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儿童的审美情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情感与儿童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只有那些由儿童自己的心灵选择出来或感受到的与自己的生命活动相通的对象才能使其产生审美愉悦.面对审美对象学前儿童放弃了自我与非我之间的疆界,产生了移情,它是一种外显性的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2.
王曦 《法制与社会》2011,(23):186-187
近来韩国艺人的自杀引起了世界的关注,那些沉湎于忧郁中不能自拔的或对社会极度不满而又想自我牺牲的韩国艺人,他们似乎看到自己的归宿,并在自我的思索范围内找到解脱,选择自杀无疑是最终的选择。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鲜活的生命如此决绝的放弃生命,放弃爱他的人们,还是自杀是文化遗传,更多的人们效仿他们的方式终结生命。有人说人的感情不能过于细腻,因为过于的关注某一方的事物,会很容易使人格分裂,无法承受外部事物任何微小的变化而带来的打击。  相似文献   

3.
说话慢条斯理,清秀温婉的葵子,让人很难看得到她内心的强大。一个以家为中心甚至为生命的女人,却遭遇了第三者,最后她放弃了自己深爱的丈夫……她是一时糊涂,还是大彻大悟?  相似文献   

4.
尽管临床医生一直在为治愈患者的疾病、挽救患者的生命而始终不懈地努力着,但是,我们常常不得不面对放弃的问题。实践中,还真有医生主动放弃治疗的,如1987年江西省某市一个医生在未征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就擅自终止了一晚期癌症患者的一切治疗。病人家属为此诉至法院,法院认定医生行为无罪。在此,我们不去论证法院的判决,而是就医生主动放弃治疗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作一些深人的探讨和研究。一、对放弃治疗的特定理解放弃治疗是指医生根据病人、病人家属的决定或自己审慎的决定对身患绝症,没有康复可能和治疗价值的病人终止维持其生命的医疗不作为行为。鉴于我国对积极安乐死的争议太大,放弃治疗的合法化应仅限于医生终止治疗的不作为行为。而不应包括采取积极措施(如给病人注射致剂量的针  相似文献   

5.
潍河 《法庭内外》2008,(6):26-31
徐洪刚说:“兄弟们拿着生命换生命,我们阻止不了山石滑落、道路阻断,但我和我的兄弟们信念坚定,一定要救人!不抛弃!不放弃!” 15年前,是四川人民给了徐洪刚第二次生命。成为英雄的徐洪刚一直不忘四川人民的救命之恩。四川是徐洪刚第二次生命的故乡,筠连人是他最亲的亲人。 徐洪刚说:“我懂得感恩!”  相似文献   

6.
张迪 《法制与社会》2016,(4):283-284
继承人不仅享有继承遗产的权利,同时拥有放弃继承的自由,二者均系其对继承权的一种处分。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作出放弃自己继承地位和应继份意思表示者,为放弃继承,其对放弃继承人自身、其他继承人及其债权人均产生不同的法律效力。本文以前述三个方面为视角,结合比较法规定对放弃继承效力中的重点争议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父亲和烟     
书同 《江淮法治》2012,(18):58-58
我也明白,以生命的名义,迫使一个老人放弃几十年的生活习惯,是对他莫大的关心,是实施真正的人道。  相似文献   

8.
接受继承、限定接受继承、放弃继承,是继承人对自己法律身份的定位及与债权人建立何种法律关系的选择。我国继承法重视限定继承制度,但同时对接受继承、放弃继承规定甚少。而放弃继承的诸多问题,对于继承权的选择乃至整个继承法制度,都有重要意义。故有必要对放弃继承权制度作一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证》2012,(5):59-60
近日,阳信县公证处来了一对步履蹒跚的老夫妻,他们说是来办理“遗产继承”公证的。经细心询问后才知道,老人的本意是来办理“放弃继承声明书”公证的。这令公证人员感到很意外,一般要求办理遗产继承公证的多,老人怎么会放弃自己应得的遗产呢?  相似文献   

10.
邱锦全 《法制与社会》2012,(33):296+298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国人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俗话说"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于是在推杯换盏与觥筹交错的劝酒之下,就放弃了"开车前不饮酒"的底线,甚至放弃了尊重他人和自己生命的公民责任意识。对于"酒后驾车"行为,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袁光峰认为,根源在与中国人缺乏规则意识,情大于法,酒桌上大家劝你喝酒,你喝了,大家还要叫好,情完全凌驾于法。酒与驾的结合,在现有的道路资源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导致更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并造成重大财产乃至生命损失。醉驾背后实际是酒文化与日益繁荣的汽车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对生前预嘱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前预嘱是指人在意识清楚时签署一份文书来事先表达出自己在生命末期的医疗意愿。本文针对生前预嘱的理解和适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作出探讨。本文以尊严死在我国的提出以及生前预嘱在我国的推广现状为基础,从法律的视角分析了生前预嘱的合法性和必要要件,并阐明了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生前预嘱还不是生效的法律文件,生前预嘱的落实还需要亲属的同意。本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生前预嘱的立法状况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对于放弃治疗和尊严死的理解,以及针对医疗实践中放弃治疗的困惑提出了对放弃治疗应该严格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刘老太有两个儿子.丈夫去世后一直与大儿子一起生活。房改时.刘老太让大儿子一家出钱将他们居住的公房买了下来.但房子的产权人是刘老太。之后刘老太写了一份遗嘱,内容为自己名下的该房产。在自己去世后,由大儿子继承,并作了公证。2004年刘老太死亡,但房屋管理部门没有给大儿子办理继承过户手续,而是要求他去办理其他合法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公证手续。于是大儿子就请他的弟弟一起去公证处办理放弃继承的公证.  相似文献   

13.
一个是身患绝症的女检察官,只想快点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个是遭受厄运的失学少女,被抑郁症扼住了生命的咽喉。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和她相遇了,她决定把治病的钱省下来,帮助失足少女完成未竟的学业,让自己生命的意义在女孩身上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则新闻让我们重新思索有关生命与公正的问题。广州一对富商夫妇借助试管婴儿技术孕育的8个胚胎全部成功,他们决定不放弃其中任何一个,并找到了两个代孕母亲。9个多月后,三个子宫先后诞下八胞胎。  相似文献   

15.
她说,她11岁时便结婚生子,深爱着自己的丈夫,然而却背叛了丈夫与别人通奸;她说,她很疼爱自己的儿女,然而却用老鼠药结束了儿女幼小的生命。4月26日上午,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声,海南省定安县20岁的少妇陈平,以生命的终结完成了对2个无辜生命的交代。  相似文献   

16.
清末礼法之争及其法哲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明 《河北法学》2001,19(4):128-130
中华民族有着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传统法文化,“其内容之广博,特色之鲜明……生命之强大,堪称世界之最。”[1](P384)作为中华传统法文化深层内蕴的礼法精神亦曾因其独特魅力而折化四夷。然而曾几何时,一场鸦片战争,泱泱中华丧师失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北山》)的千年神话终归幻灭。“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的天国之梦终至破碎。礼法德政等一切传统人文亦不得不走向救亡图存的理性法庭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是放弃存在的权利;兼之西学东渐之风,两种不同路向…  相似文献   

17.
10月14日,因为两位家属签字拒绝救治,她们眼中的“烂人”弟弟最终因酗酒醉死在医院。在拥有决定权的时候,她们放弃了亲人的生命,是否应当承担责任?而牵涉其中的医院,凭着一纸患者家属拒绝手术的签字证明,又能否免责呢?  相似文献   

18.
郭龙 《政府法制》2011,(26):14-14
清朝晚期的时候,做钱庄十分赚钱,因此胡雪岩决定自己开一家钱庄,可是胡雪岩自己因为还有许多生意要打理,实在腾不出手来打理钱庄,又不愿意放弃这个赚钱的机会。这时候有人给胡雪岩推荐了刘庆生,刘庆生原来是一个钱庄的伙计,据推荐的人说此人十分能干。  相似文献   

19.
对于放弃重复侵害的行为,究竟认定为犯罪中止还是犯罪未遂,在我国刑法理论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是指开枪杀人,第一枪未射中,  相似文献   

20.
让生命轻装     
我们一路走来,注定要历经无数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总不会都是一帆风顺、花好月圆的。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不如意事处理不好,就会变成生命的负担。当生命承受不了重压时,就应自我减负,让生命之旅轻装而行。否则,人生就会活得很累。让生命轻装,不妨给心灵放一次假,回到那远离尘世纷扰的大自然中去,在那里,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琐碎的家庭事情、没有精疲力尽的应酬,你会放得下功名利禄、情仇恩怨,完全进入一个忘我的世界。让生命轻装,应学会放弃。放弃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难以实现的目标,放弃那种毫无意义的拼争和没有价值的索取,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