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群体性事件本质上是社会冲突问题,结合冲突演变的规律,环境群体性事件过程可以分为冲突酝酿、冲突凸显、冲突升级以及冲突消减阶段。冲突过程中,共同的环境利益诉求是促成集体抗争的根源;政治机会结构的变迁、可利用的多元化社会资源为集体抗争创造了条件,而体制内渠道无效则推动着集体抗争成为可能。所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路径应当以解决社会冲突为核心,加强各种机制建设,消除冲突根源。  相似文献   

2.
研究中国当前社会冲突意识的七个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阶层认同决定人们社会冲突意识和行为取向调查表明,越是将自己认同为上层阶层的人,就越认为现在和将来阶级阶层之间的冲突较小;而越是将自己认同为最下层阶层的人,就越是认为现在和将来阶级阶层之间的冲突会严重。尤其是那些主观上把自己归结为社会最低层的人员,更容易出现极端行为。阶层认同决定人们社会冲突意识和行为取向的发现说明,在中国目前新的发展阶段,发生社会冲突的诱因以及对社会稳定的威胁,可能并不来源于客观阶级所划定的社会底层,而是来源于与参照群体比较中认同阶层比较低的人群。在我们的分析中,人们对贫富之间冲突程度…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民精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转型时期我国乡村治理的结构变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农民精英”这一特殊群体的制度原因和社会背景及其与农村基层组织之间的冲突关系,提出改善乡村治理的关键在于客观认识、高度重视、理性对待农民精英,并从化解冲突、寻求合作入手,重塑国家权威、基层权威与民间权威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3)
制度是以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状况、社会关系状况以及现实的人的状况为基础的,由一定的人所建立的相对稳定的行为规范。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克服西方制度学的主客观之间的对立的弊端。社会关系的不同方面,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和宗教伦理关系对制度权威有不同的要求。人与制度、制度与制度之间的良性互动又是制度权威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社会冲突作为政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其产生的根源显然也符不相同.对此,西方政治学界大量学者都曾进行过深入探讨,从不同视角出发给出了不同解释路径与解释逻辑,主要包括资源分配说、权力斗争说、群体行动说、社会分层说、信任缺失说、价值冲突说等六大流派.  相似文献   

6.
社会冲突作为政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其产生的根源显然也各不相同。对此,西方政治学界大量学者都曾进行过深入探讨,从不同视角出发给出了不同解释路径与解释逻辑,主要包括资源分配说、权力斗争说、群体行动说、社会分层说、信任缺失说、价值冲突说等六大流派。  相似文献   

7.
法治致力于增进人的幸福,幸福生活乃是人民大众把法律权威内化于心的终极目标。法律权威能否内化于心,不是取决于外在权力的强度,而是取决于服从者的接受意愿,人民大众的认同接受乃是法律权威内化于心的关键。法律权威内化于心也意味着"外化于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法律权威的自愿服从是其内化于心的外在体现。法律权威内化于心的最为根本的基础条件即存在能够获得人们自愿选择的自律性的法律。在中国文化语境下思考法律权威内化的问题,需要作为主体的人民大众的积极而广泛的参与,需要从传统中国法律文化、从西方法治文明、也从当下中国社会所处的深层社会结构中汲取资源并进行自主创造。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正是指社会资源在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合理配置和享用。当前社会不和谐的主要根源是社会资源在社会不同主体之间的不公正配置。社会公正是实现社会资源公正配置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它有助于维护城乡、区域的平衡协调,促进社会阶层结构的开放合理和保证社会流动的顺畅有序。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选择必须体现社会公正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必须普及国民待遇,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高效的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3,(12):64-64
童潇在《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撰文指出,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管珲的一项基本任务,所谓社会矛盾主要是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z】司的群体性独立冲突形态。根据矛盾发生的主体间关系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官民矛盾、商民矛盾、阶层矛盾、区域矛盾、各主体间内部矛盾、复合主体矛盾等。当前社会矛盾呈现高发和扩展趋势,我们可以从社会的心理基础、思想条件、现实根源、直接成因、促成因素等多方面找到原因。我国虽然已在社会矛盾化解的政策取向、体制安排、治理路径、解决渠道等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当前社会矛盾的消解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0.
<正>政治生态一词是西方的舶来品。西方有关政治生态的研究形成于20世纪70、80年代,并融合了多学科研究方法。尽管西方学者对政治生态有不同的解读,但基本倾向认为政治生态学是研究政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的范围也由最初的自然环境扩展到社会环境,包括环境的恶化、资源的争夺、权力的冲突、人群的边缘化、文明的冲突等多种问题。中国的政治生态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左右,国内最早进行政治生态研究的学者有王沪宁、王邦佐、刘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冲突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常态。把社会冲突控制在适当的秩序范围内,实现社会政治长期稳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如何在借鉴西方现代社会冲突理论优点的基础上,结合转型期的社会实践,对当前我国社会冲突应对理念和应对策略进行再思考,找到缓解社会冲突、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翰鑫 《学理论》2009,(20):38-39
本文尝试从“政治权威”与“社会群体”这一关系层面展开对“晚清改革”的探讨。作者认为“政治权威”是传统落后国家成功推行改革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资源,晚清政府七十年来从未走出改革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社会群体”离散关系的冲击下而导致中央“政治权威”的丧失。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是结构的变迁,会引起政治的不稳定。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变迁所形成的结构性压力就要求执政党具有强大的政治权威。当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正向纵深发展,这种超大社会现代化的复杂性和多维性,要求执政党必须强化其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14.
对于生态危机根源的追问与思考,形成不同的批判路向。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和我国的部分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于资本所主导的生产,另有部分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则认为是生产本身引发生态危机的爆发。两种不同批判路向的分歧的原因在于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批判路向的不同理解。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资本是带来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并且把资本逻辑作为导致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跃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思路,从唯物史观的立场看,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具有同一性,资本逻辑或生产逻辑的"泛化",是需要跳出资本主义社会来看待的另一个问题。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的、逻辑的反映,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5.
40年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维持了长期的社会政治稳定。新时代对社会政治稳定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更加注重公平、公正问题的解决;要求拓宽政治参与渠道;要求以制度性、价值性稳定为取向。与此相关的问题有:政治权威问题、社会转型问题、价值认同问题。总之,扬弃西方的"政体"思想,运用中国的"政道"思维,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是根本的对策性思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范式作为一种整体主义方法,受到以诺思为代表的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责难,认为他没有解决社会政治变革中“搭便车”问题,并借此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性.这是对马克思的曲解和超历史苛求.与一定经济关系互补的意识形态是解释“搭便车”问题的基础.意识形态嵌入人们的经济、政治关系,从而影响、促使人们摒弃“搭便车”行为.近年来演化博弈论的发展,为从微观上解释人们的利他主义行为如何产生与存在,从而解决社会政治变革中的搭便车问题提供了一种说明工具.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得出:在组群间冲突频繁的时期,高水平的利他主义得以产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理学认为:所谓价值,是指客观事物对于人们所具有的益处。而价值观则是人们在进行价值判断时的依据,是人们关于客观事物对人所具意义的基本看法。由于客观事物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具有不同的价值,因此价值的划分也是多方面的。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将价值划分为六种,而西方有些学者和日本的有些心理学家则提出了相互之间大同小异的五种价值。归纳起来,不外乎达洋六种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道德价值、宗教价值。西方学者认为,各种价  相似文献   

18.
四、社会分层说 社会分层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但它本身却直接体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并且这种不平等不可避免会对社会结构体系产生一定影响,引发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冲突。彼得·布劳曾指出:“居于不同社会位置——有着不同的背景和利益、不同的角色属性和期望——上的人们之间的社会接触常常会引起摩擦和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19.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社会批判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存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另一种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前者极力推崇,而对后者则无情拒斥。卢卡奇、马尔库塞、弗罗姆、哈贝马斯、列斐伏尔等都从各自不同角度批判了现当代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认为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个病态的富裕社会。但同时,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等认为机器可以直接创造价值,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已过时了。这样,异化理论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万能钥匙。  相似文献   

20.
"无直接利益冲突"与社会心态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出现是我国新时期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新特点、新问题.目前解决此类社会冲突的方法并不能真正行之有效."无直接利益冲突"产生的根源虽然与深层的社会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但最直接的现实的原因在于社会心态的异变.探究社会心态,把握其嬗变的规律,对其进行有效地调适应该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根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