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举投票程序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举投票程序中的问题,一些是由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所引起的;而另一些是由实际工作没有按照选举法的严格要求进行所造成的。这里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前者,即由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所造成的问题,并综合各方意见,试图提出解决的方案。(一)流动票箱的存废流动票箱投票是由选举委员会派出工作人员携带票箱到选民住地,让选民民主投票,目的是为了方便老弱病残和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选民投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缺少严格的制度规范产生很多问题。首先,流动票箱投票方式的运用存在滥用的趋势。流动票箱在一些地方已成为投票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在城市的郊区,…  相似文献   

2.
刘家华 《人大研究》2006,(12):13-13
增加流动票箱作为选举投票的一种法定方式,极大地方便了部分行动不便、交通不便的选民参加投票,从制度上确保了选民依法行使公民政治权利。近年来一些地方反映,流动票箱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投入大量不规范的委托选票;二是缺乏对流动票箱的监督、管理,选举工作人员代为划票、私填和涂改选票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由方便选民投票向强制选民投票转变,流动票箱已成为选举组织机构为确保参选率的有效方式。为此,在不能取消流动票箱的今天,需要加强对流动票箱的管理,规范流动票箱的使用,以确保选举活动依法进行。第一,应严格限制流动票箱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委托投票和使用流动票箱,是直接选举人大代表时两种重要的投票方式,其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着选举的合法性。委托投票和流动票箱使用中的问题,一些是由制度设计过于简略引起的,而另一些则是因没有按照《选举法》的要求严格执行造成的。笔者在此着重探讨的是后者,并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设立流动票箱制度是为了方便老弱病残和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选民行使选举权利。但由于目前流动票箱制度不健全,导致流动票箱使用中出现代填等舞弊现象的发生。如何防止流动票箱成为流动暗箱,应抓住选前、选中、选后关键环节。一是选前掌握情况,要接照选举法关于适用流动票箱投票的规定,对选区内需通过流动票箱投票的选民进行调查统计,并在选民登记时单独登记造册,  相似文献   

5.
在第六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中,为了保障选民的民主权利,有些地方设置了“流动票箱”,供因特殊原因不能到选举会场参加投票的选民投票。“流动票箱”的设立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弊端,有待进一步规范。一是影响实到人数。许多选民看到有“流动票箱”,便借口家中有事脱不开身,不到现场参加选举大会,给大会组织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二是容易造成误会。由于“流动票箱”只能由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押箱,在其“流动”过程中到底出没出问题,干部说不清,选民道不明,给选举工作造成无谓的麻烦;三是容易形成漏洞。不可否认,即…  相似文献   

6.
图片新闻     
《中国人大》2011,(20):43-43
7月7日,是新疆哈密市市、乡人大代表法定选举日。7月5日下午,哈密市各选举单位提前启动流动投票,把流动票箱送到选民家中或单位。流动投票结束后,工作人员对票箱进行密封,于7月7日与选举大会票箱、投票站票箱一起集中开箱,  相似文献   

7.
全国性的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即将开展,有些地方为了保障因特殊原因不能到会参加投票的选民的民主权利,往往会设立“流动票箱”,实行流动投票。“流动票箱”的设立,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弊端,有待进一步规范化。一是影响实到人数。许多选民看到有“流动票箱”,便借口家中有事脱不开身,不来参加选举大会,给大会的组织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二是容易造成误会。由于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障广大农民群众最大限度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根据财寸委会组织法》,各级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普遍规定,可以设立流动票箱,对确无行定能力、不能到选举大会会场投票的选民实行流动投票。流动票箱的设立,确实保障了许多因特殊原因不能到会的村民的民主权利,但在具体操作中也暴露出许多弊端:一是影响了选举大会的实到人数。许多村民看到有流动票箱,便借口家中脱不开身,不参加选举大会,给大会的组织工作带来困难;二是容易造成误会。由于流动票箱只能由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押箱,在流动的过程中到底出没出问题,干部说不清,…  相似文献   

9.
王占红 《人大建设》2006,(12):34-35
流动票箱本来是为方便选民投票而设立的。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地方流动票箱设立过多、少数工作人员干涉选民投票等不和谐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了换届选举的合法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在今明两年开展的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中,对流动票箱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规范,真正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庞清涛 《时代主人》2006,(12):42-42
委托投票是直接选举县乡人大代表时采用的一种投票方式。选举法第三十八条规定:“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3人。”随着广大农村选区外出务工人数的日益增加,加之其他因素,委托投票的情况越来越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越来越多,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委托投票制度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选举制度应当能够保障每一个合格的选民都能充分、自由地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 ,顺利参与国家管理与政治事务。选举制度的完善与否 ,选民能否顺利行使其选举权 ,则是衡量一个国家选举制度与政治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了使每一个选民能够行使这一权利 ,我国选举法作了一系列保障性的规定。在投票的具体问题上 ,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 ,选民因文盲或残疾而不能书写选票者 ,可以请他所信任的人代写选票 ;选民在选举日外出而无法回本选区参加投票的选民 ,则可以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前者可称之为代写选票制度 ,后者则可称之为委托投票制…  相似文献   

12.
全法 《人民政坛》2011,(10):34-34
21.问:选民如何进行投票? 答:我国县乡人大代表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民根据选举委员会的规定,凭身份证或者选民证领取选票。选举县乡人大代表,可以设立投票站进行选举。选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可以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具体方式由选举委员会决定。设投票站进行选举的,选举委员会应当根据各选区选民分布状况。按照方便选民投票的原则设立投票站。因患有疾病等原因行动不便的选民,或者居住分散并且交通不便的选民,可以在流动票箱投票。为了保证选民依法自由行使选举权,选举时设秘密写票处。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部分地区对选举的公正性有诸多投诉,在实际选举中,争议最多的就是投票、计票。针对这种现象,广东省于近日对《广东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进行了10多年来的首次修订,修订草案增加了“投票地点应当设立秘密写票处,流动票箱必须符合保密的要求。他人不得围观选民填写选票,工作人员不得诱导选民填写选票。投票结束后应当当众开箱,公开计票”的规定。秘密投票是19世纪英国工人阶级在争取普选权的斗争中提出的选举原则。  相似文献   

14.
《人大论坛》2006,(7):8-9
河南省郭文正:防止“流动票箱唱大戏” 有的地方认为.现在流动人口较以往多.投票选举要大量使用流动票箱。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投票.应当因地制宜而定。如无限制地采用流动票箱.投票选举不仅显得极不规范、不严肃.而且容易引发违法事件。我以为,流动票箱只对那些老弱病残、居所偏僻、岗位特殊的选民采用为宜。  相似文献   

15.
委托投票是直接选举县乡人大代表时采用的一种投票方式。选举法第三十八条规定:"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但是,随着广大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的选民登记仍以户籍登记为主,不在户口所在地工作或生活的人,只能通过委托投票来参选。因此,造成流动人口委托投票问题突出,绝大部分选民没有书面委托,一般是给家人或朋友打个电话,口头委托投票。有些地方虽然规定有一定工作或生活年限的外来人员可以凭原籍的户口证明或选民资格证明到现居住地进行选民登记,但他们一般不会专门为此回原籍去开户口证明或选民资格证明,以致无法参选。  相似文献   

17.
1995年修改的选举法增加了流动票箱的相关规定,是为方便部分行动不便、交通不便的选民而设计的。但在实施过程中,流动票箱被人为操纵的事件时有发生,给选举工作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委托投票     
委托投票选举时,经本人要求由他人代写选票称委托投票。委托投票有两种情况:一是选民因文盲或残疾不能写选票;二是选民在选举期间外出。受委托人必须尊重委托人的意志,按委托人的要求划票。选民在选举期间外出委托他人投票,应用书面形式,并经选举委员会批准。每一选...  相似文献   

19.
经济投票理论认为,执政者的经济表现决定选民投票行为,当选民认为执政者应为经济表现不佳负责,或选民对未来经济评估悲观时,会投票支持反对党,以惩罚执政党;反之则继续支持执政党.台湾地区虽采行西方选举制度,但选民在自1996年以来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的经济投票行为(包括回顾性经济投票和展望性经济投票)都表现出强烈的异质性.这与台湾特殊政治生态和独特的选民结构密切关联.未来,选民的经济投票行为能否回归常态,取决于台湾社会的主要分歧线是两岸关系议题还是经济民生议题.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选举必须以选民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为基础。而选民的有效参与是建立在选民享有充分知情权和选举权基础上的 ,如果选民没有关于选举的充分信息 ,或者选民选举意志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他就会认为选谁与不选谁是一个样 ,选与不选一个样 ,从而失去投票的政治效能感 ,同时也会失去参与投票的积极性。纵观近两届县乡人大换届选举 ,我们在一些地方注意到这样一种奇怪现象 ,选民争当代表的热情与部分选民对选举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如何采取综合措施 ,调动选民的参选积极性 ,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