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民主与法制》2014,(26):32-33
1媒体报道与司法审判的良性互动 当前,媒体与司法正处于一种复杂的博弈关系中,作为审判机关的法院如何面对媒体报道公众关注案件的审判,成为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法院应当充满热情善意.展示协作配合的姿态,确认媒体报道和舆论监督的正当性。与此同时,媒体报道公众关注案件的审判,也要注意把握好度,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以免因为对在审案件的过度报道,因为酿成“媒体审判”的氛围而影响法院的独立审判,损害司法的权威公正。这也是法治发达国家处理媒体报道与司法审判关系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2.
李靖  孟华 《半月谈》2003,(1):41-43
从2002年10月起,天津市法院在民商事审判领域开始实施“判例指导制度”,以提升法院司法的统一性,确保审判的公正与效益。这在我国省级法院中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3.
张昕宇  陈义熙 《前沿》2014,(5):80-82
在借鉴其他国家环境司法专门化的经验基础上,我国法院通过环保案件“三审合一”审判机制的构建,开始践行对中国环境司法专门化制度的探索。这一新机制有利于统一环保案件的司法尺度,从而有效地加强环境保护,但其审判的受案范围、管辖权和人员组成等方面仍然受到现行相关法律的制约。因此,在新机制探索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探寻适合其生存和发展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4.
《民主与法制》2010,(13):57-57
据南海网报道,近年来,“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屡见不鲜,政府败诉早已不是新闻。日前,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昌江举行行政审判工作座谈会,与辖区政府部门探讨建立行政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行政审判和行政管理水平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陕西法院坚持以“审判工作五进”和“征询旁听庭审公民对案件裁判意见和建议活动”为司法机制创新切入点,扩大公民有序的司法参与,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靠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支持实现司法公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仅以2009年为例,全省法院共有20150件案件采用“五进”的方式进行审理和执行,  相似文献   

6.
“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引入是我国司法领域一种有益探索。然而由于”排疑”标准存在词语解释困难、标准适用缺乏区分、证明方法在实践中运用困难等原因,亟需从司法判例中寻求经验和解决方法。司法判例与“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具有同源性、互补性与国际性,运用司法判例辅助”排疑”标准的适用也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刘惠贵  周辉 《江西政报》2006,(24):37-39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司法领域一个显然的特征就是越来越多的纠纷与矛盾涌向了法院,“诉讼爆炸现象在我国已经初显症兆,而且势将愈演愈烈”。在这一背景下,诉讼迟缓成了司法受诟的重症之一。因此,适应多层次的司法需求,进行多元化的程序设计和审判运作,加强案件管理,加快诉讼进程,是当今世界民商事审判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民商事审判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顺万 《求索》2008,(6):133-135
司法调解是我国司法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民事纠纷中的司法调解是法官经验思维判断与司法人性化的有机结合。在司法判决中,法官主要采用逻辑演绎的思维,但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自由心证”以及适用法律中的“判例法”则更多地体现了法官的经验思维。在民事司法中,法官将经验和逻辑统一于个案纠纷解决过程,是“和谐司法”对法官的要求,也是法官思维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经由一系列全民高度关切的个案而引发的法院审判与民意诉求之间的角逐和较量,成为转型时期司法所必须直面的难题。其核心的法理学问题在于司法裁判的权威和公信力,如何在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中与大众的法律表达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专业论者主张民意并不能代替法官在案件中的专业主义判断,民意论者主张司法判决应该吸纳民众的见解;回应论者主张在法院独立审判的基础上回应一定时期内的民意。基于司法在宪法体制中的功能设计和当今中国民意表达的现实问题,中国应该以"回应型"司法哲学处理司法与民意之间的关系,这将会促成司法之殇与民意之难现实困境的法理破解。  相似文献   

10.
施玮 《长江论坛》2014,(1):88-91,95
近代中国为了收回司法主权,不得已进行司法改革,引进西方司法审判制度,运用西方审判原则进行审判。姚荣泽案是民国依据新式诉讼理念审理的首例案件。该案的审理贯彻了司法独立、公开审判、无罪推定等法律原则,尤其是对审判公开原则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但其结局却不尽如人意。反映了民国初年建立近代司法审判制度的艰难与无奈。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对司法活动的热情关注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防止司法腐败、加强公民法治观念、促进司法改革,但是由于我国新闻媒体的特殊地位和我国的司法现状,新闻媒体监督对司法活动的影响却非完全尽如人意,积极作用显而易见,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最近一些报纸集中报道东北某地发生的幼女“小兰”受到不法摧残的案件报道,使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什么是“媒体审判”。所谓“媒体审判”,笔者总结一些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说法,就是在法院作出判决前,新闻媒体对案件进行大量报道,使得公众对案件的关注度超乎寻常的热烈,并因此对案件形成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2.
杜以星 《求索》2011,(9):177-179
由于涉台问题的敏感性,系统研究涉台民商事审判中“一个中国”原则的成果鲜见。“一个中国”原则是涉台民商事审判最为重要的原则,贯穿于审判过程的始终。涉台民商事审判中“一个中国”原则应取对台事务层面的涵义。现阶段,在“一个中国”原则指导下的涉台民商事审判中反而较涉港审判更具灵活性,尤其在送达、调查取证、裁判的认可和执行以及两岸间的司法互助等方面成效显著,同时,该原则的适用也为解决诸如管辖权协调等深层次问题预留了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13.
刘武俊 《人民政坛》2012,(10):40-41
近年来,躲猫猫、药家鑫案、小悦悦等司法类事件在网上曝光后,引发了广泛关注,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力量进一步显现。但网络媒体在报道过程中也存在监督无序、信息失实、恶意炒作,甚至存在网络审判、影响正常的司法审判等问题。笔者认为,应努力构建司法与传媒的和谐关系,妥善处理好独立审判与舆论监督关系,防止出现被非理性舆论左右司法审判的“媒体审判”局面。  相似文献   

14.
法的滞后性易导致司法在面临“无法可依”境况时出现“同案异判”的结果。司法机关主要通过完善“类案检索”机制统一司法适用以缓和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张力,然而判例的非法律渊源地位决定了“类案检索”机制的局限性。为实现类案统一裁判,应当探索一条司法裁判上升到立法规范进而指导审判的路径。面对司法与立法之间的鸿沟,在法院、法官二元结构下,实现从裁判到规范、从实体到程序两方面,都有一定的探索和经验。架构于理论正当与制度可能的基础之上,在实体、程序两方面突破及立法权下放的背景下,通过厘清立法中司法输入的理性边界,畅通立法对司法裁判的甄别、吸收机制,在理性的边界内实现从司法裁判到立法规范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又有当事人送锦旗来了”,新来的内勤接到电话显得异常兴奋。“请协理员接待一下吧,记得告诉当事人,公正审理案件是我们的天职,无需感谢。”庭长笑着吩咐却格外平静,她补充道:“虽说感谢信和锦旗是对审判工作的最好肯定,但审判工作的要求远非仅此而已,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网络侵权诉讼地域管辖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哲 《求索》2011,(9):156-158
由于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全球性和侵权后果的严重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侵权案件管辖规则呈现出与传统案件的管辖不同的特点。但不管是传统诉讼还是网络诉讼,“便利群众进行诉讼,便利人民法院办案”的“两便”原则都是确定管辖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服务器不应成为确定管辖地的连接点,而原告住所地、网址所在地、计算机终端所在地作为管辖所在地都有其合理性。但为了避免原告“挑选法院”情形的出现,可以借鉴美国的“最低限度联系”原则,使网络侵权领域成为中国建立判例法的一个试验基地,为我国司法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司法审判的舆论前置,虽然形形色色,但却自古有之。我国的司法审判实践证明,必要的舆论前置的作用是积极的,它可以帮助司法审判提供证据,帮助司法审判主体的案件审理进行宏观思考和深层次的挖掘,并能制止由于暗箱操作,幕后交易而出现的司法腐败。但是,如果操作不好,舆论前置也容易出现负面影响、司法审判与舆论前置要实现合力,有机结合,内容的选择。时机的选择,彼此的呼应。是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和司法工作者都应注意的。  相似文献   

18.
孟欣然 《求索》2014,(12):149-154
审判独立是传统法治之基石与基本原则,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具有重大社会影响案件的出现,司法与民意的关系日趋强化,舆论监督法院、司法吸纳民意已然成为一项公共话语。于是,对于民意是否会损害审判独立问题之回答也变得更加复杂,审判独立在传统法治框架下也似乎难以获得解释与说明。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什么样的司法模式才契合行政、司法、公众等各方之公意,能动司法于是提了出来。然而,法律知识和法律教育的结构化使得法官把法律解释单纯地看作是发现法律真理的一种方法;而司法场域的权力结构关系却使法官将法律解释看作是一种策略性的机会选择。这就使能动司法加大了司法识别难度,可能对审判独立造成损害。为此,还需在能动司法模式下施以相关审判独立保障机制,以抵御政治力量或舆论媒介对审判独立的过分干预。  相似文献   

19.
董皞 《岭南学刊》2007,(2):78-82
当前我国法律的统一适用要求搁置是否应当建立、引入判例制度的争端,而将判例作为司法解释的主要形式,从而确认判例在司法审判中的拘束力,以有力促进法律的统一适用。这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具有立法依据,同时亦有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可资借鉴。对案例或判例形成问题,可以从体系、冲突规范、形成程序、发布程序等具体问题提出讨论方案。  相似文献   

20.
案件联合讨论制、案件层层汇报制、案件请示批示制是侦查、审查起诉及审判中典型的非程序现象.侦查、审查起诉及审判中的非程序现象,对司法机关、案件当事人和法定程序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处置侦查、审查起诉及审判中的非程序现象,一要明确规定侦查、审查起诉及审判中若出现非程序现象即为程序违法行为;二要进行一系列的司法改革;三要改革政法部门内部的司法管理体制;四要建立司法豁免的司法干警特权规则;五要完善承办人员扣分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