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重要的理论成果,它是探讨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思考东方社会如何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用社会主义方式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产物。其中蕴含着宝贵的现代化思想,对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月春 《湖湘论坛》2009,22(1):34-35
马克思提出了关于东方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即跨越论)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因此,试从马克思晚年致力于东方社会研究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思想“跨越论”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深刻影响进行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再论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张式谷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特别是这一理论的核心──东方社会的非资本主义发展,以及20世纪俄国、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内外思想理论界一个历久不衰的热门话题。笔者虽然在80年代初曾撰文参与探...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研究东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东方社会形态演进的理论。其中 ,马克思关于东方落后的农业大国可以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就” ,使自己在发展进程中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 ,从而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 ,是其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本文从马克思系统考察东方社会的历史轨迹出发 ,试图揭示东方社会理论的内核。一众所周知 ,跨越“卡夫丁峡谷”就是跨越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一切苦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马克思为什么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 ?这一理论是否与马克思关于…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一向关注东方社会的命运,他通过对东方传统社会结构的历史分析,辩证地指出了近代东方社会存在着的两种发展前途,一是走向资本主义,一是避开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向社会主义发展,晚年的马克思更预见到了东方国家率先开创社会主义进程的可能性.列宁开辟的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实践上证实了马克思关于东方国家社会主义进程思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的新发展曹玉华符礼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亦称马克思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发表之后至他逝世前的若干年间,阐述东方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建设有...  相似文献   

7.
邵鹏 《理论月刊》2002,(7):38-40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关注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亚洲革命高潮,形成了古代东方社会理论,创立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阶段的学说。70年代到80年代是该理论的完善和成熟时期,他提出了东方社会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该理论为我们理解中国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武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对该理论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当代形式景中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不仅包括马克思对西方经济文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析,而且还包括对东方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的论述。前者称之为西方社会主义或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后者则称之为东方社会...  相似文献   

9.
东方社会的解放和发展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他们依据各个国家的不同社会历史状况对其发展给出了不同判断。马克思认为,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正经历着从前资本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的“阵痛”期,而奴隶制改革后的俄国则拥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机遇,这个伟大设想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雏形。两种判断体现了马克思总是从“最过硬的事实”出发进行理论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正确把握其东方社会解放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中,马克思以分工与所有制发展状况的不同将整个人类历史分为五种所有制时期,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此之后,随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研究的深入和对东方社会探讨,马克思又提出了资本主义之前的三种所有制形式,对其早期提出的所有制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前后两种资本主义之前的所有制形式所指的具体时期略有不同,但都是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研究的具体的体现,是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两种所有制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交相呼应,共同成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跨越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新构想。目前学术界的探讨中,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是指跨越整个资本主义历史时期,亦即根本不入资本主义的门,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说  相似文献   

12.
涂成林 《岭南学刊》2007,1(3):111-114
马克思创立的西方发展理论和东方发展理论,都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整体构想的一部分。西方社会理论是这一构想的主体部分,而东方社会理论则是这一构想的延伸与支架;两者不是截然不同的东西,而是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马克思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体解剖”和对东方社会的“猴体解剖,”两者不仅有近亲关系,而且后者还是前者的逻辑派生物,二者的问题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晚年对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的研究,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与时俱进的新发展。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总结了现实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推进了这一理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规律所作的新的理论概括中,一个基础理论的重大贡献就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了新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中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深邃预见,它不但对我们理解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理解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他的晚年,从社会结构、社会机制、社会主体诸方面揭示了东方社会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特殊性质,进而提出了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理论设想。这是他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一是对《资本论》阐释的西欧发展模式的突破,二是从全新的角度论证了东方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道...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指导我党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其思想理论基础的三块基石 ,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 ,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分析吸取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存亡的历史教训 ,借鉴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周边国家发展经验而逐渐形成的。这就构成了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开放性特点。一马克思从来就强调 ,他的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而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不断地充实和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马克思社会形态术语、概念的历史生成 ,辨舛所谓“社会经济形态”的误释 ,祛魅有违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说和“东方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8.
刘晓云  朱明 《前沿》2007,1(7):23-25
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不同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化运动的关系进行了挖掘,确立了资本主义与现代化的可分离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包含的现代化内容,强调了实现现代化的运动是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历史目标。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辉煌,即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内在的创造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前进》1997,(10)
总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做为我党的一面旗帜载入党章,并成为今后全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这是我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邓小平理论实事求是,紧密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者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果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社会主义运动划分为阶段的话,可以说邓小平理论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第三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即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是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来完成的。在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作了大量工作,进行了艰苦的科学研究,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