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赋予被害人以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并赋予其更加广泛的诉讼权利,但在其权利保障方面,立法上仍有缺陷,故对被害人权益进行保障,缩小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应当根据被害人人权保障的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刑事立法的现状,构建我国的被害人权益保障机制,完善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同时加强对被害人的社会关怀。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了被害人以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并规定了在诉讼各阶段的相应权利和义务。但从司法实践来看,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应当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被害人的法律地位:补充规定询问被害人的专门性条款,赋予被害人独立的上诉权,完善被害人的诉讼代理入的诉讼权利,建立刑事被害人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刑事被害人为当事人并赋予一系列权利,但仍然存在被害人诉讼权利的缺失之处,需要立法予以完善,本文针对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地位及相关立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律虽承认被害人当事人的主体地位,但没有赋予其相应的诉讼权利,尤其是没有赋予被害人上诉权。法学理论界对被害人是否应该拥有上诉权,见仁见智。我们认为应从我国被害人上诉权的理论研究和立法现状出发,结合被害人上诉权的价值,在立法上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相似文献   

5.
比较视野下的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被害人学及被害人保护运动的兴起,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刑事被害诉讼权利的保障。尽管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将刑事被害人提升至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并赋予了多项诉讼权利。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因此,通过对域外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障进行比较研究,吸取其精华,将会推动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6.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被害人是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是启动刑事诉讼的因素之一,应受到刑事诉讼的直接保护。在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下,虽然已经明确将被害人定位为当事人,并赋予其一系列诉讼权利,但其众多权利仍未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有必要进一步立法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被害人确立为公诉案件当事人,被害人与人民检察院作为“共同原告”履行控诉职能,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暴露出许多问题。德国附带诉讼制度允许被害人作为附带诉讼的原告人而非公诉案件本身的当事人参加公诉,具有合理性。我国应借鉴德国的做法,增设刑事第三人制度,让被害人作为刑事第三人参加诉讼,并赋予其相应的诉讼权利,从而有效解决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参诉问题。  相似文献   

8.
兰跃军 《时代法学》2006,4(4):30-37
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被害人确立为公诉案件当事人,被害人与人民检察院作为“共同原告”履行控诉职能,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暴露出许多问题。德国附带诉讼制度允许被害人作为附带诉讼的原告人而非公诉案件本身的当事人参加公诉,具有合理性。借鉴德国的做法,我国应增设刑事第三人制度,让被害人作为刑事第三人参加诉讼,并赋予其相应的诉讼权利,从而有效解决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参诉问题。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量刑程序在法庭审理中得不到充分保障和体现一直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缺陷,而相关被害人的量刑建议权更是完全被忽视,严重损害了被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和诉讼权利。本文通过赋予被害人量刑建议权的合理性、外国相关立法的规定,希望为我国设立被害人量刑建议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范菡 《法制与社会》2011,(33):127-128
在不同的诉讼模式和两大法系中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亦不同。1996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并赋予了新的诉讼权利,但事实上,被害人的权利在实际转换中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并借鉴两大法系国家关于被害人的制度规定,在我国现行法律的基础上,分析加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祁麟 《法制与社会》2012,(33):239-241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长期以来出于一个被忽视的状况下,随着国际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日益受到了重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关系着起诉权的配置,诉讼构造的构建等诸多重要的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也从立法角度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以及保障了被害人的诸多权益,但从保护人权保护被害人利益的角度思考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仍有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12.
目前各国的立法和理论界对于单位是否可以以被害人身份介入诉讼没有过多的论述。这与保护被害者利益的立法目的不符。在一些单位遭受侵害的案件中,仅仅凭公诉机关的诉讼行为无法保护单位的利益,因而应把单位列入被害人的范围。通过适应于单位被害特点的诉讼制度,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13.
新刑诉法应将受害单位规定为“当事人”裴以冈新刑诉法应该加强对受害单位诉讼权利的保护,将受害单位规定为“当事人”,赋予受害单位与被害人相同的诉讼权利。一、与被害人相比,受害单位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与其所处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被害人是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自然...  相似文献   

14.
刘梅湘 《现代法学》2006,28(4):122-128
被害人的知情权是被害人行使其他诉讼权利的逻辑前提,是诉讼民主的重要体现,亦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国际公约及其他国际性文件和法治发达国家都对公民的知情权及被害人的知情权都作了明确规定,有的国家甚至将其上升到宪法的高度。我国刑事被害人享有一定程度的知情权,但权利告知规则仍不完善,被害人对案件的进展、诉讼结果以及刑罚的执行情况缺乏知悉途径,知情权的实现缺乏保障机制。立法上应对其作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15.
吴献萍 《行政与法》2007,(12):114-117
随着诉讼制度的发展,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再逐渐提高的过程。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提升了被害人的法律地位,并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其诉讼权利,但在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顺应保障人权、控辩平等的国际趋势和由职权主义审判模式向当事人主义模式转型的国情需求.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2项的规定.明确赋予被害人以当事人地位.体现了新法对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方面的巨大进步。直接表现就在于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具有更充分的诉讼权利。然而,在新的立法框架下.基于新的诉讼身份与地位,又常常使被害人的庭审诉讼行为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表现出重权利、轻义务的现象,背离了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初衷。因此,遵循刑事诉讼立法精神.合理设定被害人诚实得当之诉讼义务,对于审判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相似文献   

17.
加强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保障已成为现代刑事诉讼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上诉权是维护被害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权利。本文对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的必要作了探讨,对否认赋予被害人上诉权的观点作了分析,并对公诉案件被害人如何行使上诉权进行了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8.
曲伟 《中国律师》2012,(12):69-71
随着人权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也更强调保障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权利,而被害人的各项权利却被严重忽略。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经济损失后,主要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赔偿,但因缺乏具体操作性规范及执行难等问题,被害人因被告人拒绝赔偿或者无力赔偿而陷入生活困境的情况时有发生。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应为现代法治所关注,国家有义务、有必要赋予被害人相应的诉讼权利和经济救助权利。因此,我们对被害人权益保护问题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将被害人定位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有悖公力救济为主的刑诉法发展的历史潮流,偏离被害人保护的国际立法与司法趋势,损害控辩平等诉讼结构的平衡,模糊庭审广场化和剧场化的界限,抹去不同类型被害人之间的实质区别。因此应该在立法上将被害人从当事人地位合理抑制,但在审前程序、量刑程序以及实体补偿上的加强。首先应建立被害人分类制度,限制被害人起诉、上诉、申诉权,加强对被害人的程序保障与权利救济,如侦查阶段申请相关司法机关进行诉前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权利、申请法院调查权、庭审中参与量刑权等,着重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自198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为犯罪和滥用权力行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发表后,大大推进了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进程,也促进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顺应国际潮流,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有了很大发展,适应保护被害人权利的需要,增加了涉及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的条款,确立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地位,赋予了被害人申请回避权、委托诉讼代理人权、启动诉讼权以及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