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智慧可谓是个熟知而非真知的问题。在理论之于实践经典优先性的形而上学思维影响下,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智慧技术化——沦为制作的技艺、无根化——化为专业化的理论问题、实用化——堕落为对理论以功利为取向的投机。为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智慧被降格或扭曲为技术乃至视为实现相关目标的生产活动过程,关键是在规范性层面把握它的三种特性:以德性为根、依赖于实践理性的运用、面向"他者"的文化价值视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实践智慧的进路需要在实践学而非智慧学视域中展开,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实践智慧的类根源——人类世界作为"建设性实践智慧"的基础维度,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践这一命题、考察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性知识、认识并掌握实践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张静 《前沿》2012,(17):155-156
国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无名有实”,并且高度注重思想教育的实践化.本文在研究众多国外高校现行教育体制基础之上,分析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化的主要模式包括:“课堂教学模式”“校园环境模式”“心理咨询模式”“社会服务模式”“学校与企业联合的‘双元式'社会实践模式”等.  相似文献   

3.
姚冬梅 《理论月刊》2010,(2):174-176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不确定性是其不可忽视的本真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人是一种自我建构的生成性存在.同时也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其它要素之中。反思思想政治教育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人为割裂的现实,需要把握和利用不确定性,处理好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关系,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中间”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境界。思想政治教育的智慧存在于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把握之中。  相似文献   

4.
杨师群教授的论文《老子政治思想批判》深入批判了《老子》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实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扬弃和开新的学理探索。“杨文”的批判对象指向比较模糊,在批判中存在多重逻辑,个别论断有失公允。一是把理论与实践、价值与事实相混同,有断章取义之嫌;二是以现代学科分化视角审视《老子》思想,不予以历史的分析,有苛责古人之嫌;三是没有辩证地看待《老子》思想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厚今薄古之弊。《老子》政治思想的扬弃和开新,应当明确批判的对象和进路,整体把握“南面之术”和“有道治世”的思想主题,以及“正言若反”和“形而上学”的言说特征,在“《老子》注我”和“我注《老子》”的辩证统一中探析《老子》政治思想跨越时空的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不断传承和创新,开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应深入理解实践品格的形成思路和思想渊源,审视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的时代价值和中国应用,以满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大目标之需。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重向度理解阐释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的丰富内涵,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角度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坐标,审视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的内在机理,把握当下中国社会以及共产党执政的基本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6.
将思想和艺术相结合,探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有待于拓展,而把各种艺术手段运用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则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艺术实践教学具有美育功能、认知功能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中,以情境视角加以介入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将情境视角融入于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更是凤毛麟角。本文在人本主义理论的情境视阈下,以认知行为理论为指导,尝试将小组工作方法应用于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意结合新时代实践,借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取精用宏,化古为今,以阐述思想,遣心寄意,“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提供更丰富的智慧与经验。他指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相似文献   

9.
程单剑 《前沿》2013,(14):58-61
尽管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教学中承载着沉沉的重量,却很少被我们“真诚地”关注过,因为这是一个人们并未真正接纳的场域。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施行过程中,异化现象凸显出来,出现了行为上的“虚化”、观念上的“离化”以及样态上的“同化”的倾向。本文在分析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若干异化现象的基础上,探究异化现象的成因,提出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进行课程救济。  相似文献   

10.
张东亮 《人民论坛》2014,(5):131-133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殊的认识实践活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施加”、“迎合”、“形式主义”、“教育者权威”等误区。应反思、廓清这些误区,把握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并有效应对之,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促进其价值和根本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积极活动着的显性主体实际上受到一定社会对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即“隐性主体”的支配和制约,“隐性主体”作为显性主体实践的根本依据和行为尺度,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始终,并表现出相应的主体功能和特征。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生成、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评估三重视角分析“隐性主体”的存在与作用,并对思想政治教育“隐性主体”概念及研究“隐性主体”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进行探讨,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建设,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与实践教学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缺失的原因之一,在于对传统教学实践的理性主义理解,对“实践”概念的技术性运用。要改变其局限性,就要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向转变,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的教学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3.
将交往实践理念引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全程,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变革、发展的哲学基础的积极反思,是思想政治教育把握时代精神、发挥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顺应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多极主体互动中个性发展需要,是谋求教育主体在理解共生基础上普遍交往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不只是应然追求,也具有深层的实然意蕴.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其存在的前提,是以“人”为其本质的根源,是以“人”为其价值的中心,是以“人”为其发展的指向.思想政治教育人本的深层意蕴是存在论、本质论、价值论与发展论的整体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其发展的起点和归宿,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意蕴的集中体现和最高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人本实践具有广泛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之“源”,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之基。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具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文本的风格,如载体的多样性、内容的意识形态性、价值的实践性、目标的明确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风格,对于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文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研究领域,开辟新的研究视角,都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化战略转型的持续推进,公安机关“智慧政工”平台建设呈现出敏捷性和可持续性的全新特点,具有新时代独特的价值意蕴。公安机关智慧政工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其本质内涵集最全面的集成和一体化运营服务,以实现公安机关智慧政工服务全生命周期创造最大化价值,亟需从“六模型”视角积极探寻“智慧政工”建设新路径,落细落实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创享数字化转型中公安机关智慧政工服务新效能以实现公安专业化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社会实践教育思想在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意义。马克思倡导辩证把握社会实践的教育功效,实践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个体实践思维方式的形成,又要关注实践思维在实现人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毛泽东继承、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实践教育思想,指导中央苏区的革命教育,广泛开展群众社会教育活动,苏区形成了"全民皆师、全民皆生"的社会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厚生"思想强调重民养心、以人为本,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人、自然、社会以及自我之间的融通,不断反思、调整生命与精神世界的关系,在理性与感性相互平衡中探寻存在与发展的价值。应将"厚生"思想运用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挖掘其文化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筑牢人文思想之基。  相似文献   

19.
近三十年,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取得了丰富厚重的研究成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时代并肩同行,经历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立论发展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结合创新期、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融合探索期三个阶段,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基本问题将得到更深层次的阐释,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将侧重学科交融,主题研究将注重机制的整体协同效应,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双思”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加深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的认识 ,坚定“四信”;有助于广大干部和群众进一步认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 ;有助于我们把握现实思想教育活动的特点 ,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