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结合外宣翻译的特点,分析语用移情在汉英外宣翻译中的应用和意义,并进一步讨论移情的度及其对宣传效果的影响。认为译者对移情的适度把握应该以预期读者群和读者的动态反应为参照,以译文不仅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原语文本的文化民族性,又能被译文读者所喜闻乐见为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我国的外宣翻译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践工作。在"一带一路"的契机下,如何做好陕西当地土特产外宣翻译工作,即如何用既符合语言语法规则及表达习惯,又能准确表达陕西土特产的特有元素和文化来进行对外宣传翻译,成为了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陕西土特产外宣翻译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实际意义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培养外宣翻译人才、提升外宣翻译内容质量以及提高企业外宣能力这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性参考意见,以期达到推进陕西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一、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薛金祥 《学理论》2012,(30):207-208
采用问题式路径研究外宣翻译中几个重要问题,提出外宣翻译中的"外宣"并非其目的而是方式;"外语"是"终点"而"汉语"并不一定是"起点",因此外宣翻译除了"汉译外",还应该包括"外译外"和"外译汉再汉译外"。此外,外宣翻译的最佳译法并非"归化"或者异化,而是"合化"。  相似文献   

4.
外宣翻译有其特定受众与特殊目的,因此,此类翻译在翻译原则、翻译策略上皆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翻译。通过具体实例,着重探讨了译者主体性在外宣翻译中存在的必然性以及译者通过对原文调整、删减、适当解释和补充等策略实现其在外宣翻译中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四川要对外开放,必须搞好大外宣工作。大外宣包括对境外和省外的宣传。要运用可利用的一切媒体进行外宣。提高外宣实效,应建立各项外宣工作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6.
曹万忠 《学理论》2009,(28):175-176
在翻译发展过程中,人们历来都是给予译者最多的关照,而读者却被视为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当今随着翻译学的发展,读者在翻译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越来越得到重视,读者成了作品意义的建构者之一。本文回顾了以往几种翻译研究模式,同时评介建构主义翻译研究新模式,结合翻译标准的演变,辩证看待读者地位的嬗变,折射出建构的翻译学中一个新的读者形象。  相似文献   

7.
根据奈达的"读者反映论",读者给予文本生命力,读者的理解是文本意义的所在,每一次阅读都是对文本的又一次全新的诠释.我们翻译任何作品,目的都是为读者服务.如果译者不顾读者反映而自行其事,其翻译绝不能算是好的翻译.作为奈达等值理论(Equlvalent Theory)重要组成部分,"读者反映论(Reader's Response Theory)"在中国翻译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得到高度重视.以荆州店名为例探讨中英双语店名的翻译特点,以奈达的"读者反应论"为指导,提出英汉双语店名翻译的"四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为做好这一新时期的外宣工作就必须按照省、市、区委的总体要求、总体任务和目标,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社会关注的各种焦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就如何加强乡镇外宣工作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果笑非 《学理论》2013,(30):296-297
外宣翻译主要存在两类问题:语言内错误和语言外错误。其问题映射出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缺失,从中获得两方面启示:一是改进英语基础知识教与学,努力夯实学生语言基本功;二是加强跨文化教与学,培养和提高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0.
将接受美学运用到对翻译过程的理解,能更系统地看到读者期待视野对翻译行为的影响。选取了清末政治小说与侦探小说的政治化接受翻译作为典型事理,具体分析了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读者期待视野对小说翻译的影响,以及这两种文类的翻译小说对本土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广告翻译的研宄都是单纯的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这样的研究方法显而易见的忽视了广告的社会性功能和美学功能.德国文艺批评理论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一读者期待视野为我们研究广告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这样的理论视角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广告翻译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两次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过程;读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而第二次视野融合,即译者头脑中的潜在文本和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过程在广告翻译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础,对翻译研究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本文以语境为出发点,讨论了关联理论对小说人物对话翻译的指导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寻求与原文的最佳关联、调节译语与译语读者语境的互相显映,才能实现原作者、译者、译语读者的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大国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展形象"的重要使命任务,明确了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工作要求,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外宣工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指明了方法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外宣工作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同时也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2)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推进,以及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临近,南京旅游网络外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南京网络外宣仍然存在内容贫乏,形式单一等问题。尝试从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文网络外宣着手,分析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能够改善南京旅游英文网络外宣的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英文旅游网站建设要注重内容的全面性;旅游网络外宣要不断丰富宣传形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王庆 《学理论》2012,(21):165-166
在诗歌翻译中,郭沫若提出了著名的"风韵译"翻译理论,该理论以意译和归化策略为导向,以读者接受为基准,诗人译诗,以诗译诗。并以郭沫若最后的译作《英诗译稿》中的译诗为例,表明"风韵译"在其翻译实践中,增强译诗的可读性,力求让读者接受到原诗的神韵意境,彰显郭沫若在中国诗歌翻译史上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8月23日,全国外宣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黄坤明指出,十八大以来党的对外宣传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入推进,引领外宣工作取  相似文献   

17.
薛金祥 《学理论》2013,(18):274-275
翻译伦理一是指译者自身的素质;二是指译者对于译入语文化的伦理责任;三是指译者对原作者及读者的伦理责任;四是指译者的翻译态度以及行规。译者树立正确的翻译伦理荣辱观对于翻译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译者应具体做到:以热爱、弘扬祖国的语言文化为荣,以损害祖国利益为耻;以重视再现原文、原作为荣,以胡译、乱译为耻;以对读者负责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精益求精为荣,以粗制滥造为耻。这种才能保证翻译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翻译活动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人类社会活动。随着翻译研究扩展到文化领域,伦理日渐成为翻译学者们探讨的话题。翻译学的发展也呼唤翻译伦理学的建立。作为一项关系复杂的社会活动,翻译的伦理具有多面性,主要有忠实原作的伦理、对目的语读者负责的伦理、译者的职业伦理、丰富目的语的伦理以及宗教伦理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根据翻译的目的论,人类的翻译行为具有目的性,译文要与其读者的接受程度为标准;而商务合同属于法律文本,其选词、用句具有明显的契约体特点,因此译文要在目的论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以体现法律文本用词准确、结构严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杜小丽 《各界》2008,17(11)
本文从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要求出发,探讨英语课文译文的价值取向和翻译策略选择,提出课文译文要坚持"异化"原则,并列举实例对课文归化式翻译的若干缺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