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1月,按照"泰纳线"方案建设的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使用。在十余年的方案变更过程中,中、日、俄分别提出了"安大线"、"安纳线"、"泰纳线"三套管线线路方案。在"安大线"与"安纳线"间犹豫后,俄罗斯最终选择了"泰纳线"。其原因包括确保管线控制权、开拓广阔亚太市场、振兴远东经济、"尤科斯事件"影响与保护贝加尔湖生态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道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义现实主义属于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范畴,在现实主义有关实力、权力和国家利益假定的基础上,从个人层面再发现道义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道义现实主义理论将政治领导类型和国家实力作为影响国家对外战略取向的两个核心因素。国家实力分为"主导国"、"崛起国"、"地区大国"、"小国"四类,政治领导分为"无为"、"守成"、"进取"和"争斗"四类。当国家实力达到主导国或崛起国水平时,道义的有无与水平高低对国家战略的效果,特别是建立国际规范的效果,具有重大影响。中国应以"公平"、"正义"、"文明"的价值观指导建立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3.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俗传统的"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民间则称"七月半"、"亡灵节",亦称"鬼节"。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道教宇宙观认为天、地、水三界,为天官、地官、水官三界府署统辖。民间通称的"三界公",指的就是三界众神即天官、地官、水官。东汉末年,天师道综合了道家的宇宙观,首次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历经两晋南北朝,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了在一起。唐代时,官方把上元、中元、下元的三元日制度化,成为祈求大上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届时皇帝还要率百官参加节日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4.
《海淀侨声》由北京海淀区侨联主办,自创刊以来已出版4期,深受归侨、侨眷欢迎。该刊由中国侨联主席林军题写刊名,以服务侨界、维护侨益、沟通联谊等为宗旨,辟有"新侨乡文化节"、"服务新侨"、"维护侨益"、"引才引智"、"海外联谊"、"侨界动态"、"侨界娇  相似文献   

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新纪元,也开启了新中国外交波澜壮阔的历史航程。60年来,中国的外交理论与实践超越了以国家为中心的视角,超越了西方传统外交理论中的"均势"、"权力"、"遏制"、"干涉"、"同盟"、"地缘政治"、"势力范  相似文献   

6.
正眼下的年轻人,知道宝卷是怎么回事的恐怕为数寥寥。宝卷主要由"开卷"、"正文"、"偈赞"组成。"开卷"类似于宗教仪式,如《灶君宝卷》开卷道:"宝卷之家,先将灶上收拾洁净,焚香点烛,礼拜之后,然后开宣。"开卷的目的是制造严肃的气氛,引起听者的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7.
刘祖明 《东南亚》2015,(2):18-25,108
中印拥有广泛的"认同"利益,中印应通过双边及多边互动增进互信,建构"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关系。以利益为导向,以"五通"为路径,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实现国家层面的自主发展、双边层面的互信共赢、国际及地区层面的繁荣公正,打造中印"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稻盛和夫是日本著名企业家、哲学家,他对"幸福"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从"敬天爱人"、"利他"、"知足常乐"、"真诚"、"感恩"五个方面分析了稻盛先生的幸福观。其中,"敬天爱人"的幸福观是稻盛幸福观的核心,另外四个方面都是围绕它具体展开的。本文通过一些实例,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分析了稻盛和夫的幸福观在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美国从升级对华关税制裁、重塑国际贸易规则、严控高新技术获取、扩容货币互换协议、打压中国概念股票、推进产业链自主化和"去中国化"六个维度,对中国实施选择性"挂钩"和关键领域"脱钩"的经贸规锁。其行为逻辑,一是为满足国内多元化经济集团的利益诉求,二是基于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威胁认知"和大国战略竞争的"权力逻辑"。从战略约束看,美国开放性利益集团的经济理性、其他经济体的行为取向、中国的结构性国家竞争优势,构成了美国对华经贸规锁的重要制约因素。作为应对,中国需确定"全政府"的战略模式,理解"双循环"的科学内涵,贯彻改革开放的既定方针,重视"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中国新时期的对外战略全面展开,迄今已基本形成以"中国梦"为统领,以坚持党的领导、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等原则为基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正确义利观"等理念为指导,以一系列新机制、新机构、新倡议为支撑,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命运共同体"为主线,以形成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为目标的系统全面的战略布局。这是中国政府在世界深刻转型、中国深刻转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深刻转型的背景下,为进一步维护、用好"战略机遇期",巩固、拓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出境旅游的国人数量快速增长。出去的人多了,自然免不了会发生一些"奇葩"事件,如近期"卢浮宫门票"、"中国游客国外拒看色情表演被甩客"、"赴美中国游客频遇‘钱太大’拒收"、"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写‘到此一游’"、"中国游客假结婚只为吃顿免费餐"等。这些新闻一时间在网络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12.
"东盟+印度"指的是东盟与印度的合作,和"东盟+中国"、"东盟+日本"、"东盟+韩国"一起构成了"东盟+1"即"10+1"合作机制,最充分地体现了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核心作用。"东盟+印度"在"东盟+1"合作机制中诞生最迟,还没有完全制度化,印度为此正在努力。  相似文献   

13.
特朗普政府推出了针对中国5G竞争的"清洁网络"计划。该计划由"清洁"标准、"清洁"领域及"清洁"联盟三部分构成。美国实施"清洁网络"计划主要为实现争夺5G全球主导权、全面遏华、维护美国网络霸权三大目标。虽然该计划被美国美化为"民主自由与威权监控之战",但事实上,它遵循"美国优先"原则,构筑数字贸易壁垒、推行双重国际标准、威胁全球网络完整性,与全球各国普遍追求的互联互通、安全有序、自主发展、公平互惠、合作共享等网络福祉背道而驰,恐难以如愿。  相似文献   

14.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各国踊跃参与的国际合作实践。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确保可持续的共同安全以及用怎样的地缘政治思想作指导。历史上传统的"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等地缘政治学说,目的大都是为争夺地缘霸权或军事战略服务的,与"一带一路"追求的互利共赢目标格格不入。然而,某些国家仍会从传统的地缘政治角度看待"一带一路"。为使"一带一路"建设拥有与其相配套的地缘政治新概念,作者提出"海陆和合论",即海洋国家与陆地国家之间、海洋国家之间、陆地国家之间,全面实现互联互通、和平合作,通过互利共赢,打造结伴不结盟的网络化利益共同体、安全命运共同体。这有利于"一带一路"参与国之间的政策沟通,形成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网状开放体系。可持续安全的"海陆和合论"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实践,必将打破传统地缘政治学所导致的"海陆对抗"或"欧亚大陆地缘争夺"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今后世界历史文明发展的主要特点为,走出"#2.0",走向"#3.0"。鉴于一国两制、港澳特区、"中国发展-中华范式"的开发开展,中国可视为"#3.0:时代-范式"之佼佼者。它应表现在"典范转移-体制创新、以人为本-先行先试"上,特别是对"东盟-中国自贸区10+1、ACFTA"上的卓有成效的参与贡献。今后的大国政治、大国文明、大国斗争,将围绕着打造"#3.0"全球化来开展。  相似文献   

16.
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签署协议,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随后,中俄两国政府决定,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将共建自由贸易区。俄罗斯媒体在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及其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大量报道表明:俄罗斯媒体对于"一带"的关注度与中俄关系、"一带一盟"对接合作有关联,其报道立场及倾向性趋于积极正面。俄罗斯社会各层面对"一带"给予了积极关注和支持,但存在不和谐因素。"一带一盟"在俄备受关注、舆论环境良好的影响因素包括"一带"与"一盟"间的相互作用、互惠策略的激励、中俄关系日益亲近、乌克兰危机及欧美制裁等。因此,在"一带一盟"建设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参与者的实惠和利益、谨慎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重视传统观念的影响、客观认识不同文化思想的制约,科学规划、有效实施"一带一盟"的对接合作。  相似文献   

17.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从历史渊源、现实条件和远景规划上同"一带一路"倡议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拉合作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在理念上与"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精神一脉相承,同"一带一路"倡议同频共振。拉美国家热烈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中拉利用高层交往、整体合作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平台,凝聚合作共识、描绘合作蓝图,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延伸至拉美。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彼此需求和利益,不排斥或针对任何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地缘政治考虑,不搞所谓战略博弈。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取得积极成效,共建"一带一路"给拉美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和现实利益,得到了国际社会和拉美加勒比国家的广泛认同和赞赏。当前,中拉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高峰论坛为引领、各领域多双边合作为支撑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架构基本成型。中方将同拉美国家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明确合作重点,着力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8.
在"一带一路"建设突出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共同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总体要求下,绿色"一带一路"应运而生。绿色"一带一路"在环境国际合作、绿色发展理念传播、国际公共产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不断夯实"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但也面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承载力低、环境保护与治理基础薄弱、软硬基础设施配套缺位等挑战。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应在做实做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深化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加强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发展与管理能力建设,完善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布局,夯实民心相通的基础,不断巩固绿色发展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为实践"独立、直接贡献、相应的国际地位"的中等国家外交思想,建构"亲善的国际主义"国家海外形象,加拿大选择对外援助为该国投射软权力的路径之一。在对外援助实践中,加拿大参与了美国主导的"马歇尔计划"、英联邦主导的"科伦坡计划"以及加拿大自身主导的"非洲计划"和"加勒比计划"。在这一系列的对外援助中,加拿大成功地输出了"和平、消除贫困、亲善、贡献"的国家价值观,实现了国家海外形象的建构目标。本文将主要考察加拿大如何通过对外援助的方式实现全球软权力投射并建构国家海外形象。  相似文献   

20.
今年2月10日,隶属防卫省的日本最高军事研究机构防卫研究所对外发布了《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1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分日文、中文、英文三个版本,包括"前言"、"向海洋发展的中国"、"在南海引起摩擦的中国"、"挺进外海的中国海军"、"人民海军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在增强"、"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