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里的“信”,就是诚信的意思。打开史册,每一个时代,都会涌现许多为了诚信而付出艰辛努力的仁人志士。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民族一直把诚信作为自己的道德根基,人格底蕴,立世之本。我们之所以崇尚诚信,一方面是诚信的宝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欺骗的可耻。  相似文献   

2.
“王场长,请问你经营的理念是什么?”“我场的经营理念是:诚信,健康。”“为什么呢?”“因为诚信是我们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础,健康是我们每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3.
格言·警句     
《党课》2011,(17):81-81
【原典】子日:“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战国《论语·尧日》【注译】因:依据,就着;斯:就,才。孔子说:“本着对人民有利的原则而让他们获得利益,不就是惠而不费吗?”  相似文献   

4.
时下,伴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一些腐败分子不断被挖出、绳之以法。人们在谈及“落马”者的原因时,常常发出“都是因为有了权力的缘故”的感慨,似乎是权力的存在导致了腐败分子的堕落。真是权力之过吗?《说苑》中记载,古代魏国公子魏牟向穰侯魏冉说:“君知夫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乎?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乎?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乎?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与死期,而死自至乎?”这一描述正好阐释了一些人的蜕变过程:官位即使不与权势相约,当了官权势也会自己找上门来,有了权势,金钱富贵也会不期而至,随即骄横罪孽也来,到了这个地步,被绳之以法,甚至被处以极刑,也同样难免了。远的不说,就当今社会中的一些腐  相似文献   

5.
王学江 《共产党人》2005,(16):54-54
诚信是指一个人说话真,办事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实待人。诚者,真也。信者,实也。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讲诚信。讲诚信,于国人来说,原本不成问题,因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老祖宗十分重视诚信,从诸多的古训中,便可看出古人对诚信的推崇:《吕氏春秋》讲:“与人共事,讲信修睦”;《弟子规》讲:“凡出言,信为行”。董仲舒的“五常”则把“信”规定为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6.
一个是东北军富有传奇色彩的统领,一个是国民党至高无上权力者的大公子和接班人:一个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一个是中苏改善关系、促进和谈的礼物;一个是辗转流沛的阶下囚,一个是踌躇满志的监护人。历史有太多的偶然和巧合,又有几许悲怆和无奈,这就是少帅张学良和前任台湾执政蒋经国先生的大半生奇缘。喜乎 ?悲乎 !敌乎 ?友乎 !“西安事变”与经国回国   1936年 12月 12日,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少帅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及其随员,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少帅没有想到…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论述,是我们建构“诚信社会”的总方略。“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遗产,其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一致的。“明礼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也是我们今天所崇尚的“城市精神”、“都市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党风促民风,以官德带民德,社会风气自然就会好转。一、“诚信”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基本美德我们中华民族素有崇尚诚信、耻贱伪诈的传统。挖掘、梳理传统诚信道德,批判地继承这一道德精神遗产,对当代社会生活和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启迪价值。诚信作为…  相似文献   

8.
辩、怨、悔     
屈兴岐 《奋斗》2002,(8):56-56
地球上的事实在不好琢磨、把握。谬论,不用说自然要生出恶劣的果子的,可真理就生不出恶劣之果么?否!若干年来,我们就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经是好经,坏的是让歪嘴和尚给念歪了。还有,政策是好政策,就是“肠梗阻”了,没有贯彻好,贯彻不了。而更把人耳朵磨出茧子的是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口头禅了。  相似文献   

9.
“自讼”语出《论语·公冶长》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看来孔老夫子是机‘自讼”当作自我修养的很高境界的,以至于对人能否达到这种境界持怀疑态度,所以他说:“算了吧!我还没有见过有谁看到自己的过错就能‘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呢。”说来也是,悠悠往古,能够像“汉大丞相”诸葛亮那样,因错用马稷,失守街亭,就上疏自责“明不知人”,“授任无方”,请求“自贬三级,以督厥咎”的,能有几人呢?然而“自讼”,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我批评,对于我们共产党人,却是不可须臾离之的传家法宝。在我们党的历史上…  相似文献   

10.
常省吾身     
高占祥 《共产党人》2006,(10):23-23
吾日三省吾身。——曾子“省”就是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我们的先人,十分重视自省,主张用自省的方法,对自己的道德表现作出评价,从而改正过失,鞭策自己。古人有许多关于自省方面的论述,今日读来仍醒人心目。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意思是看见贤人,便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要自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就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了?教师传授…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下,等而下之。”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就是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经典。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叫经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叫典范。换句话说,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这样的书不读,读什么?读了《为什么读经典》,我方明白读经典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1、真理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这个问题在我们所有的哲学教科书中都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在本体论上主张物质一无论,相应地,在认识上就要主张真理一无论.一元真理观是正确的,多元真理观是错误的,这就是教科书的结论.笔者认为,这个结论原则上可以成立.但是,在哲学上,简单的结论往往在消除了问题的同时,也封杀了人们对复杂性的深索,钝化人们思维的敏感.2、何谓“一元”,何谓“多元”?这本身是一个问题.“元”者,本源乎?本质乎?其实,世界的“本源”问题是我们不可能给予解答的.而世界的“本质“问题,我们也只能从认  相似文献   

13.
现在“诚信”之所以成为时尚话题,是因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一些地区、企业和个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弄虚作假、坑蒙拐骗,产生了诚信危机。这一话题讨论得沸沸扬扬,无疑是件好事,因为诚信当是中华民族真正走向伟大复兴的奠基石。但同时也应注意,不要“好心办坏事”。我们周围有不少人到美英等国转一圈回来后,就“感慨万端”:一面大夸特夸人家如何“诚信”,一面对我国的诚信现状摇头晃脑。较多的媒体也经常刊登一些发达国家多么“诚信”的文章,并极力加以渲染。这样的宣传不可取,缺乏唯物…  相似文献   

14.
忠诚是中华民族最为看重的文化品格。《论语》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庸》说:”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相似文献   

15.
中唐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与思想家柳宗元在《送薛存义序》一文中指出:“凡吏于士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意思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你们知道他的职责吗?原来是为民众服务的,不是叫老百姓为他服务的。在官贵民贱的封建社会里,柳宗元公然能提出“官为民役”的思想观点,这是十分了不起的。八世纪时期的柳宗元就能提出“官为民役”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6.
金陵客 《唯实》2006,(8):128-128
《论语》一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读懂《论语》,首先就要读懂这个“子曰”。  相似文献   

17.
韩星 《前线》2013,(2):89-90
《论语·学而》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最一般的解释是,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  相似文献   

18.
为官之道     
陈克鑫 《湘潮》2008,(10):48-49
读毛泽东阅明笔记小说作的两条批示悟做官之道。沈廷松的《明人百家小说》收录了方大镇的《田居乙记》,其中记录了战国时魏公子牟东行时送穰侯的一段话:你知道,“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乎?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乎?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平?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与亡期而亡自至乎?”穰侯说:“善,敬受明教。”毛泽东欣赏,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是一种诚信经济,马克思说:“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根基和动力”。今年3月,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强调“要以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 重庆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要实现“富民兴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重庆”的发展目标,营造诚信环境,塑造渝商诚信形象,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湘中飞舟 《党课》2010,(2):72-73
记者在采访一位德高望重、成就辉煌的为政者时问道:“你在领导岗位上取得如此成就,有何秘诀?”对方笑曰:“《论语》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