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同东亚的经济一体化与合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直接投资和自身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在东亚新型生产网络中发挥着平衡贸易收支和维持地区资本循环的重要作用。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既有地缘政治的考虑,又可以为东盟提供更多的机会。中国积极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倡议在“10 3”框架下开展功能性的合作。东亚多层次合作框架将有助于规则的建立和良好治理能力的培育,未来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将在三个“10 1”自由贸易协定之上按大致的时间表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其海洋经济潜力并未完全发挥,这是由资金投入不足、科技研发落后、海洋管理机制碎片化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近年来,杜特尔特政府双管齐下,在加强国内海洋治理的同时大力拓展国际合作,以提升本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菲律宾发展海洋经济的新举措为中菲海洋合作提供了机遇,在对菲继续开展援助性渔业合作的同时,中国可重点投资邮轮旅游业、以菲律宾国内市场为主的船舶制造业和港口建设等.研究菲律宾海洋产业现状与发展举措,对中国开展与东南亚各国的海洋合作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以中韩日为主的东北亚合作与交流事业,推进该地区各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东北亚经济研究中心于2004年11月4~5日在北京举办了"2004年东北亚合作与交流促进论坛".来自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商务部、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环境产业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以及东北亚相关国家学术界、经济界、政治界的5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4.
2013年2月上台的朴槿惠政府提出了一项新的外交政策,即"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并在国内外进行广泛宣传和研究。"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为了解决包括区域外国家美国在内的,东北亚区域内各国间的"亚洲悖论",以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软安全"问题为中心,开展多边对话机制,并致力于最终形成一个东北亚安全共同体。但该构想尚处于理论起步阶段,对合作(安全)议题、区域范围(参与对象国)、行为主体、国际机制(制度化)、推进战略等问题没有具体界定,距离政策化也还有一段距离。其间朴槿惠总统(政府)向美国和中国介绍了"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但仅得到美国的消极理解和中国原则上的支持,并没有得到对该构想的实质和具体内容的理解和支持。"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应要进一步具体化、理论化,以此来得到东北亚各国一致认同且可实践的国际合作体制。  相似文献   

5.
贡杨  董亮 《当代韩国》2015,(1):30-41
1992年至今,东北亚环境治理已经发展了20多年,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通过区域间环境治理的对比,发现超国家行为体并非治理的根本要素。以国际关系的合作理论分析东北亚环境机制,也可以发现一些目前仍无法避免的阻碍因素:第一,东北亚地区高级政治的不稳定、安全形势间歇冲击诸多低级政治领域合作。因此,环境合作也受到一定影响。第二,东北亚各国间发展水平不均衡,因此,宏观的环境合作战略无法有效实施。第三,合作机制不具自治能力,资金、目标与利益的问题,导致协调上的困难。第四,政府间主义盛行,国家行为体主导合作,跨国行为体无法在决策中施加重大影响。第五,成员国的环境价值观差异与污染的科学结论也存在一定分歧。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和中亚地区凭借丰富的油气资源,在世界能源版图中的地位日渐上升。近年来,中亚地区油气合作发展迅速,但是在资源总量上更具优势的东北亚油气合作之路却充满曲折。在地区性统一能源市场形成之前,政府间多边协调机制仍然是东北亚油气合作的现实选择。中国在互利双赢的理念指导下,以良好的政治互信为基础,以油气运输管线为纽带,通过以双边合作为主、双边合作带动多边合作的方式,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了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因此,中国在推动地区油气合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提高了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理应在推进东北亚油气合作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欧盟是南极海洋环境治理机制参与主体之一。《南极条约》体系因其具有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以海洋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南极地缘政治的兴起,《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及相关海洋保护区提案均可视为南极地缘政治的产物。欧盟依据相关条约参与区域海洋环境治理,也受到其行为体特征和力量性质的限制,并承受来自不同条约体系的结构性张力。2018年的"南极海洋保护区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欧盟与成员国的权能争议,推动欧盟进一步协调内部立场,但欧盟与成员国之间围绕南极海洋保护区建设仍存在博弈的空间。统一欧盟内部立场,不断拉近不同海洋治理机制之间的差距,通过国际合作把握各方参与南极海洋环境治理的通约性,将是欧盟深度介入南极地缘政治格局、维护其利益诉求的主流路径。  相似文献   

8.
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中呈现了多种机制和路径并存的局面, 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缺乏可以主导地区经济合作的力量和机制, 这就为该地区次等力量、次等双边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创造了条件并提供了广阔空间, 也凸显了它们推动地区经济合作的作用。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必将激起区域内各种双边关系的调整, 推动中韩日三边合作、东盟与东北亚三国的进一步联合, 从而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当前, 中韩政治关系良好, 经贸相互依赖关系加强, 在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上有共同利益, 建立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条件基本成熟。研究…  相似文献   

9.
梁甲瑞 《德国研究》2023,(2):52-76+146
欧盟通过“后科托努协定”框定了同太平洋岛国的合作方向及合作领域。后科托努时代的欧盟—太平洋岛国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合作伙伴关系中突出政治性;第二,强化印太语境下的合作伙伴关系;第三,在合作伙伴关系中更为突出气候治理和海洋治理;第四,在合作伙伴关系中强化公共卫生治理。欧盟—太平洋岛国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离不开多种动力因素的驱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背景下,欧盟—太平洋岛国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且这些局限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欧盟一些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中国而言,了解欧盟—太平洋岛国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开展同欧盟在太平洋岛国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韩美海上安全合作是韩美同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60多年的发展,合作范围有所扩大,合作内容逐步丰富。但是,韩美海上安全合作也存在能力建设和预算制约等难题,并且同盟战略目标的错位由来已久。即便如此,韩美两国仍会在纷争与调整中增强海上安全合作,合作的目标和针对性也会更加明确,但是韩国的能动性仍很难增强。韩美海上安全合作的深化是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升级的原因之一,同时也会损害中国国家利益、威胁中国国家安全。中国可考虑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平台,构建东北亚海洋和平安全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现实结果不够理想。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业已进入全面振兴的攻坚阶段。从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出发,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尤其是东北区情,再工业化不失为东北振兴攻坚阶段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新阶段、新模式,客观上为东北振兴与东北亚经济合作提供了新契机。抓住新契机,实现新发展,需要有具体对策,更需要有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潜力巨大,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相对滞后.东北亚地区各国要避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中被边缘化,就必须开展地区经济合作.受相关因素制约,这一地区合作将采取有别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东盟的模式.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战略利益,需要审慎制定参与和推动这一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策略.  相似文献   

13.
石贤泽 《欧洲研究》2020,38(1):55-74
在法律化的欧盟外部关系样态中,联系协定成为一般自由贸易协定与入盟条约之间的独特范式。无论是在范式特征、内容构成、实施路径还是影响效应上,欧盟联系协定都超越了一般自贸协定范式。欧盟联系协定的范式特征表现为:复合权能导致的"混合协定"法律形式;包含但超出贸易自由化的多维内容;由欧盟、成员国和联系国三方组成的"制度三角"决策体系;欧盟与联系国在规则扩展与制度进入之间的不对称关系格局。在共有范式特征下,基于地理标准、协定方式和联系意图三个维度,欧盟联系协定又内在分化为三种实践路径:作为入盟前准备的联系协定、作为欧盟成员国替代的联系协定和作为与非欧洲国家建立特别待遇关系的联系协定。欧盟联系协定的范式特征和多元路径使得欧盟在外部关系方面产生比一般自贸协定更加深远但又具有差异的影响,在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同时,程度不等地进行欧盟规则的对外扩展,形成欧盟与联系国之间的差异化外部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4.
韩国朴槿惠总统自从2009年以来提倡"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并向美中等国家寻求支持。"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就是以韩国和朝鲜为主,包括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蒙古等亚太国家和非国家行动主体,培养非传统安全或是软性安全热点问题合作。但该构想存在许多问题,如美国是否作为参与国加入,议题是否包含传统安全和制度化水平问题。如果美国加入,那么,东北亚区域固有的人类安全议题的选择混乱或将引起东北亚的认同性危机;议题的最终目标如果是传统安全,那么非传统安全或软性安全的重要性将被削弱;在制度化水平方面,习惯和惯例的制约性和实效性将成为问题。本文提出了作为东北亚区域内国家间的和平合作体,形成针对人类安全议题的"东北亚人类安全共同体"的方案,研究人类安全理论和国际机制并验证了其合理性。由此,确认了仅限于东北亚国家之间的人类安全范围内形成共同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现实结果不够理想.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业已进入全面振兴的攻坚阶段.从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出发,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尤其是东北区情,"再工业化"不失为东北振兴攻坚阶段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新阶段、新模式,客观上为东北振兴与东北亚经济合作提供了新契机.抓住新契机,实现新发展,需要有具体对策,更需要有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初东亚合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方面 ,东亚必须加强区域内合作 ,尤其是东北亚与东南亚以及中日之间的合作 ,同时还要妥善处理与美、欧以及其他地区的关系。在安全方面 ,东亚已通过东盟地区论坛等途径建立了对话与合作的基础 ,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则导致东亚合作安全新理念的逐步形成。此外 ,在东亚已经出现的集体认同趋势也将对东亚合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韩国政府和学界在近十年内为构建东北亚共同体作出了不少努力,可是中国和日本却乏善可陈。中国学界就东北亚共同体的研究成果较少,内容也较粗泛。庆幸的是,中国领导人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重新进行评估,同时借用软实力展开对外政策,以北京奥运会为转折点,世界各国及韩国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在构建东北亚合作圈或共同体的努力和探讨过程中,若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作为手段或途径,很可能导致陈年旧账死灰复燃并扩大,使人怀疑其别有用心。东北亚共同体应排除强国的利己目的,使其发展为可以相互制约和均衡的较松散的合作共同体。若有积极性,可建构包括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以及科技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和"人类安全"在内的"东北亚人类安全共同体",来增强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18.
在欧盟全球海洋治理的海域中,南太平洋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海域。欧盟对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治理持积极介入的态度,主要路径包括合作路径、援助路径和实践路径。具体而言:第一,建立与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治理伙伴关系;第二,加强对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治理援助;第三,积极参与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治理实践。欧盟积极介入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治理一方面体现了欧盟主动承担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责任,谋求在国际社会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主要是为欧盟的海洋战略服务。未来,随着南太平洋地区海洋问题的日益严峻,欧盟将以更积极的方式参与该地区的海洋治理。  相似文献   

19.
菲律宾在南海仲裁案所提的十五项请求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类是有关海洋权利来源与“九段线”的合法性问题(第1、2项诉求),第二类涉及海洋地物法律地位与相关权利(第3、4、5、6、7项诉求),第三类涉及中国是否侵犯菲律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项下权利,第四类涉及中国是否违反有关环境保护、避碰、避免加剧争端等义务。这四类...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以来,中俄双边关系在各个领域越来越紧密。中俄太空合作是两国政治关系发展的表征。就太空技术而言,以2014年乌克兰危机为分界线,中俄太空合作的内容与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合作由浅入深。在太空外交方面,两国相互配合,为预防太空军备竞赛与太空武器化开展密切合作。中俄太空合作是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具体表现,也是针对美国太空武器化政策的回应。同时,两国太空合作也势必塑造太空地缘政治,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俄太空技术合作,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中俄太空合作是应对太空地缘政治挑战的必然结果,对于维护太空多极化与总体稳定的中美俄太空三角关系、维护太空的"全球公地"地位与属性,制定未来公平公正的太空治理规则,从而确保太空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俄太空合作,尤其是建立联合月球科研站,是贯彻"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构建人类太空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尝试,也是中国为变革太空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中俄太空合作的扩大与深化,将进一步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上升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