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司法信箱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能否对被告实行拘传? 编辑同志: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人民法院能否依据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一百一十三条和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对被告实行拘传? 四川省青神县人民法院 文鸿举 文鸿举同志: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首先应适用行政诉  相似文献   

2.
现在,在司法实践部门感到一个很棘手的的问题是:对必须到庭的诉讼代理人,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能否适用拘传?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似乎对诉讼代理人不适用拘传这一强制措施,但这不利于审结民事案件。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的发生,不是基于被代理人的意思,而是基于被代理人意思以外的其他原因,是直接或间接由法律规定的。比如,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人(象精神病人、年幼的人)因为自己不能为诉讼行为和受诉讼行为,因此法律规定由其法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74条突破了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任性地将民事拘传的对象适用于特定原告。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民事诉讼国家干预主义之“特色”,与民事诉讼解决私权纠纷之特质相去甚远。民事拘传适用于特定原告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粗暴干预,既有违民事诉讼法和立法法的规定,亦与民事诉讼之法理相悖,在司法实践中必然缺乏操作性。就民事拘传制度的功能而言,该制度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问题的关键是理性甄别民事拘传的适用对象。结合民事司法实践和民事诉讼法理,民事拘传制度应当还原其限制性地适用于特定被告之规定,并将拘传扩大适用于必须到庭的证人。唯有如此,才能发挥民事拘传制度的制裁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一百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这一规定对保证人民法院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笔者认为,《民诉法》对拘传的立法规定并不完善,在这个问题上还远远不能充分保证人民法院能够及时正确地审理案件。因此,很有必要对如何善《民诉法》关于拘传的立法进行系统、全面、深层的理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法学》1989,(2)
最近时有发生军人外出或探家期间,被地方法院以妨碍执行公务为由,施以拘留等民事强制措施之事,为此,笔者就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军人适用拘留一题,谈几点看法。一、民事诉讼中的拘留措施,究竟适用不适用具有妨害行为的现役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的强制措施有拘传、训诫、具结悔过、罚款和拘留五种。这五种强制措施,是人民法院为保证审判和执行活动的顺利进行,对有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人,依法采取的排除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手段,也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适用本法规定。”如何正确理解这一规定的涵义,是当前试行民事诉讼法(试行)中的一个亟待明确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2条规定:“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反诉,作为《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制度,主要是赋予被告的诉讼权利,是对被告的一种特殊保护。目的在于改变“原告有理”、“恶人先告状”而使被告行使诉讼权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原告的本诉,或者可以偏袒被告的反诉。恰恰相反,都应当作“诉”而同等对待。所以提出本诉必须符合起诉的条件,提出反诉也必须符合起诉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和审判实践,提出反诉的条件主要包括法定条件和酌定条件  相似文献   

8.
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公安厅(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已从一九八二年十月一日起在全国试行。现就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七十八条关于拘留的规定,通知如下: (一) 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对妨害民事诉讼的一种强制措施。人民法院采用这种强制措施,必须十分慎重,只有对极少数有严重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的人,经过多次耐心教育,仍坚持不改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本院在审理一民事纠纷案中,开庭传票送达被告法定代表人后,该法定代表人提出了不能按时到庭的正当理由,并要求法院按时开庭审理,但未委托诉讼代理人,也未答辩。对该案如何处理产生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此案中被告法定代表人要求按期开庭没有违反法律规定,法院可以按期开庭审理,缺席判决。另一种意见认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明确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缺席判决。本…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地人民法院相继建立了行政审判庭,并开始工作。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适用本法规定。”这就明确了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应适用民事诉讼程序。但是,在行政审判实践中,产生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即作为被告的一些行政机关拒绝出庭应诉,有的甚至拒绝提供案件的有关证据。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6条和第112条的规定,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的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又称民事强制措施)和执行措施(又称强制执行措施),是民事诉讼过程中保障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顺利进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诉讼权利,维护正常法律秩序的重要手段。由于法律对这两项措施的规定比较原则,在审判实践中具体适用这两项措施时,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影响正确执行。现就此谈谈个人的初浅看法。 民事强制措施与强制执行措施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适用本法规定。”第八十四条第(二)项规定:“依法应当由其他行政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解决”。但是什么样的案件是行政案件?哪些行政案件由人民法院审理?对此,民事  相似文献   

13.
《法学》1991,(10)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这一条文是对《民事诉讼法(试行)》第149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必须全面审查第一审人民法院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不受上诉范围的限制”的重大修改。但是,对《民事诉讼法》第151条的规定,在审判实践中如何适用还存在不同的理解。笔者就此谈些看法。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对一审判决的内容全部上诉;其二是对一审判决的内容部分上诉,里面又有三种情形:一是部分上诉的内容,一审处理可能存在错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是修订民事诉讼法(试行)新增加的条文,是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采取强制措施的重要补充。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法律规定,对于保障正常的诉讼秩序,提高人民法院威信,保证民事审判顺利开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的必要性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了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并对违反法庭规则,哄闹、  相似文献   

15.
(58)在第二审程序中是否准许提起反诉?第二审对反诉如何进行审理?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规定,被告有权提起反诉,人民法院可以将反诉与本诉合并进行审理,但是作为反诉,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这就是反诉必须是在诉讼程序的进行中,在本诉的当事人之间提起;反诉与本诉有着法律关系上或者事实上的联系;反诉是被告为了  相似文献   

16.
正一、具体强制措施法律监督的不足(一)拘传拘传适用中存在以连续拘传的方式变相羁押犯罪嫌疑人的问题。现行法律规定一次拘传的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而对跨地区拘传时间及连续传唤、拘传的时间间隔没有明确规定,以致实践中出现以连续拘传的方式变相羁押犯罪嫌疑人,侵犯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现象。(二)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1.取保候审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适用标准的  相似文献   

17.
答辩,是被告针对原告起诉的理由和根据进行的回答和辩解。在民事诉讼中,答辩既是法律规定的一项诉讼程序,又是民事被告依法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由于审级不同,答辩可分为起诉答辩和上诉答辩两种。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八十六条和第一百四十八条分别规定了各类民事案件所适用的起诉答辩和上诉答辩的法定期间。 在审理民事上诉案件中,由于法律规定被上诉人递交上诉答辩状的程序是在第一审人民法院进行,并连同上诉状、判决书及全部案卷材料移送第二审人民法院,所以,在上诉程序中保障被上诉人的答辩权利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但对其具体问题,比如什么是变更诉讼请求,变更诉讼请求的成立条件,如何适用变更诉讼请求等未做规定,实践中的作法亦不统一,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个人意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某市中级法院在给我的一份民事终审裁定书上写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151条第3项,裁定如下:一、撤销县法院民事判决;二、发回县法院,转有关部门处理。请问,发回“转有关部门处理”符合法律规定吗? 靖江县吕先章吕先章同志: 民事诉讼法(试行)第151条  相似文献   

20.
民事答辩状是否发送原告.民事诉讼法(试行)中并无明文规定,目前各地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的做法也不统一。笔者认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讲,都应当发送原告。 根据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五条“保障诉讼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的规定,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无论是民事原告还是被告,其诉讼地位、诉讼权利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