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发展的生命力来源于法官在司法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实践理性.通过滨州中院法官对特定类型案件有关调处的实证调查,从个体性经验中总结归纳出民事诉讼“部分调解”模式的特点在于二审以判决的形式确认部分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效力,进而从法官审结的个案中审视此模式的应用规律,发现此模式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于如何使多元化赔偿义务主体间的责任分担明确化.此模式的运作机理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实用性特色,对此进行实证分析能够更好的把握我国民事诉讼调解案件的类型划分和发展态势,提升民事诉讼调解回应司法需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于力 《人民论坛》2014,(2):108-110
我国司法调解经历了从“着重调解”到“调判结合”,再到“调解优先”的发展历程.解决当前我国民事司法调解制度弊端,需要我们对民事司法调解在诉讼中的地位进行准确定位,建立单独的人民法院民事调解程序,通过加强监督制约规制法院的职权主义,构建民事司法调解和诉讼外调解机制,构建多元的法官绩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司法制度改革的深入,诉讼调解这种“非正式的裁判”在审判制度创新的过程中被边际化了。现行的“调审合一”机制与法官中立的司法理念、案件流程管理、庭审方式改革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司法实践中,借调解之名侵害权利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存在。实行“调审分离”是诉讼调解走出困境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4.
司法理性是司法者在司法过程中运用程序技术进行法律推理和判断、寻求结论的妥当性所体现出的一种实践性的智慧和能力。理性司法过程必须贯彻法治所固有的规则性及其内在逻辑,法治的进程正是在恢复法律的这种理性信仰,并力求以现代法治这一方式创造出更高的法和理性的结合。司法经验是思维作用于存在的产物,是人们通过对生活实践的观察而形成的心得和体会,体现在法官的个性和人性中。所以,司法的过程就是法官在被信仰的公设的法秩序框架的理性下,通过司法当下经验获得对过去发生事实的认定,进而解除纸上法律与实际适用法律的矛盾,实现司法的社会正义的法学进路。  相似文献   

5.
声音     
诉讼是刚,调解为柔。法官,要会判也要会调。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日前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谈“加大司法调解”力度时说,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不能给调解定指标,不能久拖不决,不能以损害司法效率换取调解率。"  相似文献   

6.
郑志锋 《前沿》2012,(12):76-77
民事诉讼调解是民事诉讼的重要制度,是法官息诉止争的重要手段。法院调解在国内素有“优良传统”的美誉,在国外则被誉为“东方经验”。近年来,由于种种因素影响,有的地方出现“重判决,轻调解”倾向。本文从调解原则以及制度弊端等因素处罚,对我国民事诉讼调解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法官职业化是司法改革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林 《理论月刊》2003,(10):93-94,138
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公正”与“效率”,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保障这两个目标的实现。人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在司法改革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法官是司法活动的灵魂,实现司法改革目标必须有合格的法官作保障。法官职业化将对我国司法改革发生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诉讼调解贯穿诉讼始终,是法院结案的重要方式。诉讼调解凸显了定纷止争、降低诉讼成本的效用。然而,诉讼调解中法官居于裁判者与调解员双重身份的矛盾,致使审判技能和调解技艺相互弱化。法院作为纠纷解决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亟需独立品格。故而,结合司法实际对诉讼调解进行改革是构筑司法独立、法治权威的要旨。  相似文献   

9.
图片报道     
9月6日至10日,金山区第二届法院文化节隆重举行。本届文化节以“公正、廉洁、为民”为主题,举办了市民庭审观摩、法官专题访谈、视察法官工作室、镇级司法调解室、举行法院社会管理创新司法实践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0.
图片新闻     
今年5月起,一项称为“百名法官进社区,指导调解化纠纷”的活动在本市部分区、县开展。上海法院表示,这是上海实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新举措,有利于从基层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保障社区和谐安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司法调解经历了从"着重调解"到"调判结合",再到"调解优先"的发展历程。解决当前我国民事司法调解制度弊端,需要我们对民事司法调解在诉讼中的地位进行准确定位,建立单独的人民法院民事调解程序,通过加强监督制约规制法院的职权主义,构建民事司法调解和诉讼外调解机制,构建多元的法官绩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2.
调解——反悔——上访——再调解——再反悔——再上访……很多简单的矛盾纠纷,就这样在周而复始的反复中一拖再拖,矛盾不断激化,最后成为信访重点督办案件。2007年1月,甘肃省定西市中级法院联合定西市司法局创设了非诉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制度,结束了当地长期以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调而难结的历史。非诉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制度改革推动人民调解制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也减少了法官和当事人的讼累。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无论是改革的先行者定西市中级法院,还是将定西经验上升到立法层面的最高人民法院,都面临着程序问题的瓶颈。改革者希望,非诉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制度的建立和推广,能够成为法院诉讼文书和司法统计改革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在杭州市江干区,朱学军很有名,他是江干区人民法院预备审判庭庭长、全国模范法官,还主持着大名鼎鼎的"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4年来,这个工作室在做好民商事案件涉诉调解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与文化融入,大力开展司法延伸服务,通过电视调解、现场调解,开设微博、网站等形式,积极参与和指导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杨远家 《前沿》2012,(18):66-68
概念法学以其逻辑自足性,特有的推演思维和体系性建构诠释了自身的逻辑实证主义,在司法实践中奠定法官自由裁量的逻辑推理基础,并将自由裁量权限定在程序正当和学理体系的框架内,在我国法治转型期的背景下,概念法学逻辑实证主义的重塑对规范我国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实现司法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协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美国限权法官是联邦法院选聘的司法官员,享有部分司法权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独立行使职权,但要受到法官以及当事人的监督。使用限权法官分担审前事务和案件管理工作,有利于缓解法官的办案压力、防止法官先入为主。当前我国法官助理制度中法官助理职责界限模糊、职权不独立、晋升途径狭窄。借鉴美国限权法官制度的合理因素,可将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但未能入额的审判员定位为“候补法官”并赋予其有限的审判权。在此基础上,健全候补法官在案件管理、主持调解、和解以及审理小额诉讼等方面的职权,相应提高职级待遇,同时完善对法官助理的监督,防止其职权过分膨胀。  相似文献   

16.
矛盾纠纷调解因其成本低廉、纠纷解决彻底、便于人际关系恢复等独特优势,在解决民商事纠纷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此,既要加大调解的力度、积极发挥调解的功能,又要通过司法确认发挥司法对调解的引领、支持作用,还要构建与完善“诉讼与调解”的衔接机制,使“调解”“诉讼”有机联系,发挥各自的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17.
真相欲求是刑事司法的关键目标之一,但不同诉讼主体对“真相”的建构可能不同。以“复旦投毒案”为例,控辩双方既对“整体论”与“原子论”的认知路径存在分歧,又对“排除合理怀疑”存在明显的认知差异,致使双方对案件性质的认定截然不同。要解决此冲突,法官应整合“原子主义”“整体主义”思维,并为“排除合理怀疑”划界,但对“原子论”的追求应止于诉讼经济理性,对“合理”的理解不可超越经验、逻辑而向裁判可接受性妥协。总体而言,真相发现需要以诉讼公正为底线,应回归程序理性指导下的价值权衡原则,进而弥合双方的诉讼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18.
《人民政坛》2012,(11):44-44
丁国强在2012年9月5日《法制日报》撰文《法官的司法良知与司法公正》认为,司法良知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法官理性认识和思维方式。没有司法良知的法官,其内心空白很容易被欲望和利益所填补。司法良知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实践磨练中精心培育。首先,司法良知是司法公正的人性基础。法官的职业良知是人文关怀和司法责任感的内心体现。决定着法官对待司法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正当事人只有周末有空,怀孕法官便周末开庭;当事人离法院太远,法官便到其家中巡回办案;当事人担心拿不到赔偿款,法官便快速调解当场兑现……这些为民司法服务事迹在防城港中院经常"上演",法官们司法为民的职业操守和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获得当事人的一致好评。加班为了方便当事人5月29日是周日,一大早,防城港中院第五法庭却响起了法槌的声音,原来,这是  相似文献   

20.
说服是调解的根本之道,实务中的调解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绕着说服进行的。从基层法官的具体办案经验切入,分析实务中的具体调解技术,可以梳理调解技术的具体分类。应将调解技术运用的模型建构,调解技术本身的显隐属性,调解技术的修辞包装及调解技术的运行机理等作为调解技术的可能深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