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作为防止和杜绝用人制度腐败的重要措施,党政干部任前公示已在各地广泛实行。这是群众路线在选拔干部工作中的体现,它有助于扩大群众知情权,有利于加强对干部工作的民主监督。因此,干部任前公示的信息越翔实、公布的范围越广、公布的渠道越宽就越能扩大民主的覆盖面,越能搜集到更广泛的民情民意,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精准度。但是,一些地方的公示却呈简单的"公式"化倾向,公示方式和内容仿佛一个"脸谱",只有拟任用人员  相似文献   

2.
福利企业及其残疾职工数量锐减,逃税事件频发,核心原因是福利企业的定位不准。由于福利企业具有与社会企业相同的发展背景,具有社会企业的"双底线"特征等,故应定位为社会企业。实现福利企业的社会企业定位,要从伦理、制度和监管三方面努力:在伦理激励方面,福利企业应以标识为其外壳,以社会企业家精神为其硬核;在制度回归方面,要通过适度增加财税优惠、设立福利企业联盟、"众筹"融资制度等保障其经济性底线,通过建立资产锁定与红利上限制度、加强外部监管等保障其公益性底线;在监管优化方面,应从监管机构、监管内容与监管过程三个层面加强监管,以确保其社会企业定位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杨诚 《党政论坛》2005,(5):41-42
杨诚的"行政公告与公示制度应当规范"一文认为,随着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公告与公示已逐渐成为行政公开的两种重要方式,可以预见,随着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推进,公告与公示的使用频率会日益攀升。然而,从当前公告与公示的使用情况来看,公告与公示不分的现象还较为严重,对公告制与公示制的准确推行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很有必要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4.
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俊  宋惠民 《理论探索》2006,(3):155-157
公示公信原则作为物权法制定、解释、适用、研究的最基本原则,其效力贯穿物权法始终,在物权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物权公示的理论基础是物权的对世性和排他性;公示公信原则优于公示对抗主义国家的公示原则,同时也优于无因性原则,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物权变动规则,应将其精神贯彻到物权法具体的法律制度中。  相似文献   

5.
李勇 《学理论》2013,(2):20-21
2012年7月10日,淮安颁布了《关于同步公示拟提拔干部财产的暂行办法》,并在8月1日起正式实施。缺乏顶层设计是当前干部财产公示最大的障碍和困难,淮安强势推进官员财产公示,凸显淮安决策层的政治勇气。淮安的官员干部的财产公示,一方面,敢于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敢于触碰财产中的"敏感点"。另一方面,淮安以"新提拔干部"财产申报公示为突破口,意在缓冲社会阻力而得以有效推行,减少改革成本,为以后的分步实施积累能量和经验,实现了财产公示的软着陆。精巧的制度设计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是淮安决策层的政治智慧。淮安的财产公示制度,虽然还存在着种种缺陷,但是,它已经对淮安的政治生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可以预见未来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各国的财产体系均是由两部分所组成,其一为债权,其二为物权。债权是人体之血液,物权则是人体之骨架。物权公示制度的理论基础是物权行为理论,物权公示的内容包含物权公示的方法与物权公示的效力。目前我国在严格意义上讲并没有物权公示制度,物权公示是司法性质还是行政性质的划界模糊,实务上较为混乱。  相似文献   

7.
信誉、信任和信用构成了共享经济运行结构中的"软基础",成为了消费者判断共享经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基本要素。共享经济的"软基础"关系到这一新经济业态的形成、运行和发展。在我国,"包容审慎"的监管策略促进了共享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共享经济的信用监管通过信用评估对其相关主体的未来行动能力进行判断,具有稳定、连续、可量化的特性,有助于巩固共享经济的"软基础",稳定共享经济的信用水平,能有效消除共享经济的监管歧视,还是多元主体开展合作监管的抓手,因此信用监管与共享经济有很好的契合性。为了提升共享经济的监管效能,要加强对信用监管顶层制度的设计,推广信用监管工程,更为重要的是要消除信用信息的共享壁垒,净化信用信息数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行的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具体内容和运作方式与国际上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有所不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财产公示是这个制度体系的核心环节。领导人具有坚定的决心并带头示范,走法治化道路,建立完善体系,遵守公开原则,有健全的配套措施和制度,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实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基本经验。我国要真正建立起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同样需要高级官员率先垂范,走法治化道路,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辉 《行政论坛》2015,(1):93-96
为充分借鉴和吸收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已有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与公示制度的先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的领导干部财产公示制度,实现中国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规范公职人员道德操守和法律意识,文章运用对比分析和实例论证的方法,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总体部署及现行的法律法规,力图在提升我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公示法治化速度,确定适格的申报主体,完善财产申报公示内容和完善金融制度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0.
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宣布了全国430个先进集体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095名先进个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据中华全国总工会介绍,这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推荐和评选用时两个多月,并经过了"本单位公示-全总初审-省(区、市)公示-全总复审-全国公示"的"两审三公示"的严格筛选,最大限度地挤出了"劳模"称号中不该有的"水分"。据称,所有推荐对象都是自下而上产生,并经过了职工大会或居民会议讨论通过。推荐的企业和企业负责人,都经过了当地县以上工商、税务、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人口计生等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负责人还经过了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推荐人选是党政机关干部的,都经过了纪检、监察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征得了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的同意。在地方公示期间,根据群众举报和安全生产管理等部门的意见,对这些"劳模候选人"调整了4个集体、12名个人。全  相似文献   

11.
从1999年 5月开始,湘潭市在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先后对 6批 54名拟提任县级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实行任前公示,市辖 5个县市区也对 9批 40名拟提任科级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实行任前公示。 任前公示符合上级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实施任前公示既符合上级的精神,也突出体现了扩大民主、加强监督这个目标取向。 任前公示顺应了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由于过去干部工作某些方面透明度不高,群众一方面迫切希望更广泛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和进一步成熟,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监管问题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显现出来。面对世界资本市场的高速前进和一体化进程,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的监管制度无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将在探讨信息披露监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背景前提下,着重剖析我国证券市场现有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不足和缺陷,并提出相应的信息披露监管制度完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执政风险的视角来看,官员财产公示等不得,它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迫切需要,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是国外成功经验的有益启示;但也不能不讲方法步骤,否则将在政治上引发一定程度上的局部官场震动,在经济上引发非法资产转移潮,在社会上引发部分群众心理不适甚至是失当行为,在国际上被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制造事端。为此,执政党应在科学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加强官员财产公示顶层设计,在各个层面和部分地区先进行试点,建立健全官员财产公示的配套制度,稳步推进官员财产公示。  相似文献   

14.
《理论视野》2009,(10):64-64
《南方日报》2009年10月15日刊登羽戈的文章指出,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在现代中国的行进,怎么看都像是一场限制公权力的漫漫长征。虽然十七届四中全会对财产公示有了进一步的规定,但总体而言财产公示依然处于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上海烟草工业印刷厂工会在党委、厂长室的领导下,参与了政务公示工作,履行了工会工作职能,为提升企业民主管理水平,加强对企业领导者的监督。一、在新形势下公示管理形式探索的重要意义在进入新世纪,按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目的,建设好企业,确定企业领导干部管理形式,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并加快发展的保证。因为,要把一切符合市场规律和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信用体系的运转以国家对个人信息的利用为前提.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个人信息利用呈现出可能减损个人权益的"最大化"特点,这与其背后的国家治理逻辑密切相关,即基于国家认证和规制监管的需要,国家治理吁求"最大化"地把握个人信息,技术治理则强化了国家能力而使此种需求得以满足.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的背景下,信息利用需遵循个人保护逻辑,通过法治形塑国家治理,促进国家治理能力输出的规范化.为此,应加强对技术治理的法治约束,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伦理性,建立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激励机制,从而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个人信息处理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7.
《科学社会主义》2021,(1):152-161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监管是我国在"放管服"改革过程中所创新的一项重要制度。通过政策引领、法律保障、实践创新,信用监管不仅仅成为支撑"放管服"改革的基础性机制,也成为推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信用监管应当以问题为导向,从制度化走向更加严格的法治化。强化法治引领、切实保护权益、加强社会共治,这是我国信用监管创新的重要方向,也是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以公开强监管,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主要适用于金融监管特定领域的特殊制度安排,到日趋扩大适用的新型监管手段,信息披露实践正在快速发展。对其进行理论总结,提高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及其执行的规范性、科学性,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命题。本文提出,信息披露属于行政监管举措,其权力来源于法律的一般性授权,其制度架构关键在于主体、内容、渠道、责任等的具体明确,其实效有赖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其普及运用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有关方面向社会公示了3086家北京市2004年度"守信企业",这些"守信企业"在企业年检中将享受免于审查的待遇。 "免检"常常被作为职能部门的奖品奖励给那些被职能部门认可的对象,但眼下,人们对"免检"制度的质疑之声越来越大。 从工商部门的角度来看,让"守  相似文献   

20.
公示制度就是在干部任职前,将拟提拔任用对象的任职情况,在一定时间长度和一定空间范围内向社会公开,进一步征求群众意见的方法。公示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广度是公示公告必须明确规定的两个必备要素。那么,如何界定公示的时空单位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