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工潮”:农村再次包围城市本刊记者张纯颖·引言·目前,我国约有1.5亿农业劳动力处于绝对和相对剩余状态。人口的过度膨胀和资源的相对不足,引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为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科学对策,1993年8月4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在京联合举办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讨会。会议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潘岳主持。与会的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部分专家、学者就此展开了认真、深入的探讨。现将与会者的部分发言综述如下。“民工潮”的不可逆转之势国家体改委农村体改司司长李修义认为:新中国40年来,我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8亿农民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反映出的问题就是在工业化过程中,我们的城镇建设是落后的,表现之一就是“民工潮”。对“民工潮”的出现,总的来说要作肯定性的评价,农村剩余人口的流动同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要求是一致的。国家计委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劳动力研究室副主任辛仁周也认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是由许多原因促成的。首先我国耕地大面积减少,而且大部分是城镇周围的良田,所处地区是劳力密集地区,加剧了劳动力的转移。再有从资金方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反思及道路选择张建君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加速,社会利益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使我国本来有着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村出现了大规模季节性盲目流动的“民工潮”,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成为社会的一大热点,国家的...  相似文献   

3.
响水县是苏北沿海的一个欠发达县份。九十年代中期,响水人为了摘掉贫穷的帽子,掀起的民工潮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时过境迁,“民工潮”已不再猛烈冲击响水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不再是大众热门话题,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篇事关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大文章,响水一直在做,并针对城市下岗职工增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和近年来大量农村青壮年建设人才盲目外流,引起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负面效应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多管齐下,广辟渠道,全方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一、强化素质教育,增强转移能力。长…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是12亿人口,其中80%是农民,是一个以农民为主的国家。“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页)从8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以“民工潮”的形式一浪涌似一浪地冲入城市,城乡流动人口迅速增长。其规模之大、增长之快,史无前例。美国经济学家克莱因教授说过中国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人口,一个是农业。而这两个问题的焦点,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因此,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研究,在当前就显得十分重要。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1、农村流余劳…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中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强 《新东方》2006,(11):41-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而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则是拓展农民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人主张主要靠工业扩大、城市扩容来吸纳和消化的路子;有人认为要通过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来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本文拟就新农村建设中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剩余是相对剩余我国农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每年均有大量劳动力外流,甚至出现“民工潮”现象,但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农村已出现了大量绝…  相似文献   

6.
加强民工潮治理的对策建设丁金宏,孙小铭,戴淑庚,黄晨熹近几年来,我国的民工潮一浪高过一浪,由此引起的社会经济冲击也越来越沉重,成为政府部门、新闻界、学术界乃至城市居民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应当承认、民工潮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首先是活化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7.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业转移 ,对于发展我国社会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繁荣、解决“三农”问题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实际情况看 ,我国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现象 ,屡见报端的农民工纠纷问题 ,我国农村经济的疲软问题等等也引人关注。为此 ,本期特推出“调查与关注 :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转移”专栏 ,约请了相关的领导、专家及相关课题组撰文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进行评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博士生导师林毅夫教授在回顾和比较我国历史各阶段和各个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的关系后指出 ,2 0 2 0年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国民经济翻两番的发展目标必须转移 2 .5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平稳、有序 ,以避免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负担。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县级行政研究会课题组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宏观形势进行了展望 ,提出了一系列政府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应对政策和服务措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刘志仁研究员对我国“民工潮”的现象进行了深层的剖析 ,列举了农民工令人担忧的现状问题 ,指出根本原因是  相似文献   

8.
从“民工潮”看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转移吴焕开改革开放唤醒了八亿农民。他们睁开眼睛,抓住命运之神的手,不管前途是畅通无阻,还是举步维艰,踏上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漫漫长路。开始,人们用欣喜的眼光目送这一支支队伍。但是,不久,人们的目光便从欣喜变成了疑虑。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州、北京、海口以及其它一些城市的车站、码头,突然出现“大兵团”。一批批农民扛着简单的行囊,从火车上、轮船上走下来,汇集成一股股人潮——“民工潮”。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民工潮”。一些人来不及多想,也不愿多想,慌忙翻开50年代的旧报纸,捡起早已封。尘的陈词,把这些农民统统斥之为“盲流”。我们不难看到这股“民工潮”中到处晃动着青年的身影。找出“民工潮”的成因,探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出路的办法,不仅是经济学家的任务,也是青年工作者的责任。一、改革开放使被旧体制隐蔽起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显现了出来改革前,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生产经营和分配实行“大锅饭”制度,农产品实行统销统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改革前的农业就象一个巨大的“劳动力蓄水池”。其实,农民是由于体制的原因,不得不将就着挤睡在农业这张既简陋又不温暖的“大床”上。当时出现了一种令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9.
“九五”期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探讨陈永昌,张新杰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我国"九五"期间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所面临的一个极富现实性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60%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在1.5亿人左右,而且,今后农村劳...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波涛汹涌的“民工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 ,由欠发达地区涌向发达地区 ,其浩瀚之势持续近 2 0年 ,至今仍方兴未艾。统计资料显示 ,目前每年离家外出经商务工 3个月以上的农民已达 1 .4亿人 ,其规模比日本总人口还多 1千万 ,而且今后还将继续不断增加。就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整体而言 ,这种现象已遍及全国各个角落。全国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既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地 ,又是输入地。全国 660多个大中小城市都在吸纳大量的农民工…  相似文献   

11.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引发了"民工潮"、"城市病"等诸多问题,因此,主张短期内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做法不切实际.从当前我国就业环境来看,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更为迫切和必要.各地的实践证明: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最重要和最有效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民工潮”是农民在人与地矛盾的猛烈冲击下,在自由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的召唤下,自发地冲击传统农业社会的束缚,对新生活、新文明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正常转移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以超常方式作出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打造城市化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至今仍然是个农业大国,将近13亿人口中约70%在农村;农村劳动力有五六亿,农业剩余劳动力近2亿。近20年来,农村耕地每年以500万亩左右的速度递减,而农村劳动力每年以1000万上下的速度递增。解决“三农”问题方案很多,但谁能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立足生存之地…… 1949年全国设市城市136个,城镇人口5765万,城市化水平为10.6%。1978年全国设市城市为192个、城镇人口为1.72亿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洪水猛兽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洪水猛兽吗北京大学教授孙立平近年来出现的大规模民工潮表明,作为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实际上已经在我国开始进行。酉方国家及其他已经基本上实现城市化的国家所发生的农村向城市的移民过程是农村的居民到城市中工作和定居,而我国的...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快小城镇建设,是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和农村发展实践而提出的。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一亿之巨。这个剩余量相当于1982年非洲52个国家务农劳动力总和问E训务农劳动力为1.l亿)。欧洲28个国家务农劳动力的两倍(欧洲务农劳动力为0.sl亿)。农村积存如此巨量的剩余劳动力,不仅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到城市不断向纵深发展,亿万农民不再是被紧紧禁烟在土地上的单纯的农业生产者,而成为商品生产者。计划…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民工潮”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大景观,由此引发的种种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然而,最关注的莫过于打工者自己,他们中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种潜在的挑战,发出了“敢问路在何方”的提问。日趋激烈的竞争,艰苦环境的磨砺,都市生活的熏陶,本族“领袖”的示范,使他们越来越感到光靠体力打工只能永远卖苦力,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工薪阶层,要成为名正言顺的老板经理,必须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学会并熟练掌握一到…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劳动力虽然成功地实现了 1亿多人的转移 ,大大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但随着WTO的来临和产业结构的根本调整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形势不容乐观 ,在未来的十年中 ,我们仍面临着约 2亿农业劳动力就业的巨大压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面临着许多的障碍 ,这些障碍阻碍了农业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也在阻挡着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本文仅就未来十年内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障碍作一探讨。一、政策体制因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按照“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 ,通过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这…  相似文献   

18.
朱升  杨柱 《创造》1999,(10)
我国农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伴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本即存在的劳动力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出来。自八十年代始,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相当数量的农民通过“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和“离土又离乡”(异地转移)两种主要模式转移到了第二或第三产业。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带来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农业自身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其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近年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较以往已呈明显下降趋势。它表明,较以往而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增大了。…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以来,武穴市委、市政府把组织农民“造场”、“造厂”、“造城”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努力做到“兴一批产业转移一批人,吸引一批人造一片城”,把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与农村的工业化、城乡的一体化有机结合起来,互相推动,互相促进,协调发展。1994年,工农业总产值达45.45亿元,工业产值达38.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80%以上,城市化水平由1987年的14.1%提高到目前的28.4%,财政收入达9278万元,全市在第二、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达21万多人。武穴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全方位转移具有以…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发展必须走出“两难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建设,作为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只有积极发展小城镇,才能满足我国农村巨额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的迫切需求;只有积极发展小城镇,才可以实现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只有积极发展小城镇,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强调“发展小城镇,是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然而我国经济实践中,小城镇建设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却也遇到了无法回避的难题,这是需要特别予以重视的。   尽管我们强调应该积极发展小城镇,但这只是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