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90年初,根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西城区开始进行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换届选举。此后,由于筹办和召开亚运会,选举工作一度暂停。从10月中旬起,选举工作继续进行。经过四个阶段,即准备工作阶段、选民登记和资格审查阶段、推荐协商确定代表候选人阶段、投票选举阶段,至1990年底全部完成了选举工作。在选举期间,我们列席了西城区选举委员会工作会议,走访了展览路选举分会和它下面的一些选区,参加了选民小组会议和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活动,并且在投票日实地考察了投票情况。我们调查的重点是:党组织在选举中的作用问题,选民参选的积极性问题,人民代表的构成和素质问题。  相似文献   

2.
选举是选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活动。然而在基层的直接选举中出现了"选举阻隔"现象,即广大选民对代表候选人的情况缺乏应有的了解,而代表候选人被动接受选民投票,双方缺乏应有足量的互动,所形成的"迷茫的选民"和"陌生的代表候选人"的状况,从而妨碍选民参选实质民主的推进。本文提出"选举阻隔"的概念,从直接选举的现状描述入手,分析"选举阻隔"现象的后果及形成原因,并建议通过完善代表候选人介绍的内容和形式来消除"选举阻隔"现象,切实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人大代表选举可以看作是选举组织、选民、代表候选人之间力量的博弈,据此,本文主要采取均衡分析的一般方法,结合制度研究,从选举的一般理论入手,深入分析我国当前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在最近一次的乡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11677名代表由选民联名推荐的有 1125名,占当选代表的86.7%,这当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党派推荐的代表候选人有45名落选,33名非候选人意外当选。按照选举法规定,乡镇人大代表是白选民直接选举的,上述情况说明选民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确实提高了。有的选民在选举中提出了“三不选”的原则,即对候选人“不了解情况的不选,不为百姓办事的不选,不为百姓说话的不选”。对于选民的这种进步,兹以为是值得振臂欢呼的! 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代表与选民面对面,大家同…  相似文献   

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和效果的直接体现,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舞台。当前,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人大代表的确立制度存有缺陷、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的沟通不畅、选民的实际参与度有限三个方面。完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度,必须提高人大代表确立的竞争性,增强人大代表与选民的合意性。  相似文献   

6.
“拉票”问题是谈选举制度时无法绕开的话题。所谓拉票,即候选人为了当选,在选举期间通过相关手段或措施,使选民把选票投给自己的行为。选举制度是民主制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选民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个典型的选举制国家,美国两大政党,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其基本功能是围绕总统选举和议员选举来进行,包括招募候选人、为候选人提供经费支持、沟通候选人与选民的关系、争取多数选民支持本党候选人等,都可以看到政党在选举中发挥出的政治作用。但是共和党或民主党成为执政党后,能否像西方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大代表产生的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它由人大代表组成,并以集体的方式行使政权。以什么样的程序,把什么样的人选进人大是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人大代表产生的若干问题,谨予分析。一、现行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主要特征要研究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对我国现行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有充分地认识。考察我国现行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不难发现,其有如下特征:第一,政党、人民团体与选民或代表皆有提名候选人的权利。各政党、人民团体既可以单独也可以联合提名候选人,直…  相似文献   

9.
在长期的政治发展过程 中,加拿大形成了比较稳定的 并且具有自己特点的政党竞选 方式。 加拿大选举制度可以被称 为单名相对多数制。在这个制 度下,全国按人口数划分为若 干个人口大致相等的选区,每 个选区只选出一名代表,每个 选民只投一票,获得票数最多 的候选人当选,无论其得票率  相似文献   

10.
截至10月21日的最后期限,武汉青山区各政党、各人民团体,以及全区152个选区的选民,提名推荐人大代表初步候选人1935人,经选举办公室审核,全部符合法定程序。据介绍,此前青山区十届人大代表选举,初步候选人人数从未过千。而且,今年代表名额比去年少25%,仅207人。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16,(10)
美国今年的总统选举赤裸裸地暴露出西方民主的虚伪性。无论是选举过程还是产生的两党总统候选人,都体现不出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真正民主的优越性。在初选过程中,各种丑恶现象层出不穷,令西方人士都感到瞠目结舌。两党领导人幕后操纵选举使美国选民感到愤怒。大多数选民对初选的结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都不满意,选民们发出了"他们赢得了选票,但赢不了民心"的呼喊,并质疑:美国的民主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2.
【案例】 在某乡开展的对某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中,某乡选举委员会为了使工作紧凑.将本乡选民名单在选举日的10日前公布,并且在选举日的10日前公布了被推荐为代表候选人的14人名单,村民张某和何某对14人名单中的李某、  相似文献   

13.
贿选:拿下!     
案例简介2002年6月,身为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的钟某,在面临新一轮县长换届选举时,为使自己登上县长宝座实施了一系列计划(此前他已知此次县长候选人只有一人,不是自己)。钟某深谙《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下称《组织法》),其中第21条规定: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人以上书面联名,可以提出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的候选人。第23条规定: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代表对于确定的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代表或者选民,也可以弃权。钟某双管齐下:一是找县人大代表黄某将6000元…  相似文献   

14.
奇名当选     
滨江选举的选举区人民代表,宣传轰轰烈烈.投票会场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四周贴满了标语口号:“投下你庄严神圣的一票!”“行使民主权利,人民代表人民选”……选票上列有候选人四名,实行差额选举四选三.选民拿到选票,见候选人十分陌生,不知该选谁.候选人介绍上也只有性别、年龄、职业和政治面貌,难以看出其性格、人品及工作能力等参选条件.选民无奈.选举中,有记者任意采访一选民,问其票投何人.该选民道:“其中一人名字奇特,复姓皇甫名君笑,谐声似当年的“黄埔军校”,故在他名上打了“√”.  相似文献   

1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一项根本制度。但是,这一制度还存在民主基础不够的问题。比如,民主和平等的选举原则有待于深入贯彻,选民对代表不便进行有效监督,选民素质与民主选举要求有一定距离,选举制度的某些规定不科学、不完善,各级人大代表数量过多,影响人大职能的发挥,等等。  相似文献   

16.
束锦 《探索》2007,1(2):64-6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和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在各种选举活动中,一改以往“确认型选举”的潜规则,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本世纪初更是涌现了众多的贿选行为与群发性的竞选行为。这两种现象共同演绎了候选人之间以及候选人与选民之间的博弈,由于缺乏明确的制度性规定,这两种行为都表现为一定的非制度政治参与,不利于政治稳定。因此引进并完善选举中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用法律的形式明确规范选举中的竞争行为,遏制贿选、规范竞选,成为革新选举制度、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零距离观察新加坡总统选举过程,感受选民政治参与热情,留意候选人竞选策略,体会国家政治架构的精巧安排,感触颇多。新加坡民选总统个案显示:民主是一套精巧的制度安排,有功能、有结构、是系统,单一的制度并不能发出整体系统的功能;民选可以是一个平和、  相似文献   

18.
孟盛 《廉政瞭望》2010,(9):18-19
3月14日,3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投票通过了第五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意味着“城乡按1:1选举人大代表”、“设立秘密写票处”等成为现实,其中一些修订正是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在代表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采取直接选举,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也可联名推荐,尽管选举法对候选人的提名方式、差额比例等有明确规定,但南于对入选方式缺乏科学统筹,导致一部分直选的人大代表行权履职能力偏低。  相似文献   

19.
海选,就是上级不内定候选人,由全体选民根据条件和标准自主投票选举,根据得票多少确定选举结果。近年来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在我国农村的村镇实行了村委会海选,由选民自己确定候选人,自主选举,这是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新跨越,表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人大代表的“代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勇 《求实》2002,(Z2)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典型间接民主性质的“代议”政体。在这一政体的实施过程中 ,人民的政治权力发生了两次“委托” :第一次“委托”发生在选民和代表之间 ,人民作为选民把自己的政治权力“委托”给他们信任并且亲自选择的人大代表 :第二次“委托”发生在代表们和“一府两院”之间 ,倍受选民信任的代表们又把选民“委托”给他们的政治权力的绝大部分再一次“转委托”给“一府两院”。在这两次“委托”过程中 ,“代表”始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说 ,人大代表的状况 ,特别是人大代表的工作情况决定着我国人大制度作用的发挥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