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现代德育课程研究的基本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度重视德育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作用,是当今世界各国学校德育的一个共同特点。但是,不同社会、不同意识形态条件下的德育实践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由于各自对德育课程的理解不同,所提出或实施的德育课程模式也就大相径庭。与之相适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理论上系统梳理古今中外关于德育课程的思想成果,揭示现代德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及其实施规律,构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现代德育课程模式,便成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程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毅弘 《世纪桥》2009,(9):120-1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德育与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基本理念具有内在契合性,网络在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建构中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笔者认为构建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建设网络德育信息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强化对高校德育工作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本土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意义与价值,是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重要教育资源。本文结合已有的实践,积极探索基于本土文化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并思考如何将校本德育课程开发融于学校德育体系之中,以探寻卓有成效的校本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标志,学校德育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标志着过去与产品经济相联系的德育模式已经成为过去,而一种全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德育模式正在形成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日益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具有相对的  相似文献   

5.
课程化: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化是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学校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化建设的意义分析入手,通过学校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与德育学科课程和课外活动比较,分析了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开放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特点,并具体论述了学校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对学校德育课程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概括来讲,中国德育课程的理论研究注重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尤其是有意识地把中国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涉及的许多问题纳入理论体系,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德育课程特殊性的分析,揭示了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为德育课程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长期工作。对任何学校来说,要扎扎实实地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固步自封,一成不变地奉行一个僵化的德育模式是不现实的,必须走出校门,学习、借鉴国内外同行们的成功经验。但我们发现不少学校在移植非本地德育经验时,缺乏系统全面的思考,来者不拒,生搬硬套,盲目接受,造成了德育工作的实效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在德育认知上,对德育新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刻,缺乏时代性及地域性的认识;在德育实施中,对本地、本校德育资源认识和开发利用不到位,学校德育工作简单化、程式化。  相似文献   

8.
学习导报2003/9现代德育创新,最关键的是要实现现代德育课程“五个统一”。一、现代德育课程既重视德育课程内容,又重视德育课程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现代德育课程认为,德育课程既具有内容性的一面,又具有形式性的一面。德育课程内容存在着相对性的一面,每一个社会和阶级都存在着不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因此,德育课程内容不可能是绝对的。但是,正是因为存在着价值观念的相对性,才体现出德育课程内容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是用更高价值的德育内容来代替那些具有较低价值的德育内容,用先进的文化和科学的思想来充实德育内容,用正…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科尔伯格的"公正团体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公正团体法"的基本操作模式与实施效果,并着重探讨科尔伯格"公正团体法"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几点启示自律是道德发展的必然结果;集体主义教育要准确把握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在德育中须注重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广泛通过活动育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角色承担机会.  相似文献   

10.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学校德育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然而,不同的时代,学校德育则应赋予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教育形式。面对新世纪的德育教育,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不仅要坚持传统的德育内容和方法,而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完善在党委统一部署下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新体制,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的主要精神内容。那么,各高校在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前.信息网络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问世,但与其相适应的德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人们在用各种质疑和严厉的语言,批评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深刻影响,却缺乏深入的分析和与之俱进的对策研究。如何面对全新的网络时代.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应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学校德育作为主流价值观的主要教育渠道,具有德育关系表面化和德育关系双方心灵对话的实质性缺位等潜在危险。本文通过对德育心理契约及其机制和意义的研究,从德育方法的选择、道德示范参照体系的构建和学生品德心理的培养等角度提出德育心理契约机制下的德育模式,强调德育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学校德育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然而,不同的时代,学校德育则应赋予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教育形式。面对新世纪的德育教育,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不仅要坚持传统的德育内容和方法,而且要积极拓宽思路,更新内容,改进方法,使学校德育更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高校德育模式主要以知识化、思维化的知性德育为主,即知性德育模式。知性德育发源于西方理性主义传统,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主义思潮的推进而逐渐形成,并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现代德育潮流。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单一的知性德育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了种种弊端。在这种背景下,"知行互动"的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探索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知性德育模式下"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的问题,它既能继承知性德育的优点,又能超越知性德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走向青春的花季,人生的新起点。然而,升学的压力使学生和学校喘不过气来,导致重智轻德、德育工作弱化的现象愈来愈严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即使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这种现象依然没有多大的改观。对学生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德育课程是主渠道。改进德育课程的内容、方式和途径,使德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一门课程,是德育课程改革的初衷。为此,我刊在重点推出《小学德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的基础上,再次强势推出《初中德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专辑,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对初中德育课程的关注,献计献策,共同做好初中德育新课程这篇大文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进行价值评价的过程,是课程建设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现代德育课程是现代课程中最能充分体现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课程,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和学习经验,以及用什么组织形式对这种课程内容和教育经验进行组织,这直接关系到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课程的方向性问题。对德育课程的评价既不同于一般的课程评价,也与品德测评和德育评估有很大的差别,现代德育课程评价具有较为特殊的领域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力开发和合理利用德育课程资源,是深入进行德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是国家德育课程,还是地方德育课程、校本德育课程,无论是进行德育课程课堂教学,还是开展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都应当高度重视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德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形成、发展和人的德育活动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学校德育环境是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物质环境、制度、文化、课程、活动等方面都在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发展。通过对学校德育环境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程倩  刘七生 《探索》2012,(1):116-1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格局较之前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特征在于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分化与领域的分离。在这一背景下,考察社会道德格局和德育状况发现,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格局相当混乱,传统的、以政治思想道德理论教育为主体的德育方式已经显得单一和刻板,以学校德育为主的德育实效低下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学校德育应该通过制度的德性去培养个体的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