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解读柏拉图关于法律的三个比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法律思想起源于何时 ,并无定论 ,但是 ,西方法律理论以柏拉图的著作为起点 ,则是没有太多争议的事。在柏拉图的著作中 ,学科的划分并不存在 ,也就是说 ,他的著作本身并不是某门学科的专门论著 ,其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法律思想溶为一体 ,这是阅读柏拉图的困难之一。再者 ,就文体的华丽而言 ,柏拉图在哲学史上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我们常常分不清他通过哪个人物和哪种方式在表达他的看法 ,哪是在嬉戏玩笑和哪是在一本正经 ,这是阅读柏拉图的又一困难。他批评说“比喻是油滑的” ,而他自己却又从一个比喻滑进另外一个…  相似文献   

2.
被西方学者誉为“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柏拉图,一生经历坎坷,著述甚丰。反映其法律思想的著作主要有《理想国》、《政治家》和《法律篇》②。这些著作构成了西方法律文化的思想渊源,特别是他在  相似文献   

3.
简议欧阳修的经济立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他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欧阳修在学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卓越的,涉及经学、史学、文学、金石学、目录学等,其中以文学的贡献最大,“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有宋以来第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成就卓著的作家”。①为此他赢得巨大的声誉,这种声誉使得后世往往对他的政治法律思想淹没不彰。其实欧阳修不乏对法的思考,他的法律思想亦富有自己的特色,欧阳修是范仲淹庆历改革派的重要成员,其法律思想同范仲淹、李觐、王安石等的法律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  相似文献   

4.
西塞罗及其思想片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塞罗其人 西塞罗(Cicero,公元前106-43年),古代罗马最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思想家、艺术家、法学家和法律实务家,是博大精深的学者,也是才华横溢的奇人;是一位大智大勇的斗士,又是雄辩天下的律师.希腊文明中的人文主义知识和思想成果之所以能够在罗马被宣扬并流传后世,其中西塞罗功不可没.他是上古时期西方自然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法律和伦理思想与希腊的政治、法律和哲学思想一脉相承.他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阐发的哲学、伦理、政治和法律思想对整个罗马时代以及后世的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对于西塞罗其人,主要是对他的品格和性格有不同的评价,说他爱慕虚荣,善于煽情和哗众取宠,是个地道的机会主义者.特别是在凯撒被刺一事上,西塞罗更是颇受谴责.但无论如何,在西方哲学和政治法律思想史上,西塞罗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我们谈论西方思想史时不能不了解西塞罗.  相似文献   

5.
奥克肖特论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英国学者莱斯诺夫称,在20世纪把自己的智力用于政治哲学的人中间,迈克尔·奥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是最令人着迷、最有特色的思想家之一。如若从法理学的知识关注出发,在笔者看来,奥克肖特的思想魅力尤其表现为其政治哲学脉络中所蕴含的对“法治”(rule of law)概念的独特阐释。什么是法治?作为一项源于西方的理论与实践,有关法治的概念论说纷呈繁杂,却无从产生一个普遍认同的定义。不过,法治乃是个人接受“法的统治”而非受命于他人的专横意志一般为人们所通晓熟悉;有学者则归纳有强调法律道德价值的“实质法治”与强调法律形式特征的“形式法治”两种对立的法治概念。奥克肖特的法治概念明显迥异于以上观点,通过对西方“法治”历史传承的一番理论反省与建构,他提出一有意义的解  相似文献   

6.
约翰·洛克(JohnLocke)是古典自然法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他的法律思想建立在自然法理论基础之上,渗透着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由此而形成的自由主义法律思想重在强调对"个人权利"的维护。他首先通过对自然法理论的论述,确立了具有"主权在民"色彩的政治哲学思想,进而以此为基础强调法要以民权为本源与本位,并指出法与自由的关系相容的。洛克还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法治理论的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分权制衡理论",开了历史的先河,而这也成为其自由主义法律思想中的一大闪光点。  相似文献   

7.
评但丁《论世界帝国》中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平 《河北法学》2004,22(12):131-133
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发展过程中由神学传统转向人文主义传统的过渡性人物。通过概述但丁《论世界帝国》一书中的成书背景,总结了其中的法律思想,并评析了但丁法律思想的哲学立场、时代特征和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朱熹一生以继承儒学为己任,被后世称为“真儒”、“大儒”。他立足于儒学,依据儒家伦理思想、政治思想,批判地吸取佛老,以“理”为核心,构建了包括他的法律思想在内的一个庞杂的思想体系。本文不打算分析朱熹法律思想的逻辑结构,仅就他的法律思想的几个范畴谈一点粗浅看法。朱熹法律思想的最高范畴是“理”,围绕“理”又有四个基本范畴,即德、礼、政、刑。什么是“德”?他说:“德字从心者,以其得之于心也。如为孝是心中得这个孝,为仁是心中得这个仁,若只是外面凭地中,心不如此,便不是德”。朱熹在这里把“德”  相似文献   

9.
《中外法学》1981,(3):2
<正>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古希腊思想家。世界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学术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主要著作有《政治学》、《伦理学》和《修辞学》等等。亚里士多德竭力提倡所谓  相似文献   

10.
孔丘是一个影响很大、争议甚多的历史人物。他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工作,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由于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是反动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支柱,所以孔丘遭到历代革新家的批判。解放以来,为了肃清封建主义的流毒和影响,在思想政治运动中也批判了孔丘,这是完全必要的,今后还得继续做这项批判工作。“四人帮”在批林批孔中另  相似文献   

11.
王哲 《中外法学》1983,(4):57-64
<正>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年)是英国著名的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家。他在西方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霍布斯对近代哲学、政治学、法学和伦理学,都曾做出过巨大的理论贡献。恩格斯曾指出:"霍布斯是第一个近代唯物主义者(十八世纪意义上的)……。"①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黑格尔也曾称赞霍布斯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贡献,他说:"英国人首先提出了关于国家的思想,从这方面看来,必须以霍布斯为例证。"②法国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棱也十分推崇霍布斯在自然法理论方面的贡献,他称霍布斯是:"世界上罕有的最优秀的天才之一。"③霍布斯在法律思想上至少做出如下几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如何实现“法治国”的目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法学理论界近来的讨论热点。华东政法学院郝铁川教授指出(文获《政治与法律》1997年第1期).中国的“法治国”目标与西万国家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第一,西方“法治国’产生的条件是经济多元化、政治多元化和思想多元化,“多元化’买际上就是市场化;而中国“法治国”产生的客观条件则是经济上的多元化和思想政治上的一元化。如何解决经济多元化和思想政治一元化的冲突问题,是中国实现“法治国”目标时所碰到的一个特殊难题。第二,西方“法治国”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自…  相似文献   

13.
在帝国主义时期,垄断资产阶级最反动的政治代表希特勒之流鼓噪“元首政治”。他的权力不受任何限制,他的意志就是法律,他还是“德国民国的最高法官”。什么国会、法治、民主、自由等等,统统可以取消,唯他一个人指挥和决断国家的一切。法西斯主义是现代人治论的标本。  相似文献   

14.
王杨 《中外法学》1999,(2):110-114
<正> 一、南京国民政府社会本位立法思想 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原则是以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为理论基础的,第一任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在他的多篇文章中都曾指出“三民主义为建国工作的最高原则”和“立法方针”,在国民政府的立法过程中不同派别的政治家、不同立场的法学家往往根据自己的了解和各自政治的需求,对孙中山的法律思想做出了不同的现实主义的解释。 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产生于中国近现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下,救亡图存,反帝反封建是其思想主流,具有鲜明的革命实践性的特色。此时,席卷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本位立法原则和法律社会化倾向,对孙中山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很多方面与孙中山的政治、法律和经济主张不谋而合。因此,他积极地顺应了这一世界趋势,并借鉴和吸收其中的一些理论原则,形成了自己的以国家自由观和集体平等观为理论基础的社会本位立法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叶远涛 《法制与社会》2014,(12):201-203
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家,被恩格斯誉为"最博学的人"。作为一名哲学家,他的贡献遍及逻辑学、形而上学、神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修辞学教育学、实学、风俗和雅典法律各个学科。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的奠基人。他著名的一部关于政治理论的著作《政治学》,不仅标志着政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政体思想是整部著作最有影响力的部分之一,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政治学》的研读,来研究亚氏的理想政体思想。  相似文献   

16.
西方法治精神和中国法治之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治精神是西方政治法律文化的核心层的精神。西方社会的发展与法治精神休戚相关。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是人治精神一贯到底。中国古代法家的“以法治国”’、“垂法而治”不是体现民主精神的法治观念,而是专制制度下把法律作为统治工具,仅仅区别于儒家学说的一种思想体系。社会主义的中国发生极端专制的“文革”决非偶然,这种“文革”,西方不可能发生。在中国这样一个历来缺乏法治精神传统的国度里寻找法治之路,需要我们的理论家拿出无畏的批判精神,需要我们的政治实践家的远见卓识。没有怀疑和批判,便不会有争鸣;没有观念的革命,便没有法治意识、法治环境。中国的法治不是一般意义的工程。它的目标既是制度的,也是意识的。这个工程要达到规模效应,首要的是精神的革命。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由于“左”倾思潮的干扰,对梁启超的评价是偏低的,甚至认为他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物”,这不是实事求是的。列宁曾经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梁启超在他的一生活动中,和他们的前辈相比所提供的新东西确是不少的,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不应低估的。戊戌变法前后,梁启超的政治法律思想是和变法维  相似文献   

18.
韩非是战国后期法家之集大成者,其政治法律思想固然继承了前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慎到、申不害的思想,但更建立在其自己的哲学基础之上.韩非的以“法治”为核心的法律思想,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不务德而务法”的“法治”理论,一部分是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方法.本文试图分析一下其法律思想建立的哲学基础.“法治”理论的哲学基础韩非的“法治”理论,主要在于说明实行“法治”的历史必然性与必要性,而这个理论则是建立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发展理论是当代政治学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亨廷顿是西方政治发展研究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是他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作,书中他特别强调政治稳定和政治秩序的意义。该书的主旨在于探讨50—60年代发展中国家普遍发生政治动乱的原因,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本文通过对该书的分析研究,结合学术界的评价,对其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20.
李振华 《法制与社会》2011,(24):137-138
马基雅维利,这个具有非常大争议的人物,像个迷摆在我们面前。他的政治理论对近现代政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他的传世之作《君主论》却让其遭人非议,他被人称为“罪恶的导师”,“非道德主义者”。但本人认为其政治思想并非是像他人所说的“不道德的思想”,而是出于祖国统一的需要,他的政治思想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