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世纪桥》2017,(7)
高校道德教育的使命在于使道德教育与大学生道德生成的规律相契合,始终满足其发展性的道德需要。然而当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中教学形式的单一,教学资源的匮乏,大学生道德实践平台的缺位,致使道德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境。高校道德教育继续向前发展必须在调整课堂教学形式,创新利用传统文化,完善大学生道德实践平台中变被动为主动,超越困境,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2.
当代道德教育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三大症候:道德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分离、道德教育中知行脱节以及道德教育与德性远离。其原因在于:道德教育多是一种"你说我听"的模式,是一种"重知轻行"的模式,是一种"事实教育"的模式。解决道德教育问题的主要策略是:道德教育在过程中注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在目的上实现受教育者通过知而指导行,在结果上落脚于受教育者良好德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班级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蕴藏丰富道德教育资源,是学生获得道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场域。冲突是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再平衡过程,是"双刃"般的教育资源。当前学生的道德冲突主要体现在跨时空的道德对话冲突、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真实道德冲突的漠视、时代变革冲击传统道德权威等方面。因此,要重视班级的重要作用,扎根班级推动道德教育创新,在班级建设过程中主动回应道德热点,正视道德冲突,坚持复杂思维下的平等对话,提升学生化解道德冲突的能力,从而促进道德水平向更高阶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道德教育主体性模式是根据道德教育和学生道德发展规律,在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围绕大学生道德主体能力的培养而建立的道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体系。大学生道德教育主体性模式构建的结构内容包括围绕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而确立的特定的教育主题、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实施条件、评价机制等,构建的基本形式包括价值引导、实践体验和感悟建构等。  相似文献   

5.
班级日常生活是学校教育与个人发展的重要场域,也蕴藏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契机。依据相关的文献与研究,当下学校道德教育出现了四重困境:道德教育过程的知识逻辑化、学校道德教育权威弱化、道德主体的自我迷失、脱离生活的道德实践等。文章重点在于论述学校道德教育的困境与解决对策,提出基于班级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实施模式,强调教育者应该从班级日常生活入手,挖掘蕴藏的道德教育资源,直面道德发展中产生的道德冲突,最终推动道德教育从思维转向行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专业使命教育强调在专业教学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师德师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党的工作与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相结合,有效克服了当前高校中较为突出的重教书而轻育人、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而轻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教学科研而轻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有效实践,值得进一步深化探索。  相似文献   

7.
约翰·威尔逊的道德教育直接教学法以语言分析哲学为背景,解释了"道德""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道德要素"等相关概念,强调道德理性,主张将道德要素直接呈现给学生,进行方法论的直接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其方法启示着当前中国道德教育教学改革:要提升道德教育的学科地位,培育道德思维能力,优化道德情境。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12)
缺乏思想和信仰、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公德意识淡化、集体观念薄弱和强调"自我中心"是目前大学生群体存在的一些道德问题,这对高校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是很大的挑战。当显性教育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遇到瓶颈制约时,急需加强隐性教育的方式来开拓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社会道德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把道德教育目标定位在学生的道德能力的培养上,并在教育方法上强调体现参与性、发展性、指导性、合作性、渗透性,是多元社会背景下的道德教育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黄华  王辉 《求实》2001,(Z1)
“以德治企”是企业全面提升自身公众形象和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一、“以德治企”必须首重员工的道德教育员工道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 ,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 ,经济道德、科技道德的教育等等 ,覆盖了员工日常生活的绝大部分范围。在现今社会生活中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打擦边球”等现象时有发生 ,表明在缺乏道德配合的情况下 ,一些人总会千方百计寻找漏洞 ,钻法制的空子。正如古人所云 ,“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 ,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没有良好的道德风气、精神文明作基…  相似文献   

11.
魏大乔 《唯实》2006,(5):60-62
社会主义制度下加强青年学生道德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是保证富民强国的长期任务.当前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重视道德知识传授而忽视道德品质培养等问题,因此,应当更加注重青年学生道德教育的人本化、生活化、层次化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发生了变化,同时,也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许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轻视实践教育的问题,而企业中则存在着"重业务、轻思想,重生产、轻教育,重效益、轻管理"的问题。改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于杰 《世纪桥》2011,(1):76-77
当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将环境保护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来培养学生,提升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这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研究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的教育方法,探讨如何更好地增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使他们树立科学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4.
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策略有两种:道德讨论策略和公正团体行为培养策略。它们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对于提升我国现阶段学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即更新德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新模式;改革德育内容,注意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和序列性;完善德育目标,重视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加强德育课程,加大隐性课程对学生影响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关于道德教育目的的规定,一直只存在个体和社会的两个视角,而忽视了教育自身,这导致现有的道德教育目的存在着社会目的对本体目的的驱逐、应然和实然之间的剥离、目的和手段的相互分离甚至相对立等倾向。从道德教育自身即道德的目的性出发来重新考量道德教育的目的,可以使我们对原有的“美德袋”论、道德能力论等道德教育目的观点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对善的愉悦体验的"荣感"以及对恶的痛苦体验的"耻感",是道德意志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中,往往注重正面教育("荣感"的教育)而忽视负面教育("耻感"教育)。道德教育中耻感环节的缺失,不利于个体道德信仰的确立。应当重视"耻感"教育在我国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其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各高校的迫切需要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向。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在目标上重"发展"而轻"治疗";内容上注重增加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培养积极个性品质;方式上讲求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组织上要发挥高校核心组织功能,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积极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人们日常社会生活及其行为中起着调节和规范的作用。高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人群。大学生道德建设具有历史、理论和现实的三重逻辑,应深刻把握道德教育规律,坚持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不断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  相似文献   

19.
今天,许多人在谈论、争论、褒扬、批评“道德”及其道德教育,这种道德领域中纷繁而激烈的争执、开放而宽阔的视野,对当代中国的道德重建和德育观念的更新、确会是一种推进.对当今的道德教育的手段、方法和观念进行考察,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简单化的道德教育,甚至将德育等同于政治宣传,将道德知识与信念教育相分离,道德知识传授与道德践履相分离的现状已是当代中国道德重建面临的重大问题.只有改变这一现状,才能做到使道德真正鼓舞人、打动人和教育人.  相似文献   

20.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理论的重要命题。王阳明认为,知是行的基本前提,知行是一个功夫,知行之间是辩证统一的。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知行观对解决公民道德建设中知而不行、知行相悖、行而不知等知行脱节问题具有重要启示。在公民道德教育中应借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通过优化道德教育环境、建立道德教育内化机制、创新道德评价体系等方式,消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问题,提高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