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人类的自觉和为人的价值取向。为人的价值取向是任何一个文化所内含的要求。任何一种文化都内含有以确保群体内部和平和稳定为价值取向的和谐特质。构建和谐文化需要处理好文化的和谐特质与非和谐特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和谐的思维方式与非和谐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白杨青 《学理论》2011,(34):49-50
2006年,胡锦涛就增强我军"软实力"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我军的政治工作有着独特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文化工作伴随我军思想政治工作代代传承,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促进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动力。技术科研部队人员构成不同于一般单位,有学历高、年轻化、所从事业务性质特殊、保密度高等特点,人员思维敏锐,却缺乏与外界交流。技术部队必须增强思想工作的效能,以先进的思想文化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1)
目前中国人的公共空间意识淡薄,游客在景区涂鸦这种公共空间意识淡薄的事件层出不穷。中国人目前公共空间意识淡薄有其历史渊源: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主要是等级森严的熟人社会,公共空间极其狭小。等级森严的熟人社会文化使中国现代文化缺乏平等博爱的公共空间意识基因。此外,中国文化的整体思维和模糊思维阻碍了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分化。目前中国社会个人主义盛行,整个社会过分重视对经济资本的追求,忽视了对公共空间意识的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一种系统的公共空间意识的生产,学校、公共机构和国家制度各负其责。  相似文献   

4.
冯新宇 《学理论》2012,(10):241-242
党的政治优势体现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认为高职和谐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是构建高职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征包括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礼仪制度等,必须通过党的政治优势去占领思想文化制高点,形成组织工作聚合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性,以此进行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是在实践的哲学思维方式下提出实践和现实的人的。实践的哲学思维方式是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扬弃。在实践的哲学思维方式下,实践与现实的人的关系是一种相互规定、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实践赋予现实的人以现实性根基;而现实的人则赋予实践以丰富内涵。脱离实践,现实的人就会被抽象;而脱离现实的人,实践同样会陷入抽象化、甚至神秘化境地。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初步展示了这种新思维方式,也进一步显示了实践与现实的人的关系。理解马克思实践与现实的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树立实践的哲学思维方式,否则,依然会陷入传统哲学的抽象思辨。  相似文献   

6.
人与文化是一对高度相关性的对象性的范畴。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网络文化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人的实践方式的变革,极大地增加了人的自由时间,拓展了人的发展空间,增强了人的自由个性;而且也会僵化人的思维方式、弱化人的组织方式、异化人的行为方式、虚化人的实践方式、极化人的距离方式。在网络环境下,人的存在方式呈现出积极与消极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法治思维蕴含着有利于公民文化培育的"基因",这些"基因"主要体现为:法治思维是权利思维,其蕴含的权利观念有利于公民文化的培育;法治思维是规则思维,其蕴含的规则意识有利于公民文化的培育;法治思维是责任思维,其蕴含的责任观念有利于公民文化的培育;法治思维是理性思维,其蕴含的理性精神有利于公民文化的培育;法治思维是平等思维,其蕴含的平等理念有利于公民文化的培育;法治思维是宽容思维,其蕴含的宽容思想有利于公民文化的培育。我国公民文化培育的基础在于用法治思维加强普通公民的公民文化培育,而关键在于用法治思维强化领导干部的公民文化培育。  相似文献   

8.
郝淑芹 《学理论》2010,(29):183-184
马克思的人性论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走向和谐提供了的理论支撑。从马克思的人性视角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和谐构建进行分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和谐构建离不开人。人类个体需要的多元性与整体性也必然要求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均衡发展,从而促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走向融合。只有用马克思的人性理论指导两种文化的和谐发展,才能使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鄢勇俊 《理论导刊》2021,(2):116-122
习近平关于风险治理重要论述有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其核心理念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民为邦本"的人民至上理念、"威武不能屈"的斗争精神以及"天下大同"的追求向往,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等思维方式。同时,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什么?有一种回答:哲学就是哲学史。这是因为哲学是一种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是一种思想性的历史,总览哲学,哲学史这一纵与基本方式和当代哲学观这两横而构成,对哲学自身的追问、解释和回答的关键就在于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解释和反思哲学是一种不同于常识、科学、艺术思维方式的思维方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哲学的思维方式是"反思",那么何为"反思"?这并不是指我们常识意义上的反复思考,而是说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的思维方式。而对反思的进一步认识,更需要我们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入手进行讨论。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历史进程出发,重新理解思维和存在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合理性,并且从此问题到哲学的思维方式即"反思"的思维方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认知逻辑摒弃了作为思维立法者的观念,在语言基础上涉及人;在研究方法上关心人;在学科体系上以人为中心,从语言、心理、脑与神经、文化与进化等多方面介入对人的生理、心理、语言和文化进行研究。认知逻辑中蕴含的人学思想对于执政党进一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丁石  程相春 《学理论》2009,(12):225-226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乏分,从广义上看,文化是无孔不入和相当复杂的,所以梳理文化问题的难度也较大。从狭义上看,我国当前的文化大体由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组成,所以和谐文化的建设方向原则上应是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成果,大胆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尽快建立起扬弃积极文化成果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有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3.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领域.本文定义了辩证思维,阐明了辩证思维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如何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论述了辨证思维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智玉  柴瑞桢 《学理论》2012,(24):30-31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于1873—1886年期间陆续写作的一部未完成的哲学著作,是一本学习科学哲学的重要著作.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中论述了辩证思维的重要性,指出辩证思维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自然科学应该复归到“辩证的思维”;在《辩证逻辑和认识论,关于认识的界限》一文中也强调了“只有辩证的思维才是合理的”.总的来说,辩证思维是辩证法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其实质在于辩证.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9,(11)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理论深刻地批判了发达工业社会的极权主义特征,即政治对立面实现一体化,人们的生活方式被同化,高层文化符合现实,人们的思维方式成为单向度的。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政治、生活、艺术、思想领域等都是单向度的,人们丧失了批判、否定的能力,成为单向度的人。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单向度的人"理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加强人的独立思考与判断,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丁素 《理论导刊》2003,(12):50-52
思维方式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浸透于文化活动之中,包容于文明进步之内,是对先进文化生成和发展起支配作用的稳定因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虽优势甚多,但其整体性的落后事实决定了它只有走积极改造和向现代性转换的道路,才能使中国文化重振雄风,引领世界文明的主流。只有从思维方式的普适能力上求突破,从开放性上找出路,从思维功能的完善建构中求发展,先进意识和进步源流才能在中国文化的母体中孕育勃发。  相似文献   

17.
刘娟 《学理论》2012,(28):234-235
思维方式作为文化的本源和重要内容,与一国德育传统形成有极大的关系。中美德育具有不同的特征,从文化视角来分析,可以找到根植于两国文化传统中的影响因素。美国文化基本上可以归属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则归属于中华文化,这两种文化传统中最根本的差异是思维方式的差异,即概念思维方式和意象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最终决定了中美两国在道德教育上的种种差异。  相似文献   

18.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时代精神 时代,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它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动的。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时代精神中的“时代”,强调的是一种精神的时代性,是一定时代的精神主流和基本价值取向。而时代精神的“精神”,强调的是在一定时代为广大群众在思想上认同、在行动上践行的一种文化潮流,是一定时代的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9.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实质有三种主要观点: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三种观点互有参差,其中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既不认同传统物质本体论,也不赞同实践本体论,而指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是把握并贯彻活生生的具体的和现实的人的观点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把实践观点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去理解人,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构成一种可称之为实践论的世界观.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具有极强的哲学解释魅力,然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之后仍问题丛生.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与国学传播热潮是当前历史时期同时存在的两种文化现象,正确界定二者关系应该避免对立思维、割离思维、替代思维、问题思维等四个误区,寻找二者的契合有利于国学传播的健康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