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正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对检察机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国检察机关需要一个纵向贯通、横向集成资源共享的执法办案统一平台。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顺应时代要求,提出检察机关要积极探索建立业务、队伍、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2009年着手开发检察机关统一应用软件,2012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实施"原则,集中研发融办案、管理、  相似文献   

2.
建立基层检察院长效管理机制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基层检察院检察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必须把检察业务工作、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业务工作是中心任务,队伍建设是根本,信息化建设是保障。”这就是“三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2004年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三位一体”管理机制是今后检察机关规范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一“三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是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是业务管理、队伍管理和信息管理三者的有机统一,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首先,它涵盖了基层检察院的全部检察工作。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包含了基层检察院为…  相似文献   

3.
《中国检察官》2012,(15):37-40
基层检察机关"四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业务、队伍、管理机制和检务保障建设。在基层检察机关建设工作中,考核评价体系以其特有的引导、规范和激励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基层检察机关建设绩效考评体系为研究视角,就基层检察机关建设考核评价体系课题略陈管见,仅与同仁探讨。一、绩效考评是基层检察机关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的主干基层检察机关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是指上级检察机关为审核评定基层检察机关的业务建设、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建设和检务保障建设绩效而建立的考评系统。检察机关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系统性。基层检察机关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是由彼此独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重建的30年中人民检察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稳步快速发展,检察人为国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检察机关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围绕检察工作主题和总体要求,落实正确的执法观和政绩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检察工作全局;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努力完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完善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检察工作再上新台阶,从而让人民群众在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法制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5.
2月 20日,标志基层检察院建设达到一个新水平的全国检察机关基层检察院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一批代表当前检察机关基层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主流的先进集体受到表彰。   过去的一年,基层检察院建设特别是重点攻坚取得明显成效,检察机关面貌进一步改观。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新时期检察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检察工作在改革、规范、建设中发展,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相互促进,检察改革向纵深推进,机制创新为检察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基层党支部如何处理好"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建立二者机之间相互统一,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是当前检察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严格管理是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有效手段和途径,人文关怀必须以严格管理为前提。本文结合密云县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处党支部建设,就党支部建立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工作机制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应对挑战,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队伍应从形象建设、能力建设和工作方法建设入手,加强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同时,还应从制度、机制、组织上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检察院按照“创一流业绩,树检察形象”的工作基调,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在创新机制上做文章,积极探索业务、队伍和信息化“三位一体”长效机制建设。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切实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该院围绕职务犯罪侦查、侦查监督、公诉、民事行政检察等业务工作,建立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南铁检察机关坚持把规范化建设作为实践“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宗旨的根本途径,作为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作为全面提升南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的基础工程,在通过多种形式强化规范执法意识的同时,不断深化业务建设和队伍管理,逐步形成了统一规范的业务管理机制和队伍管理机制,推动南铁检察工作走上了全面健康发展的轨道。一、紧扣“三个环节”,规范业务管理检察业务工作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具体体现,是规范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为规范两级院的业务管理机制,我们紧扣细化办案制度、严格执法行为、加强内外监督这“…  相似文献   

10.
检察信息是反映和研究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的工作运行状况、规律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情况的资讯资料。检察信息工作是检察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服务领导决策、服务检察工作的重要任务,如何在新形势下抓好信息、促进工作,是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机关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基层检察院为例,从检察信息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本院"三个三"模式,谈谈如何做好基层检察院检察信息工作。  相似文献   

11.
何业泉 《行政与法》2007,4(8):34-36
《物权法》是一部确认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就法与和谐法。它有利于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谐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和谐发展,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深化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谐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协调我国社会与自然之间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The emergence of the 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 in the 1880s and its ideology of voluntarism or "business unionism" transformed the mainstream American labor movement. Voluntarism, however, had little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pre-New Deal labor policy. I suggest that members of the progressive movement developed "responsible unionism" as an alternative to "business unionism" and that it was the progressives' alternative that shaped later developments in labor policy. (1) Progressive state and federal court judges relied on the principles of agency, a fiduciary term, to make unions competent contracting parties and enforce collective trade agreements. (2) Although the AFL had long lobbied for anti-injunction legislation sup ported by an underlying ideology of voluntarism, the progressive Republican-Democratic coalition that engineered passage of the Norris-LaGuardia Anti-Injunction Act of 1932 based the legislation on their notion of "responsible unionism." These progressives interwove the principles of agency into the act. As a result, rather than withdrawing the American state from labor-management relations, the act caused unions to begin to lose their status as private, voluntary associations, thus creat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atist regulatory apparatus, the 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 during the New Deal.  相似文献   

13.
略论商业贿赂犯罪要件之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远 《法学论坛》2006,21(5):5-7
刑法继续保留商业受贿罪之“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是不合适的;商业行贿罪的行为要件“给予”无法涵盖“许诺给予”、“提议给予”,因而在立法上是不全面的;商业贿赂犯罪的对象应由“财物”扩大到“不正当好处”。  相似文献   

14.

A trinity composed of legally binding regulations, an independent financial mechanism, and a compliance mechanism characterizes the institutional design of the Minamata Convention on Mercury. Meanwhile, few existing environmental treaties feature an independent financial mechanism as well as a compliance mechanism. Why did the Minamata Convention acquire two mechanisms? There are two rival hypotheses on uncertainty about institutional consequences and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The rational design school posits that countries can predict institutional consequences by acquiring all pieces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views the trinity as a rational design to enhance developing countries’ regulatory capabilities under strict compliance. In contrast, the institutional diffusion school assumes that countries have limited information-processing abilities and use cognitive heuristics in designing institutions and argues that countries designed the trinity by learning from existing cases. In this paper, I compare the negotiations process of the Minamata Convention with that of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on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To test the hypotheses, I examine how countries resolved informational uncertainty in both negotiations by utilizing negotiations records and personal interviews with key officials as data.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upport the institutional diffusion hypothesis by indicating that the trinity within the Minamata Convention is a product of countries’ heuristic and incremental learning from existing treaties.

  相似文献   

15.
建设工程合同的主体资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工程合同有效成立的主体要件,不仅要考察当事人的一般行为能力,而且要特别注重对当事人特殊行为能力的考察。发包人的主体资格主要是其行为能力问题。发包人未依法取得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执照、缺乏相关的行政许可和民事权利应认定为无效合同。房地产开发企业缺乏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经营未必导致建设工程合同必然无效。未申领施工许可证与建设工程合同的效力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承包人不具备法人资格或者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建设活动是导致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非监管保障措施的引入与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洪明 《法学论坛》2012,(2):96-101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环境日益恶化等突出问题,绝大多数专家学者研究的结论是"监管缺失",然而,沿此思路提出的对策和政府部门为加强监管付出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三聚氰胺"、"毒大米"、"地沟油"等仍然畅通无阻地越过道道监管关卡,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公众的餐桌。因此,有必要反思"主流研究"的偏差,改变"监管依赖"思维模式,加强非监管机制研究,构建企业自律、公众参与、信用建设和信息传递等非监管制度,弥补监管制度的不足,走出食品安全监管劳而无功的困境,塑造放心、健康、和谐的食品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涵盖了农村经济、民主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法治是支撑和保障。没有法治的支撑和保障,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会出现“跛脚”现象。农村法治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本文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的制约因素以及实现农村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孙国东 《河北法学》2007,25(10):175-178
时代诊断是理论建构的前提.一个时代、四重结构既是邓先生对当下中国时代病症的诊断,也是其对中国法学进行总体批判的前提性判准.但这一前提是不周延的;无论是主流法学,还是邓先生都忽视了特权文化结构的存在,该结构经由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自我再生产机制而不断得到强化,使得国人欠缺规则意识和平等观念;这种文化结构与中国结构紧密勾连,对中国法学的批判和重建而言不能小视.  相似文献   

19.
"通知删除"规则率先确立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侵权责任法》"互联网条款"将其扩展为"通知加采取必要措施",并使其广泛适用于一般网络侵权领域。《电子商务法》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又有相应的规定。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迅速发展,新类型网络服务层出不穷,在适用"通知删除"等规则中不断产生新问题和新争议。除另有特别规定外,新类型网络服务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的"通知加采取必要措施",其中"必要措施"的界定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必要措施"的妥当性取决于与特定网络服务的匹配性,可以根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具体情形,以利益衡量的方式确定相应的具体措施。个案中应当根据新类型网络服务的特性以及产业发展需求等情况,合理权衡特定网络服务与"必要措施"的适应性,妥善确定应当采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废除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进学 《法律科学》2003,3(4):38-46
废除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在当时是必然的,这是由共产党人的法律观、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以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决定的."六法全书"的废除,对新中国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有正面的经验,也有反面的教训.其最大危害就是中断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强化了中国社会蔑视法律的民族传统心理,为新中国政策治国、以党代政、以党治国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