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陈雁 《学理论》2013,(17):330-331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的组织者、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服务者,在高校人才培养上肩负着重要职责,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产生具有广泛的危害,包括影响辅导员自身的心身健康和职业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辅导员自身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危害性应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规避。  相似文献   

2.
王静 《学理论》2013,(21):347-348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仅影响该类人员的身心健康,还对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在阐述职业倦怠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试图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减少职业倦怠现象,增进工作积极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7)
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年女教师是教育系统中的特殊群体,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制约这个群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能够缓解和破除职业倦怠,可以从个体因素、组织因素、职业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多重角色冲突与女性生理因素是个体因素;教育改革带来的压力、教育评价体系带来的困惑、高工作负荷是组织因素;社会评价、工资待遇、教师的职业特点是职业因素。  相似文献   

4.
刘红星 《学理论》2014,(3):267-268
工作职责不清、期望值过高、报酬及地位低等因素是当前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甚至离职的主要原因,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加强和改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改进方向。主要论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感产生的原因及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4)
随着社会对教师的期待越来越高,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学教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许多中学教师在高压力下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教育目标,甚至对自己一直钟爱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怀疑,这种现象对当代教育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了解中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得出解决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如下: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改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有助于降低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林玲 《学理论》2012,(31):224-225
高校辅导员,已成为易患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鉴于其在人才培养上担负着重要职责,这将对学生、自身及学校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在梳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内涵和表征、深入探究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的基础上,提出缓解和改进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以实现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校园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王翠华 《学理论》2014,(6):262-263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考察其形成原因有二,一是辅导员队伍本质职责的弱化并呈现无限扩大化的趋势,辅导员社会身份定位模糊,工作内容泛事务化。二是辅导员的自我认同及社会认同度较低。造成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解决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的必然出路在于辅导员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建设的创新性路径。  相似文献   

8.
万宗凤  张瑞犁  李征  胡兵  徐蕾  裴蕾 《学理论》2013,(33):337-33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同一学校的不同发展阶段体现不同特点;在不同高校之间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改善职业倦怠,增强职业自信与履职自觉,有密切联系。但是对此进行系统研究是否有意义?因此,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起点和重点,通过"解剖麻雀"和比较研究等方式,对此问题提供一些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韩同振 《学理论》2015,(3):226-227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教育管理的注意力已经从扩大学生规模转移到了高水平师资的建设上,高校逐步走上了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现阶段发展存在的压力,从以"人本管理"的思路出发,提出了教师个人、高校以及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对策:一是重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育;二是以高校为单位设立专门的教师培养组织机构;三是评价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和规范化;四是对青年教师实行签约薪资制;五是提高高校教师地位。通过上述措施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发展、成长环境,以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惠 《学理论》2013,(24):261-263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长期的压力积淀,中学语文教师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职业倦怠感尤其突出。从社会因素、学科因素、制度因素、教师个人因素四方面来阐述造成中学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不可避免的外部压力使语文教师找不到职业尊严,缺乏成就感,疲倦工作。语文教师个人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解压,不注重个人能力发展,加重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它的出现将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措施如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深化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掌握主动权;依托大数据技术开辟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课堂;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35)
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已经是"亚健康"的状态,如果不及时缓解,势必会影响教师本身以及对学生的培养。在高校教师中,女教师所占的比例也不小,而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高校青年学子的教育培养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缓解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如下:社会要为保障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学校要对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立体式引导;家庭要给予女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要有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刘庆东 《学理论》2011,(14):256-258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高校和教师应三方联动,共同推进。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要切实负起责任,构建有效的教育机制;教师要认清使命任务,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张晓宏 《学理论》2011,(35):266-26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环境的构建与优化。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是形式单一;内容与学生社会生活脱节;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盲目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路径是: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鼓励教法和学法方式的创新;提高教师的素制;注意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  相似文献   

15.
张宁  许纯 《学理论》2011,(32):205-206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团队的重要组成群体,对学生培养、学校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普遍出现的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高原现象,对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发展及其本职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应对策略是:高校为辅导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辅导员个人要更加努力。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育事业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内外因形成的三对矛盾:强压力与弱自我、高期望与低成就、强烈民主要求与缺乏科学管理.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具有调节作用.从教师自身、学校和政府三方面进行干预,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是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曹玉凤 《学理论》2013,(29):281-282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方法。目前各个高校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本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实际上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主要有四个方面因素,即: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等。  相似文献   

18.
李茂强  薛清榕 《学理论》2013,(12):95-97
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情绪、情感、行为等心理枯竭现象,已成为影响职业人士身心健康和职业绩效的首要问题。对职业倦怠因素的认知和改进,指导人们如何克服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既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组织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工作者是职业倦怠的高危群体。以深圳社工为例来探讨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风险因素及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校社会工作社团的成立与发展是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专业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对高校社会工作社团的发展困境,提出解决策略,为提升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校社会工作社团良性发展和完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提供参考依据。主要方法是:搞好性质和功能定位;界定宗旨和根本目标;提升服务能力;活动的专业化、特色化和品牌化;选好活动场地和实践基地;拓宽资金来源;完善评价机制;搞好对外宣传;有专业教师督导。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人为本即抱着以人为根本的态度、方式、方法来处理问题。高等教育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高校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要构建和谐校园,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面对教师以人为本,面对学生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