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是党内爱读书、会读书、善读书的杰出代表。毛泽东的读书之道主要体现在持之以恒与循序渐进相结合、广读博览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相结合、自主学习与注重研讨相结合、实践导向与用活书本相结合。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大国的新时代,重温毛泽东读书之道,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学习具有启示意义: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读书内容要系统全面,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兴趣和恒心。  相似文献   

2.
李喻 《先锋队》2012,(1):27
始终与人民在一起,是我们党的根本优势和鲜明特征。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这个做法很好。好就好在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读书,不但要善于读一成不变的书本,还要善于读"活"的书本;不但要会读有字之书,而且要会读"无字之书"。这本"活"的书本,这本无字之书,便是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郭玉海 《当代贵州》2011,(25):70-70
读书是一种精神修炼,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充电”。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目不读。”就当今的发展形势而言,读书应该是每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大事。但是,读什么书?这需要我们进行“过滤”和筛选。我认为,读书要结合社会的实践,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  相似文献   

4.
"耕"体现了我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读"说明了中华民族祖祖辈辈崇尚知识的人文精神。读书,贵在立志立德,贵在志之所趋所向。对于读书,温家宝总理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要做到"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善读"有字"与"无字"之书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学习观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他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承与批判并举;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理论与实践兼得;在学习中,他注意文理互应,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超越自我。毛泽东学习观给当前建设学习型政党活动的启示是:做系统学习、终身学习的模范;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之所以比同时代许多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从阅读角度讲,是因为他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拥有渊博的学问知识,二是注重阅读"社会"这本更大更厚的"无字之书",三是能够把这两方面所学融会贯通,把书读"活"。"出神入化"的读书本事读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读法和用法,在于是不是拥有从书本到实践、从主观到客观进出自如和出  相似文献   

7.
正学习是做人提高素养与做事提升质效的一个先决条件,且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毛泽东成为传世伟人、做出丰功伟绩的重要先决条件即是他那贯穿一生的孜孜不倦卓有成效的广深学习,堪称为学有方、有道。他的为学始终崇尚:既学有字之书又学无字之书。向书本、历史求教,学思相促毛泽东是擅长向书本、历史学习而得法受益最多的典范。他正确的学习观与有效的学习法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1915年6月25日,他在一封《致湘生信》中写道:"为学之道,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兴趣爱好很多,最大的嗜好是读书,终生浩瀚饱读之书难以计数,是一位很难有人与他相比拟的成功读书人,是用一生精彩的实践将那个典言警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诠释到了极致的一代伟人。他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又说:"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如果说毛泽东的一生是一部英雄豪迈的乐章,那么,刻苦读书与大智大慧在其一生中则交相回响。他的读书精神、读书方法和读书成效是我们永远学不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读好无字书     
秦中 《学习导报》2009,(4):20-20
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要求五品以上的官员.每人必须写一篇关于时政得失的文章。身为中郎将常何门客的马周.替其只会舞枪弄棒的主人常何写了一篇文章,得到了太宗的极大赏识,太宗召见他并问及如何读书时.马周说.人要善于读两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另一本则是无字之书。要了解历史、了解前人的得失就要读有字之书。要了解风土人情、了解社情民意就要深入庶民之中,读无字之书。  相似文献   

10.
<正>媒体报道,深圳近期出现了一个新现象,被一些人视为"无用之书"的文史哲书籍销量走高,有的还成了畅销书。看罢新闻,且喜且忧。喜的是,人们的读书取向在回归、品味在提升;忧的是,"有用"、"无用"的争论仍有所闻,废弃不读的现象并未消失,否则人文书籍在书店里受欢迎也就不会成了"新闻"。"无用之书"是不是真的没用?毛泽东同志不仅自己酷爱读书,还鼓励党员干部要经常读书。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惜墨如金的《工作方法六十条》里,也是苦口婆心地告  相似文献   

11.
读好无字书     
秦中 《新湘评论》2009,(4):20-20
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要求五品以上的官员.每人必须写一篇关于时政得失的文章。身为中郎将常何门客的马周.替其只会舞枪弄棒的主人常何写了一篇文章,得到了太宗的极大赏识,太宗召见他并问及如何读书时.马周说.人要善于读两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另一本则是无字之书。要了解历史、了解前人的得失就要读有字之书。要了解风土人情、了解社情民意就要深入庶民之中,读无字之书。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51次到浙江。他在浙江有两次最集中的读书活动,一次是为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而读古今中外宪法,另一次是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透过他在浙江的读书活动,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毛泽东是怎样读书的,而且能够鲜明地体会到:博览群书,是毛泽东读书的显著特点;独立思考,是毛泽东读书的基本精神;联系实际,是毛泽东读书的根本原则。这对我们后人如何读书有着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旧居门前,有一块大石头,当年毛泽东经常坐在石头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思考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程。如今人们亲切地称这块石头为"读书石"。毛泽东酷爱读书,可以说,凡是他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都有他读书学习的生动故事。在井冈山时期,他随身带着可以装"文房四宝"的土布口袋,每到一处总是先摆好笔墨纸砚,以便随时学习、工作和写作。长征路上,有时患病躺在担架上,或骑在马背上,他仍然坚持读马列的书,自嘲地说自己是"马背上的马列主义"。毛泽东为我们树起一座读书的丰碑,"读书石"具有永远的昭示作用。读书无需太多投入,  相似文献   

14.
正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毛泽东1942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著名演讲中有过这样一段精彩论述:"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他老人家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一直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而学以致用更是他的一个显著特点。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信手拈来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正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极为注重农村调查,正是由于对中国当时社会情形有着透彻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才能在"众人皆醉"的社会氛围中,号准中国农村的脉,准确把握革命规律,从而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佃农生活举例早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期,毛泽东就非常注重社会实践,既重视读"有字之书",又重视读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17,(12)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毛泽东是我们党内善于读书学习的典范,本期我们特邀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结合多年来研究毛泽东的成果,为我们解读毛泽东是如何读书学习的。  相似文献   

17.
陈钢 《当代贵州》2014,(20):19-19
正正所谓"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这就是时代对军人的要求,也是读书学习与当代军人成长的内在联系点。读书之于军队和军人,似乎是流淌和深蕴于血液及生命中的细胞生长基因,决定和伴随着他的成长。伟人毛泽东把这个现象归结为一句通俗的名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87年前,当他创建这支人民军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陈云的读书生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心文 《党的文献》2005,1(3):45-48
陈云在延安时期十分重视读书学习,把读书当作共产党人的责任.他主要阅读三方面的书籍:党的基本理论、经济学和哲学.他对三类哲学著作特别感兴趣:中国古代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著作.陈云通过读书学习,总结出五条经验和十五字方针,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可谓是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典范。在创建学习型社会,号召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今天,认识和了解他一生的读书情况,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酷爱读书学习,他读书学习的精神、读书学习的方法和特点、读书学习的态度和学风,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