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近年来兴起的国际关系研究文化热中,国内有不少学者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中国行为的根源"和"思想源泉"。本文选择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对外行为指导思想的三类不同关键词作为指标,以《人民日报》为文本分析依据,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三种思想影响中国对外行为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对中国对外行为的影响在显著下降,但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取代它的地位而成为中国对外行为的思想根源。相反,作为西方国家对外政策指针的国家利益在中国对外行为中越来越重要了。中国文化热的兴起反映了中国在融入国际社会过程中观念转型所面临的困难,代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新的尝试和努力方向,是全球化背景下一种文化自觉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称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儒"成为有着独特品格的群体的代名词,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明末清初形成的"回儒"是回族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伊斯兰教教义的阐释者、弘扬者.他们受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教双重传统熏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的载体和代言人,他们的精神和品格代表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与宗教信仰精神的结合.研究他们的思想和品格的形成有助于我们深入的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的融合与互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了揭示在我国邪教出现的历史、文化因素,以及和国外邪教的联系与区别,将邪教与宗教、邪教与中国传统民间宗教、中外邪教进行比较研究。认为邪教是一种“伪宗教”,是宗教的异化;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民间土壤中,存在着产生邪教的“基因”,通过文化传递影响着今日的中国农村;现阶段在我国出现的邪教与国外邪教完全一脉相承.都成为打击与取缔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文化与外来思想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演进过程有经验也有教训,简单替代或者非此即彼皆不可取。当前应当批判"中体西用"论和"全盘西化"论,立足于辩证综合的"古今中外"法,使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成为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理念、价值取向回归的鼓励和创新,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融合关系的重新思考和定位。  相似文献   

5.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着现实的民意基础,即人民群众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有着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向往与需求,这份向往与需求厚植于参与性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世界观)是关联、整体的宇宙观,天人合一,人与天地参,"参与"是中国文化基因;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精神,这一精神的确立是对人民参与政治变革与社会发展的历史的总结,是对人民参与作用的尊重与认同,"参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人生观;以"参与"为主要实践特征的责任本位是中国传统文化首位的价值观念,是出世与入世两种处世态度的灵魂汇合点,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6.
先秦诸子学说的出现,特别是孔子仁学的确立,把中国文化与历史带进了对普遍性原则和普遍主义理念的自觉与承担。任何把中国文化特殊主义化都是对中国文化的贬低,任何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为理由拒绝普遍原则或拒绝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都是基于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误解。如果会有中国文化的"复兴",那么必定是一种普遍主义理念与普遍主义精神在中国的复兴,而这在根本上只有通过与其他本原文化的相遇、会通才是可能的。在"国学"热的今天,需要警惕"文化义和团"的盲目与"文化原教旨主义"的狭隘。  相似文献   

7.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和各具特质,在以儒家文化为传统的中华文化底蕴之中,"仁""和"的内层意蕴是一种坚实的根基,但其它民族自身的文化艺术审美特色又有着明显的异质存在。在民族音乐中,各民族的情况不尽相同,在侗族社会里,音乐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与约束机制,多声部的多声歌唱形式本身就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几千年来的民族民间音乐形成了一部丰富的民间音乐的发展史,既传统音乐的历史,它是传统音乐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研究传统音乐传播的核心,更是音乐传播的法宝;我以为从音乐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其音乐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正是中国音乐文化的展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模式"是与"欧美模式"相比较而提出来的。讨论"中国模式"直接的意义在于找出中国改革发展的主体特征,以使"中国模式"成为一种稳定的制度形态。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中国模式"作为一种制度变迁模式的战略选择,它的主体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在变迁路径层面,选择了演进理性的变迁方式;二是在宪法秩序层面,完成了宪政的平稳过渡;三是在文化规范层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这三个特征是中国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果的重要原因,但"中国模式"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和人民伟大斗争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业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共同基础,这就决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上,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通性、互补性、互动性上。因此需要将这两者的高度契合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歌剧的音乐创作在第二次发展期(丰收期)中表现出5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歌剧音乐的发展手法方面,表现出以传统戏曲音乐或当地民歌为主题音调,借鉴西洋作曲技法加以改编发展的特点。二是在人物音乐形象的刻画方面更具体,更富个性。三是在音乐的表现力方面,增强了交响乐队在表现戏剧性剧情方面的力度。四是在演唱形式的运用方面,对独唱、重唱及合唱等演唱形式的运用更加成熟。五是在宣叙调的写作方面,开始了集乐队衬托对白插入、诗句配乐乃至全剧演唱于一体的中国式的“宣叙调”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遂昌“昆曲十番”是全国罕见的一种用民间乐器演奏传统名剧昆曲曲牌的器乐演奏形式。它的起源与明万历年间汤显祖在遂昌任知县积极传教昆曲和创作《牡丹亭》有着密切的联系。“昆曲十番”经历代艺人的不断传唱衍承,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和可观赏性,可谓是一项民间艺术瑰宝。本文从“昆曲十番”的起源、艺术特征、研究价值、生存状况及保护传承等方面加以探析,以期更好地保护这一传统音乐文化,使之能健康地延续和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3.
钢琴改编曲《采茶扑蝶》是高师高专钢琴专业生必弹的一首钢琴独奏曲,在此作品中,尽显作曲家刘福安对其音乐的原型——闽西地区采茶灯所具有的"欢"和"舞"的音乐风格,结合钢琴音色特点及其作曲风格,在琴键上流溢出别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使得这部作品久演不衰。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立体理性论,胡国亨对中国传统尚德社会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指出尚德社会的异化悲剧,以及其包含的理性成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胡国亨基于立体理性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概括与批判,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与视角.  相似文献   

15.
鼓是中国器乐史上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近年来被许多著名的华人导演频繁地运用于他们拍摄的武侠电影音乐.在他们的作品中,鼓声不再作为纯粹渲染背景的声音元素,而是被赋予了角色化的叙述功能.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胡汉文化交流并融合影响最广泛的时期。曾在中原地区风行一时 的胡舞和胡服,反映出唐代胡汉文化交融而产生的文化习俗和社会风貌。唐代士大夫喜好诗 乐,寄情歌舞,因此对当时流行的胡乐、胡舞与胡服多有记载,从而使我们看到舞与乐不相 离,舞与服不可分,乐、舞、服各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槃瓠神话是南中国畲族、瑶族、苗族共有的精神遗产。畲族槃瓠神话内容虽有着与瑶、苗相一致之处,但是也具备独特的个性。在畲族内部,由于地域的差异,畲族槃瓠神话又有着不同的文本,其中三种是具有代表性的。学界认为,畲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化倾向。这种艺术化倾向,表现在畲族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槃瓠神话所蕴含的精神因素是社会生活艺术化过程的必要动力。  相似文献   

18.
艺术歌曲在20世纪初期进入中国,并且是在中西音乐文化的多次碰撞、交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从创作来看,一方面运用了欧洲的作曲技法,并注意艺术形式和人文内涵的融合;另一方面,从民族音乐因素和民族声乐各学派吸取着养料。从演唱来看,中国歌唱家通过使用美声唱法,演绎中国艺术歌曲,在遵循一般的美声发声原理和风格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要求,尤其是在学习和演唱中特别要注意把握存在于作品中的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文化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9.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当今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为民"思想。胡锦涛"为民"思想,升华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细化了党的根本宗旨,深化了党的执政理念,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群关系和谐、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强调"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新概括。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