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晓红 《前沿》2005,(1):113-115
蒙古族民间艺术是蒙古族古老文明的象征 ,其中所包含的民族性、综合性、审美性等特征。本文通过对蒙古族民间艺术特征的分析 ,挖掘其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传承民族文化 ,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俊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2):122-125
牙舟陶作为贵州民族传统陶瓷业的优秀代表,在20世纪曾享誉一时,它是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民族陶艺,研究牙舟陶对传承民间艺术,提高其审美和实用价值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文化形态,是不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集审美、意识理念与道德品质于一体的视觉形象艺术。高校艺术教育中引入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不仅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符合培养其审美取向的现实需要,更对传承传统文化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因此,结合高校艺术教育的特点,科学融入少数民族民间艺术,让学生在体验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精髓的同时,也能感悟到民间艺术的魅力,达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艺术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文化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修辞是当下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基本建构法则和运行手段。作为大众审美对象的民间艺术展演文本,为有效建构其在消费主义语境中的新的审美文化姿态,不断维护文本魅力以满足大众审美想象,这种展演文本必须充分运用和施展拼贴、挪用、复制和炒作等文化修辞策略。这些文化修辞策略的运用,使得民间艺术展演文本呈现出符号的陌生化、结构的混杂性、风格的原生态和审美的娱乐化等文本个性。  相似文献   

5.
吕青  ;宋亚萍 《求索》2014,(11):175-179
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观、认知方式、行为模式以及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在文化中的集中表现,其生成发展过程可以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于民族文化传统与习俗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是当代人弘扬、传承文化传统的优良资源。基于文化生态的研究视角来探析陕北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陕北说书的文化特色与价值,可以揭示其文化上的"习俗意义"和"内在价值",明晰其当代生存价值,有效促进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桐  杨璐 《前沿》2013,(10):170-171
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凭借勤劳的双手和过人的智慧,在工艺美术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当代,民间剪纸艺术被纳入工艺美术的范畴,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的流传与发展,不仅为中国工艺美术添加了新的元素,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内容。本文旨在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赏析,结合它的根源,现状来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探究中国文化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桂芳 《青年论坛》2014,(4):139-14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审美文化研究一直存在两种突出的倾向:一种是关注当下生活,对文化现实进行批判,却疏于理论建构与历史传承;另一种是严格从审美视角出发,探讨具有审美性质的文化层面,却超然于人们的现实境遇。有鉴于此,周来祥的审美文化研究显出特别的意义:他的审美文化研究既讲求理论的自洽性,又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在对传统审美文化的梳理与当代文化的描述中亦能显示出内在的关联。这种寻求传统与当下、理论与现实对接的努力,为充满断裂的审美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相似文献   

8.
李顺庆  秦杨 《求索》2013,(4):162-164
中国传统艺术和谐求善、借景抒情、追求内心真实,展现出天人合一、气韵生动、简洁含蓄的独特艺术意境美,构成了中国艺术美学的和谐精神、艺道精神、人格精神。辉煌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特点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取向和意象性发展范式,其艺术表现又折射出鲜明的美学特征和精神性审度。  相似文献   

9.
黄香琴 《青年论坛》2007,8(4):85-86
京剧赏析作为美育实施的具体途径之一,赢得许多高校美育工作者的青睐。传统京剧艺术形态具备高度的综合性、鲜明的虚拟性、突出的表演性、严格的程式性和韵律的圆融性等审美特征。京剧艺术丰富的审美要素、独到的审美特征以及较高的审美价值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陶冶大学生的情感、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态度以及促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霍明宇 《前沿》2014,(19):68-71
屈原所做《楚辞》渗透着他的审美理想,与儒家文化进行一番比较,可以看到两者之间具有既相通又相反的美学特质。注重言志载道的社会功用,善用比兴寄托暗示文本的深层意蕴等,是其相通之处;而在对待人生出处穷通的抉择和态度、抒发情感的基调、艺术表达的风格等方面,则又体现出恰恰相反的审美特征。分析《楚辞》与儒家文化之间的相通和相异之处,有助于丰富对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认知,更为清晰地阐释传统文化中那些独具风格的思想和观念。  相似文献   

11.
彭瑶 《今日民族》2013,(5):60-60
民间艺术有其生存、发展的基础环境,即自然环境、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社会制度、道德伦理、地域环境以及经济技术形式等因素,反过来民间艺术的发展又对这些综合因素有所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彝族花腰支系独特的民间文化也正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识,无数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在这些改变发生的同时,生产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自产自销的转变,也使当地孕育传统文化的原生生态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12.
艺苑     
《今日浙江》2013,(4):60
周昌谷 (1929-1985)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原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周昌谷是浙江乐清人,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之一,其人物画在传统基础上,潜心学习八大、石涛、徐青藤、方方壶、吴昌硕、黄宾虹等文人画特征,汲取民间艺术造型手法,结合  相似文献   

13.
欧造杰 《新东方》2007,(6):54-56
21世纪被称为网络的世纪,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迅猛发展,文学创作也被搬到了电脑屏幕上。网络文学的出现不仅拓展了文学的生长空间,表现出一种新的文学现象,而且对传统文学的观念和审美标准提出了全面的挑战。如何看待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突破和超越,它在审美上又有哪些特征,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研究不断深入,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拯救与保护意识日趋强烈,中国民间艺术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形式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和视野。作为各种艺术形式母体的民族民间艺术,有着自身的艺术内涵与艺术品格,它的始源性、部族性、地域性与生活性等特征,使得民间艺术就像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一颗颗珍珠,  相似文献   

15.
民族民间艺术着重表现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当地的风土人情、生产生活场境、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她深深地植根于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孕育于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民间绘画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如同其他民间艺术(如舞蹈、民间  相似文献   

16.
古彩是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具有独特的风格、深湛的艺术造诣、丰富的艺术语汇,呈现出一种浓烈的传统民族气息和审美取向,本文简要概述了古彩的艺术特征,从古彩的表现内容、构图、设色等方面探讨古彩审美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在我区中西部流传着一种传统而又鲜活的民间艺术——“脑阁”。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就有许多表演队,其中一支1992年曾到深圳中华民俗文化村为邓小平、杨尚昆等国家领导人表演,赢得极高赞誉。2006年毕克齐一支脑阁队代表我  相似文献   

18.
陕北民间艺术社会化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青  文杰 《人民论坛》2012,(11):128-129
陕北是中华传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输出地。以通常的文化理论视野看,越是深具古典文明的区域,就越是难以融入现代社会,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会落后于其他地区,而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会阻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对此,社会化应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路径。基于这样的思考,该文分析了陕北民间艺术的社会化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人类学把艺术看做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民族民间艺术则是我们理解、把握、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路径.在舞台化的展演中,民族民间艺术脱离了其原生境,原有的审美愉悦、宗教情感、文化想象在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发生变迁,在激发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对其传承和保护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古装电视剧因袭了传统文化的因子,又兼有现代人的审美格调,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创作机制、包装手法都打上了消费社会的烙印。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从大众选秀开始了它的舆论造势,这是一种美学转型的一个实例。电视剧重拍作为对经典文本的再阐释,是时代的要求,但选秀这种代表当代社会"审美潮流"的独特产物,却不一定经得起时间淘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