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初,美国基于布什政府对外战略与政策实践的教训与经验,提出“转型外交”,意在加强外交手段在实施美国对外战略中的作用。但由于全球唯一超级大国身份所决定的美国在动用武力方面的内在冲动,军事力量仍是美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手段。“转型外交”实际上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也服务于以军事实力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2.
北约军事转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一直进行着战略调整。但是作为其支柱的军事力量跟不上北约战略调整的步伐,影响着大西洋两岸关系。为改变这一状况,北约制订了军事转型计划。北约军事转型一方面牵动着世界军事安全的敏感神经,另一方面仍充满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2001年美国国防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在战略理念和国防战略上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已经放弃了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接触战略”,而强调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判断安全环境和制定国防战略,其关注的重点向亚洲转移。国防战略的转变必将深刻地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4.
2008年7月31日,美国国防部正式公布了2008年版《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作为“美国今后构筑国际安全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报告”展示了未来美国战略转型的动向,这势必给今后一段时期的国际形势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美国外交在战略规划和实际部署上都出现了变革和调整。美提出变革外交计划并公布国情咨文,出台《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赖斯提出变革外交计划,重视新兴国家和转型国家,并赋予外交队伍新使命,整合并强化对外援助机构。布什公布国情咨文。称中印已成为美经济新的竞争者.提出要继续致力打击恐怖主义及在中东推行民主改革。在四年防务报告中,美规划了未来军事战略防范重点、应对策略及军事部署方向,全球军事部署重点将转移到亚太地区。布什3月公布上台以来第二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推进自由”作为首要目标,强调大国合作.同时渲染伊朗核问题的威胁,重申坚持“先发制人”原则,强化对欧亚结合部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胁迫式外交:战略竞争时代美国对外战略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特朗普政府2017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2018年《国防战略报告》为标志,世界进入美国启动的战略竞争新时期,地缘政治争夺和大国竞争再度成为世界政治的突出主题。美国重振和维护世界主导地位的目标未变,但"胁迫式外交"成为特朗普政府推行对外战略的常态,美国对外行为出现了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显著的变化,表现为重新激活战略军事威慑以压制战略军事竞争对手、以贸易热战和科技冷战方式打压战略经济竞争对手、以政治勒索方式逼盟友承担义务、以极限施压方式压制地区敌对国家、以退群和搅局方式阻挠多边外交。美国推行胁迫式外交与特朗普个人的执政风格相关,但根本性的原因是国际政治权力结构的重大变化和战略竞争时代的来临,推动美国对外权力输出发生了转型性变化。这也意味着美国对外权力输出方式正在发生从软实力向硬实力、从依赖制度优势向依赖实力优势的巨大偏转。美国所谓国际"领导力"正加速蜕变为维护美国特权的"胁迫力",美国权力输出的这种变化可能代表着未来美国外交发展的一种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7.
3月18日,美国国防部正式公布2005年版《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①。该“报告”是在总结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其他军事行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提出了美军为适应新形势而加速军事转型的时代要求,明确了美国国防与军事战略在新时期的目标、手段与原则。通过该“报告”,可窥见布什政府第二任期的防务发展方向。“报告”首先对美国在21世纪的战略环境进行了评估。它认为传统挑战(国家武装力量的威胁)、非常规挑战(恐怖主义、叛乱组织非传统作战手段的威胁)、毁灭性挑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与破裂性挑战(特定领域的…  相似文献   

8.
评美国2006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6日,美国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出台。报告对美国战略环境做出了新的判断;确认和评估了实现《美国国防战略》目标的5个关键领域;把国防部机构和军队能力转型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中心工作,并提出了加强各种力量统一性的新思想。报告体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从"普林斯顿计划"看美国战略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9月出台的“普林斯顿计划”最终报告提出了21世纪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铸造法治之下的自由世界”,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大目标、三种手段、七项主要威胁和挑战。该报告反映了美国战略思想的一些新动向,包括:深化对战略的认识、更加重视非传统安全、战略指导思想转向新自由主义。在对华战略上,该报告主张从中长期出发,建立地区机制来应对中国崛起。“普林斯顿计划”最终报告反映了美国战略思想界对美国21世纪战略走向的新看法,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历来把石油安全作为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本国石油的安全供应,历届美国政府把控制主要产油国作为外交和对外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要时,甚至不惜动用军事力量和发动战争来达到目的。一、非洲石油关乎美国国家战略利益美国被称为"安在轮子上的国家",庞大  相似文献   

11.
Wang: I believe that the above comparisons of the two "wars on Iraq" are excellent. The United States has made it clear that its present military actions are aiming at "toppling Saddam. " It seems that Washington has long made preparations for the actions, and will do mor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2.
钟悦 《国际观察》2002,(1):43-46
文章从"角色转换"的视角来对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走势进行分析,并且指出,最近俄罗斯外交之所以能在对西方国家的关系上摆脱僵局,呈现比较活跃和积极的态势,是因为借助了一个国际合作的背景.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对中东"民主化"改造战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美国认为“以中东为大本营的支持恐怖主义并企图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是美国在中东利益的最主要威胁。对此 ,美国确定了“反恐”与“民主改造”两手并举的中东新战略。美国希望通过对中东国家的民主化改造 ,扶持亲美的国家和势力 ,以美国式民主和价值观淡化伊斯兰教的影响 ,更好地控制中东石油资源 ,为美国实现全球战略目标打下基础。但是 ,受历史、宗教、民族、文化及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中东国家很难在政治意识与社会制度上走向美国式的民主  相似文献   

14.
"9·11"事件后,美国将伊斯兰极端势力特别是带伊斯兰色彩的恐怖主义确立为首要威胁,美国与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斗争成为影响国际局势变化的一条主线。与人类认识世界其他事物一样,美国对"伊斯兰威胁"的认知也经历了不断深入的过程。美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地位的变化以及伊斯兰主义运动的发展都是影响美国对其认知与政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The rise of emerging powers reminds of “power transition”,a concept initiated by Michigan political science professor A.F.K.Organski.It highlights how new comers challenge established powers,thus sparking off changes of international order.The controversy involved in the concept aside,it is of realistic value to explore new features of power transition and order transforma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 ,日本文坛出现一批对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进行批判反省的文学派别 ,但由于这种批判缺乏深刻性 ,反省缺少自责性 ,导致了日本战后文学理念基础的不坚实。“无赖派”正是在这样的文学理念基础上出现一个对未来表现出迷惘的派别。这一派别的作家是以自虐的态度来表现二战后日本战败社会的混乱与凄凉景象的。他们的文学作品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日本战后的政治、道德、伦理、思维意识等社会观念 ,也反映了日本战后文学战争认知理念的迷惘。  相似文献   

17.
2009年8月28~29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举办的"国际体系转型与中非合作论坛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外交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尼日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北京周报>等机构的官员、学者、记者等共计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The world has entered a globalization era in the true sense of the expression. In the words of Thomas Friedman, author of the bestseller The World Is Flat, though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began in as early back as 1492 when Christopher Columbus's first voyage to the Americas opened up trade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new world, yet only now are we ushering in "an entirely new era of globalization 3.0." Unlike its two predecessors of globalizations 1.0 and 2.0, the current one, driven increasingly by non-white, non-western institutions, is a truly worldwide process, a matter of cruci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9.
20.
王晓德 《西亚非洲》2008,5(2):39-45
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盟友,从战后建国至今与美国一直保持密切的关系.当以色列在战后大踏步地迈向现代消费社会时,美国大众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致使以色列与很多国家一样出现了所谓的"美国化"趋势.其实,以色列社会不会完全被"美国化","美国化"多少包含着以色列入对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如果把这一带有争议性的术语用"现代化"来表述,大概更能准确地把握住以色列自放弃开拓性民族精神以来大踏步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