收的礼收了就会手短,不该去的地方去了就会心喘。中秋、国庆佳节到来前夕,中央国家机关30余万名党员干部收到了纪工委的一封信《绷紧纪律弦,廉洁过"两节"》。信中说:"廉洁过节,从我做起,不该吃的饭坚决不吃,不该收的礼坚决不收,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每逢节假日,我们总是不忘对大家的提醒。提醒就是在乎,在乎党员干部的形象,更是维护党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