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于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分布多样、地质构造多变,四川省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灾害发生后如何快速、安全、有效地获取灾情信息,是应急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而近年来不断发展的无人机技术,为破解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为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四川省减灾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6年成立遥  相似文献   

2.
正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提高北斗在减灾救灾领域的业务化应用,2014年,湖北、陕西、甘肃、青海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被选为示范省份,开展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家综合减灾与应急典型示范项目"。项目实施四年来,各地积极投入资金购置终端设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开展相关操作培训,搭建起各地的北斗综合减灾应用平台,为当地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注入科技效能。通过多年的应用,各地的灾情报送时效性得到大幅提高,更消除了灾害多发地区以及老少边穷地区等灾情报送的网络盲区,为及时开展救灾决策部署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灾情管理是减灾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的重要信息支撑,做好灾情管理工作对于灾害多发频发的江西省意义重大。机构改革以来,江西省应急管理部门坚持抓基层、建机制、抓统筹,通过着力打造基层信息员队伍、完善灾情调度报送统计机制、构建"大应急"灾情会商格局,不断提升灾情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灾情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发展迅速,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灾情管理制度不断得到完善,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灾情应急值守制度、灾情会商核定制度、灾情报送通报评估制度等为防灾减灾救灾决策提供了支撑;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不断发展,分级培训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支队伍力量逐步发展壮大、能力不断提升,为解决灾害预警、灾情报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供了保障;灾情管理技术也取得了新突破,多网络多终端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平台、全国灾害信息员数据库、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化、标准化的自然灾害灾情统计制度提高了灾情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全年24小时灾情应急值守制度提升了信息沟通和监测能力;精细化、规范化的灾情会商核定制度促进了涉灾部门之间的合作,实现了灾情信息的共享;严格的灾情报送通报评估制度推动了灾害管理责任的落实。以上各项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使灾情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也为减灾救灾决策提供更多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4,(7):28-31
每当重大灾害来临,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即进入“应急业务”模式,保持应急值守状态,跟踪灾情信息报送管理,及时评估灾害风险并发布损失预警,开展灾情遥感监测与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为启动预警响应、应急响应(或调整应急响应等级)提供决策支撑;灾情稳定后,通过现场调查(核查)、综合评估等多方法开展恢复重建需求评估,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决策支撑。面向救灾决策者和社会公众,中心及时提供灾情信息、遥感监测以及综合评估等产品服务。  相似文献   

7.
2011年4月以来,江西省横峰县为了做好灾情预防、灾情上报、核灾工作,及时出台了三项举措。一是制定了全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分为四级,一旦发生类似灾情,对号入座,立即启动相关预案。二是民政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  相似文献   

8.
正每当重大灾害来临,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即进入"应急业务"模式,保持应急值守状态,跟踪灾情信息报送管理,及时评估灾害风险并发布损失预警,开展灾情遥感监测与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为启动预警响应、应急响应(或调整应急响应等级)提供决策支撑;灾情稳定后,通过现场调查(核查)、综合评估等多方法开展恢复重建需求评估,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决策支撑。面向救灾决策者和社会公众,中心及时提供灾情信息、遥感监测以及综合评估等产品服务。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海门市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注重灾情信息网络的建设,把畅通灾情报送渠道作为防灾减灾的第一要务,切实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海门市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注重灾情信息网络的建设.把畅通灾情报送渠道作为防灾减灾的第一要务,切实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11.
<正>8月28日10时40分许,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社区大树脚组发生山体滑坡。28日16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贵州省纳雍县严重山体滑坡灾害,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情,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灾害发生后,贵州省委书记、省长孙志刚立即作出批示,并率领工作组紧急赶赴灾害现场,指挥抢险救援工作。贵州省减灾委、省民政厅于8月28日12时30分紧急启动省级Ⅲ级救灾应急响应,毕节市和纳雍县两级党委政府正  相似文献   

12.
正灾害信息员队伍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灾害隐患排查、灾情统计报送、灾情损失评估核查、协助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灾情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基层灾害信息员恪尽职守、不畏艰险,用自己的实干与热血谱写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篇章。本文特此展现基层灾害信息员的工作风采。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2月15—16日,广东省民政厅在佛山市举办全省减灾救灾业务培训班,就贯彻实施《广东省民政厅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实施意见》、自然灾害救助实务概论进行专题授课,参训人员就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应急避护场所建设、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灾情统计报送、自然灾害救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组座谈。此外培训班还邀请了佛山市菠萝救援中心负责人介绍社会力量参与灾害救援的情况。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奇、佛山市民政局局长张敏良参加培训班开班式并作讲话,各地级以上市民政局分管副局长和救灾科(处长)、部分县级民政局分管副局长以及省救灾物资储  相似文献   

14.
资讯     
<正>四川: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建设两项目通过初验6月29日,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建设的"国家自然灾害灾情数据西南灾备中心"和"四川省卫星减灾应用中心"两个项目的初步验收评审会在四川省减灾中心召开。四川省减灾中心作为项目具体实施单位组织召开本次会议,邀请省内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竣工验收评审工作。项目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测评单位、承建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专家组经过认真细致的审核和测试,一致同意项目通过初步验收。  相似文献   

15.
许洁 《中国减灾》2011,(1):44-45
灾情信息统计工作是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的重要基础,及时、准确地掌握灾情信息,直接关系到经济建设中防灾减灾决策,关系到灾后救灾工作的决策,关系到灾区群众的生活安排,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2009年,吉林省按照《关于全面推广使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统》操作使用及灾情统计制度的培训,之后全省各地开始使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报送统计灾情。  相似文献   

16.
作为减灾救灾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实践,2005年7月15日下午,民政部救灾救济司与信息中心共同组织召开部、省两地三点(包括救灾救济司、国家减灾中心和河南省民政厅)救灾应急会商会,第一次实现了通过视频方式对灾区的灾情及救灾工作开展会商。  相似文献   

17.
<正>3月30日,江西省减灾办组织召开了主汛期自然灾害情况会商分析会,总结通报了2015年第一季度灾情和减灾备灾工作情况,会商分析了主汛期雨情、水情以及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江西省保监局、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气象局、地震局有关处室负责人和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上,根据主汛期全省的降水特点,省减灾办就下一步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做好应急值守工作。各成员单位要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雨情、水情动态监测预报,强化灾情调度和管理工作。二是做好信息共享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四川省减灾委办公室印发《四川省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主要损失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做好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和核定会商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是在客观总结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以来形成的全省灾情统计、报送、灾损评估等工作机制的运行成果,结合机构改革后各涉灾单位新职能定位,充分征求26家涉灾单位意见  相似文献   

19.
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短报文通信四项基本功能服务。其应用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之中,可实现灾情报送网络全覆盖、远程监控救灾人员和车辆设备动态。北斗系统用户终端不仅购置成本低、通信费用低廉,而且还能保障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通信的畅通和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灾害信息员队伍是我国灾害治理人才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基层防灾减灾救灾一线承担着报送灾情信息、传递灾害预警、进行群防群测、开展减灾教育等工作职能,在应急管理部成立后,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根据专项实地调研情况,对湖北省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