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基于社会形态跨越式发展的思想,延续了长期以来关于世界革命"寻找信号"和"两极相联"策略的思考,针对性地提出了俄国策略。俄国策略在马克思恩格斯在世之时并未实现。到列宁开创十月革命道路,主客观条件都发生了巨变。列宁努力在理论和实践弥合俄国策略与现实发展的冲突,同时将革命的成功实践不断理论化。对马克思恩格斯俄国策略与十月革命道路进行比较,有助于更好地阐释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问题"进入马克思理论视野的根本前提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马克思在世界历史视阈对"中国问题"的理论考察,不仅以"两极相联"为原则阐释中国社会变革和国际世界的深刻联系,更重要的是公开表达在"中国问题"上的价值正义,从国际维度对"中国问题"的异质性做出论证性揭示。当今时代,与世界文明进程相交融,坚持话语创新,丰富"中国话语"理论体系,增强国际范围的中国话语主动权,这是合乎马克思"中国问题"理论逻辑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3.
独联体国家发生"颜色革命"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联体国家发生"颜色革命"的内因主要有一是国家贫困和严重贫富不均,破坏了国家社会稳定的基础;二是官僚腐败严重破坏了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政府权威的公信力;三是缺少适应经济生活转型的国家意识形态,使国家转型过程出现比较混乱的现象,人民群众对执政政府的良性预期大打折扣;四是世界民族分立主义泛滥,为"颜色革命"火上浇油.发生"颜色革命"的外因主要有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领域的全面渗透,大力输出"民主"的结果;二是国际宗教政治势力大力渗透,为"颜色革命"推波助澜;三是国际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在"颜色革命"中扮演了冲锋陷阵的角色.认真研究独联体国家发生"颜色革命"的成因,对于我们抵御和平演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秦以降,中国即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这种国家延续了漫长的岁月。不过,在“长期统一”的传统国家形态之下,中国传统社会与国家之间却保持着“长期疏离”,地方社会封闭的“小统治者”实际上控制着基层社会的运行和秩序。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政治革命,建立了新的国家政权。在此基础上,新国家对旧有社会结构进行社会革命,以政权的力量建构了新的社会形态,包含改革社会结构、培育民众对国家的认同,进而建立长期稳定的执政根基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构现代国家的双重革命,源于党建立国家政权与推进社会变革发展的双重使命。这种通过双重革命进行的现代国家建构,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超越:它既超越了传统国家的社会历史形态,也超越了西方理论的现代国家建构逻辑,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建构实践,具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国家建设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抱有世界革命的理念。新中国刚建立时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破坏、颠覆活动和经济、政治上的种种困难,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不得不把对外工作的重点放在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上。当时毛泽东宣布中国实行"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这个命题,从表面来看是指中国革命这个局部同世界革命的全局之间的关系。但是,二者的关系,同一般事物的全局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不完全相同,它有很大的特殊性。因为世界革命的全局是由许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历史文化传统各异、自然地理条件悬殊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这样极其复杂的各个局部构成的。各个局部之间存在着象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等根本的差异。因此,各国革命同世界革命之间,既有互相影响、互相援助不可分割的联系,各国革命自身又有着自己的独立性。中国人民如何认识中国革命同世界革命之间的联系、中国革命在世界革命中的地位;在实践中如何坚持中国革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总书记的讲话,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郑重宣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和执政党的强烈历史担当、无畏政治勇气和深沉忧患意识。带领人民进行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目的,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伟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奋斗征程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党的自我革命是伟大社会革命的根本政治保证,伟大社会革命之所以能宣传发动、广泛开展、向前推进、持续胜利,得益于始终保持着彻底自我革命精神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8.
买办原本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由于其依附洋人的经历和"代理人"角色,在革命动员中,经过政治宣传和诠释,买办话语被扩展到泛指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利益服务或与之密切相关的中国人。买办在一定程度充当了革命年代社会动员和反对西方势力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9.
过去4年,发生在几个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曾经被西方国家看成是推翻一个国家政权的"香饽饽"。但现在,上演了"玫瑰革命"的格鲁吉亚、"橙色革命"的乌克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进行的法治建设是一场具有深刻意义的法治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的历史构成当代中国法治革命的重要历史背景,改革开放及其新阶段构成法治革命的现实背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构成法治革命的政治背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成法治革命的法治背景与直接动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形成法治革命的基本维度,观念与精神革命、价值与原则革命、规范与制度革命、国家治理革命成为法治革命的核心主题,思想革命、思维方式革命、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革命则构成法治革命的主体意涵。法治革命和包含着法治革命的"社会革命"始终彼此支撑、相互塑造而共同融合在一起,它们始终处于进行时之中。  相似文献   

11.
列宁作为世界伟人是同十月革命的胜利,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立密切相关的。尽管列宁创建的国家制度在今天的俄罗斯已经消失,但列宁的历史伟绩,以及列宁一生中所展现出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的。列宁之所以是一位世界伟人就在于他始终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出了十月革命的历史选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即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正因为列宁在整个政治生活中始终把握住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才不拘泥于对历史发展陈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第一,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威胁。苏东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把"西化"、"分化"的重点转移到中国。他们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先发优势,宣称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是国际通行的"普世价值",趁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强迫或引诱他们认同西方价值,从而实现文化同质化,以达到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对社会主义国家尤其对我国实现和平演变的目的。第二,新科技革命造成的社会变迁淡化了两大意识形态的差异。有学者指出,新科技革命导致了人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世界政党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使命,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分裂状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选择了实现赶超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形态,从而能够很快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将中华民族引向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从根本上扫除了中国历史前进的制度障碍。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必然逻辑,它既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历史虚无主义的"革命制造"论、"革命破坏"论及其"误入歧路"论是从唯心史观出发得出的错误谬论,背离了近代中国的历史真实。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革命,实质是否定作为革命必然逻辑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发展寻找没有历史依据的另类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然通过一场以社会主义为定向的社会革命,才能在自身的实践进程中实现。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实践学说有力地贯彻于中国道路的历史性实践,为这场社会革命确立了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明了现代世界的本质内涵以及世界历史展开的必然方向,将人民群众及其物质实践活动作为历史主体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获得了科学真理性。从哲学理论的原则高度阐明马克思实践观的革命性质及其与中国道路历史性实践的辩证统一,为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变革与历史性成就确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主义新人学说中国化的两次飞跃湖南师范大学谭献民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决定着社会改造与人的改造是两位一体的历史任务,中国人民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就必须把改造社会同改造国民性统一起来,而且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革命是一场话语革命。从话语视角看,西方传统哲学历史是形而上学话语的发生史,马克思的哲学话语革命就是对西方传统哲学话语的根本性颠覆和改造。从话语逻辑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话语的思辨逻辑转变为现实逻辑;从核心范畴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话语中的知性范畴转变为生活范畴;从话语受众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的小众话语转变为大众话语;从话语功能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解释世界的话语转变为改造世界的话语。  相似文献   

18.
郑浩 《侨园》2012,(6):30
自古以来,欧洲一直是个地理概念,可是,纵观今天的欧洲,已近乎一个国体概念或一个政治概念了.欧洲原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使欧洲先去了中心地位.一些政治家认为,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在两极世界中求得生存发展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因此战后不久,欧洲联合运动便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亚、中东北非以及独联体国家接连发生了旨在推翻当权的颜色革命。如2003年格鲁吉亚玫瑰革命、伊拉克的紫色革命、黎巴嫩的"香柏"革命。2011年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及其所引发的"阿拉伯之春",2014年春乌克兰的"二次颜色革命"等等。这些国家公众抗议都采用了一种颜色或花朵,作为一种标识来辨认他们的支持者并代表运动的特征,故称颜色革命。颜色革命的运动有一个共同点,即,都试图引进"来自底层的民主"以实现他们所倡导的社会政治转型。尽管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拥有共  相似文献   

20.
中国拥有五千年连绵不断的历史文化,中华文化在悠久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自己想象和建构世界的世界秩序图像,即集宇宙天道秩序、人文政教为一体的"天下"体系。当中国仍然深陷于中国朝代更迭的超稳定结构中,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时,现代性在西方世界加速生长,以民族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民族国家不断形成,并进而形成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现代世界体系。公元1500年左右的地理大发现,加速和深化了世界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古典中国的"世界秩序图像"无可避免地与西方近代以来的世界体系相碰撞。这种碰撞既是空间维度上的中西之间的碰撞,也是时间维度上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碰撞带来的历史事实就是近代中国的现代转型危机。为应对现代性挑战,中国走上了以民族主义为理论基础来实现现代国家构建的道路。迄今,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仍未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