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家们通常偏重于从正义概念辨析的角度理解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思想,而对柏拉图借助"厄洛斯的神话"隐微表达的正义可能性思想缺乏深入的认识。本文在解析该神话三个核心意象——灵魂不朽、大法官及命运之阄——的哲学寓意基础上,初步阐明了柏拉图对"正义何以可能"问题的哲学解释,并简要探讨了这个解释对于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追寻正义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申林 《长江论坛》2011,(4):13-17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正义理论。它由以下内容构成: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概念、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关系、国家正义的实现和国家正义的维持。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在缺陷在于:第一,国家正义概念与个人正义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基础,但柏拉图的国家正义概念与个人正义概念都存在问题,而且柏拉图夸大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对应性,并忽视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之间的矛盾;第二,哲学王统治是国家正义和普遍的个人正义实现的关键,但柏拉图没有意识到哲学王统治与国家正义一致的或然性以及哲学王统治本身的内在困难;第三,国家正义和普遍个人正义的维持依赖于公共教育和公有制度,但实际上它们并不能真正维持国家正义。  相似文献   

3.
阎菲丽 《传承》2011,(25):36-37,57
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正义的和谐社会,即一个完美的理想国。其正义观包括国家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个人正义是城邦正义的体现、是实现城邦正义的前提;城邦正义为实现个人正义提供了外在的客观条件,不断促进个人内在和谐的实现。对于柏拉图的正义思想,既要看到其局限性,也要看到其中的合理部分,如节制欲望、男女平等。崇尚集体主义等思想,这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原  李盼 《传承》2013,(9):132-133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他在这篇著作中集中探讨了理想国家的构建形式,提出“哲学王”等著名观点。柏拉图通过对他的观点进行不断地追问与挑战,彻底破除“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的正义观。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显示出柏拉图的机敏与睿智,而且其辩论中闪现出来的思想亮点仍可为我们所吸收和借鉴,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林春逸  刘鑫淼 《求索》2005,(6):129-131
柏拉图的正义是一种追求“和谐”的正义,正义的国家就是整体和谐的国家、正义的人就是德性和谐的人。但是,柏拉图所追求的“和谐”,不完全是正义的和谐,其正义观具有明显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正义是追求和谐的正义,其和谐是正义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康文锐  王国平 《求索》2013,(4):247-249
本文通过正义观史演念,从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到民主、自由、平等正义观念的发展,再到罗尔斯的正义合理分配制度,探寻正义的相对性以及正义的逻辑性。基于人性伦理,阐释了正义的条件性和遵守正义的无条件性理论。分析当下中国正义秩序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正义秩序构建的思辨。  相似文献   

7.
张阳 《传承》2014,(1):100-101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昭示未来;未来是一幅蓝图,可以激励今天。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中,为了挽救日渐衰落的雅典城邦所建构的理想的"至善"的正义城邦,其"和谐社会"思想震古烁今,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公民思想丰富而深刻,他界定了城邦中公民的身份和作用;公民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应该具备正义的心灵、和谐的品质、尽责的精神、一定的技艺和健康的身体等素质和能力;公民应该通过学习哲学不断地提升自己.柏拉图的国家与公民的同一正义、公民之间团结合作、公民的个性化与净化教育、公民的心灵和谐等思想对于建设公民社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同时,他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和谐构想:灵魂和谐、道德和谐、政治和谐,论述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柏拉图社会和谐思想具有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萍  贾作璋 《求索》2013,(5):104-106
人性善恶是自古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但始终不分伯仲。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可知.从人的社会属性来考量,人性无分于善恶,是社会决定了人的善恶,而不是人性善恶决定了社会。向“善”是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并非延续人性善恶的争辩.而是通过对自然灾害过程中显现的不同人性的分析.意欲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唯有改变社会存在不合理的状态和加强主观教育,才能改造人的“恶意”,引导人们向善。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最早对敌友概念给予关注的哲学著作。本文试图分析敌友形象在《理想国》中基于何种语境被提出与被建构的。更进一步,敌友概念与正义的实现、城邦的治理等诸问题又有何关系,以此探讨《理想国》中的敌友形象与城邦中基于"敌友"关系建构起来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19,(1)
是什么让不愿进行统治的哲人最终被迫回到了统治中去,是《理想国》的关键问题。主动论者认为,哲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统治的意愿。被动论者认为,驱使哲人回归统治的,是哲人要还对城邦欠下的债,哲人由城邦培养出来,本就对城邦有报恩的义务。很多学者认为,城邦的正义建立在对哲人行不义的基础上,逼迫哲人回归统治依照的是克法洛斯的正义定义。实际上,让哲人回归统治并没有违背哲学的"一人一事"的正义定义。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区分了自然生成的哲人和被制造的哲人,对于后者来说,强迫他进行统治是正义的,过沉思生活并不是这种哲人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中世纪西方和东方的神学政治,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以及当代各派资产阶级政治学说,都是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政治集团政治实践经验的总结。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虽然对前人,特别是资产阶级启蒙学派政治思想中的某些积极因素(比如“人民主权”思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国家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的思想等)有所批判继承;但是,从根本上说,这一伟大学说只能产生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实践,只能在19世纪30——40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以后产生。  相似文献   

14.
徐风 《求索》2014,(12):96-100
柏拉图认为“正义即和谐”。和谐是柏拉图正义观的价值基础,也是柏拉图正义观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柏拉图正义观是一种整体性和谐的正义观,追求整体性和谐是柏拉图正义观的基本特征。虽然柏拉图的正义观有着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仍有重大启示。公平正义应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整体性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杨佳 《人民论坛》2010,(8):242-243
柏拉图将正义分为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就个人而言,正义意味着理性、激情、欲望的各尽其责,而对于城邦,正义则意味着赋有智慧、勇敢、节制的人们各司其职。另外,他还进一步阐述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柏拉图的正义观对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德玺 《前沿》2010,(9):42-48
本文指出"正义观"主要经历了:神性正义观、人性正义观、物性正义观等三种基本形态。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一种特殊利益的表达方式;它具有具体性;它既要表达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也要实现少数人的利益愿望。  相似文献   

17.
漫歌和谐     
和谐是一个悠久的历史名词。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都把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和美好模式。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提出“和为贵”的观点,并将“仁”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主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其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孟子则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哲理名言。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一书中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画,主张“公正即和谐”。16世纪以来,在文艺复兴、产业革命的影响下,西方的一些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力求构建公平和法治的社…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思想史上,正义或公正范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最早的正义思想产生于古希腊神话中,而从哲学的高度讨论正义问题始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则作了更为全面的论述。柏拉图将正义与德性、社会分工紧密联系起来。亚里士多德除了认真给正义下定义以外,还提出了关于分配正义的两个难题。古希腊正义思想对当代正义观有深刻的影响:麦金太尔的“正义是美德”的思想受柏拉图、亚氏影响甚深,而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与诺齐克的“作为权利的正义”之争正是对亚里士多德关于分配正义的两个难题的当代回应。  相似文献   

19.
也论人性     
人生问题,是人类的一大奥秘。古今中外,不知多少人为它绞尽了脑汁。 前辈思想家们对人性的艰苦探索,为我们开拓了道路。他们提出的许多有价值的见解,留下的极其宝贵的思想资料,为我们建立科学的人性论提供了思想理论前提。但是,从总体上讲,他们的人性论毕竟是不科学的。其共同缺陷,就是都在不同程度上主张有一个超时代、超历史、全人类共同的 “天赋人性”;而这个共同的“天赋人性”,不论是善、是恶、还是非善非恶,其变化发展都有待于后天的教育或法律的约束,通过教育和法律去改变恶性,或者是发展、复归善住,以达到他们所预想的人性王国。这种 “天赋人性论”与“教育万能论”,把人性的探索引向了歧途。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人性的探讨缺乏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他们以唯心史观考察人性,错误地认为, “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  相似文献   

20.
(一) 正义(或译公正),是西方哲学、政治学、法学和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西方正义理论,虽然源远流长,观点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种正义观。第一,正义就是各尽其职。在古希腊,正义与智慧、勇敢、节制一起构成“四主德”,因此柏拉图也就把正义看成是其他美德实现的最高境界。柏拉图认为,就个人来说,当他的理性(其美德是智慧)、意志(其美德是勇敢)和欲望(其美德是节制)三者和谐地发挥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